寻碑
2024-03-02翠薇
我去郭寨村写村史,在村里访谈,与村民聊天,还真发现了这个村庄的历史渊源。
郭寨村属于山东省阳谷县西湖镇孙楼社区。村子风景淡雅,农田、河流、枣林相映成趣,村民踏实勤勉,在土里刨食儿,过着安稳的生活。
那天上午,我和村民郭纪先闲聊。说到村子里的杨家坟,郭大爷说:“多年前,村里杨家人多,而且很富。现在村里的杨福成,他爷爷是个秀才,他爷爷的父亲,十里八乡的都喊他杨善人。杨家富有,经常施舍穷人,路过的乞丐、赶考进京的学子,只要路过他家客栈,都管吃管住。杨善人不做官,靠著勤劳经营家业,拥有田亩数顷。虽不做官,杨家老爷子知书达理,家风淳厚,管教子女严谨认真。儿子是个秀才,有当地孩子跟着秀才在私塾学习,碰见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杨家不收学费。”
“这都是老辈人一代代留下来的传说,现在村西柏树林里还有很大一片杨家坟呢,里面有石碑。我小时候不认字,也不知道刻的什么,长大后也没有去过。”郭大爷说着,站起身来,“要不我带你去看看。”
郭大爷要带我到杨家坟看看,我当然愿意。跟着村上的高主任一起,一直往西去。郭大爷边走边唠:“村里人把村西叫柏树林,也与杨家有关。周边几十里地的村民多数受过杨善人的恩惠,据说他过世后,人们都念及他的好处,不光在出殡时如儿孙一样痛哭流涕,老爷子下坟后,这个添一把土,那个添一把土,坟堆越来越大,都像个小山了。杨家后人在坟前栽了两棵柏树,村人也都纷纷效仿,我种一棵,你种一棵,把整个村子西头种成了柏树林。那年月,走到村西,就是一片碧绿,老远就闻见柏叶的清香,那大片的碧绿让人肃然起敬。”
柏树林是在特殊年代被砍掉的,一棵也没留下。但村里人依然把那里叫作柏树林。乡邻们以这种方式纪念着杨善人和杨秀才。
走过村子西头,是辽阔肥沃的庄稼地,远远地看见半尺多高的冬小麦地里,有一大片旱地芦苇,中间地势很高,是一个大土堆,挡住望向远处的视线,这大概就是郭大爷说的杨家坟吧。芦花像白色的旗帜在风中飘摇,芦苇间纠缠着开黄花的蒺藜草,结鲜艳红果子的野枸杞,还有叫不上名字的藤蔓,倒是红绿分明,生机勃勃。
我们绕着芦苇地转了一圈儿,也许是多年没人打理的缘故,芦苇和其他藤蔓植物都长成了一片,拉拉扯扯,密不透风,根本进不去人。
我们三个人从三个方向进入,每人手里拿根木棍,扑打着身前的芦苇,再踩平,踩出一条路来。幸好是初冬时节,芦苇都干透了,一脚踩上去就断了,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没走出多远,我们的头上、衣服上就沾满了芦花,手上、脸上沾满了绿色的草汁。终于,我踩到了一块儿高出地面的硬块。我们把周围的芦苇踩断,一块长方形的石头显露了出来。
高主任找来一段玉米秸秆,拂去上面的草茎和浮尘,上面有模糊的字迹。郭大爷说,这就是石碑,附近应该还有碑座。我们三人都有些惊喜,又向周围寻找,在不远处发现了石碑的底座。它倒是立着的,装石碑的凹槽里装满岁月的风尘。
我们用湿布擦去石碑上的尘土,被水湮湿的地方,石头变黑,字迹渐渐清晰:道光十六年岁次丙申仲春之吉 孝孙学礼敬立 清处士杨公号文贵字有才配李氏之墓 祖居阳谷城地大杨庄后迁居本邑,城西郭家寨至今已数世矣,恐后人失传,故记,勒石以志。
这块石碑在芦苇丛中静静躺着,安静,从容,并不以我们的到来欣喜,也不以我们发现了它而宽慰。它从道光年间到现在,已经在这里安安静静待了二百多年。碑文告诉我们:这是一块孙子给爷爷奶奶刻的墓碑。孙子学礼说,到道光年间,他的祖上已经在这里居住数世。那么,整个村庄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不可知矣。碑文还告诉我们:杨家祖上有人是处士。处士,古时候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墓碑作证,郭寨杨家先辈是德才兼备的人,杨善人和柏树林的故事不只是传说,而是真有其人其事。
石头是容易储存的物件,它耐得住时间的考验。石碑,在竖石上镌刻文字,作为纪念物或标记,意在垂之久远。杨家石碑立在陵墓旁边,没有那么讲究,只有碑身和碑座。碑座上没有雕刻盘龙,也没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 这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为长辈立下的一个普通的纪念石碑,大大方方说明自己祖上的来历。也让后人知道,这个村子从郭家寨简化成了郭寨,而世世代代在此居住的郭寨村民,勤劳朴实的乡亲,一代一代守候着自己的故乡和故土。
看着墓碑上的文字,我一下子感觉温暖起来。
翠薇:本名崔会军,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出版诗集《在内心,种植一盆兰草》《自然是无顶的教堂》,书评《生命的沙漏》获《人民文学》近作短评金奖。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