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2024-03-02陈梦莹

传播与版权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化服务服务效能公共图书馆

[摘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服务机构,在文化传播、知识普及和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和定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基于此,文章对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为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剖析了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创新现状,提出了创新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服务效能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要求:推动公共图书馆向“以人为中心”转型,建设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将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在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数字化、网络化的浪潮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因此,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创新必要性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节点,其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创新对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新服务,公共图书馆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促进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从知识普及的视角来看,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创新对提升公众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信息爆炸时代,公众对知识获取的渠道和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数字资源、在线服务等,更有效地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促进知识的广泛传播。此外,公共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讲座和展览等,也能够发挥其作为知识普及平台的功能,提高公众的文化参与度和文化享受水平。从创新发展的需求来看,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创新对推动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1]。作为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公共图书馆在促进创新思维、支持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创新服务,公共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支持创新活动,为创新人才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因此,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创新不仅是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社会整体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创新现状

(一)读者需求与文化服务脱节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公共图书馆在满足广泛且复杂的读者需求方面遇到了诸多挑战。一是公共图书馆在信息收集和需求分析方面存在缺陷。由于缺乏有效的需求调研机制和数据分析能力,部分公共图书馆往往无法准确捕捉到读者的兴趣点和需求变化,导致提供的服务与读者实际需求存在脱节。二是公共图书馆在读者交流和参与机制上的不足同样导致服务与需求之间的脱节。有效的读者参与机制能够促进公共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响应读者需求。然而,当前很多公共图书馆缺乏这样的機制,无法充分利用读者的反馈和建议来优化服务。这种情况不仅降低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效果,还影响了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技术应用与服务融合不足

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一些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此外,公共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的维护和更新上也面临困难,导致所提供的数字内容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变化的信息需求。公共图书馆在利用新技术优化服务流程和提升用户体验方面同样表现不佳。尽管各种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能极大地优化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但一些公共图书馆在应用这些技术时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这不仅影响其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限制了其在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满足特定读者需求方面的能力。例如,公共图书馆在利用大数据分析读者行为和服务个性化推荐方面相对落后,这限制了其在精准服务方面的发展潜力。此外,公共图书馆在技术与文化服务内容的融合上存在明显不足。当前,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仍然以传统的借阅和阅读服务为主,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不足。这限制了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空间,影响了其在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体验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上,公共图书馆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和实践,导致未能充分发挥这些先进技术的作用,无法为读者提供沉浸式和互动式的阅读和学习体验。

三、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创新策略

(一)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创新文化服务理念

在文化服务创新策略中,公共图书馆应以读者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文化服务理念。公共图书馆通过加强信息收集和需求分析,完善读者交流和参与机制,特别是对残障群体的关注和服务,以满足广泛读者的文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加强信息收集和需求分析是确保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与读者需求紧密对接的基础[2]。第一,公共图书馆应采用多元化的数据收集方法,如:定期在线上和线下进行读者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来收集读者的阅读偏好、服务满意度和改进建议等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站和移动应用的用户数据来分析读者的浏览习惯、借阅历史和搜索行为,从而洞察其兴趣和需求;监测和分析社交媒体上的读者互动,如对图书馆帖子的评论、分享和反馈,以了解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和活动的态度和反响等。第二,完善读者交流和参与机制是公共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公共图书馆应建立与读者的双向沟通渠道,首先,公共图书馆可以建立读者友好互动的在线平台,如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以促进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实时互动。通过这些平台公共图书馆可以发布图书馆新闻、活动通知和服务信息,同时为读者提供提问和反馈的渠道。其次,公共图书馆可以设立专门的读者服务团队,负责回应读者在各种渠道上的咨询和反馈,确保读者意见被有效收集和处理。再次,公共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线上和线下的读者论坛、研讨会和意见交流会等,邀请读者参与图书馆服务和活动的规划与评估,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最后,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志愿者项目或读者委员会等形式,鼓励读者直接参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创新,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图书馆服务的改进和创新。

(二)以技术融合为支撑,丰富文化服务形式

技术融合是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重要支撑。公共图书馆应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数字化建设水平,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应丰富自身数字资源库内容,增加包括电子书籍、在线期刊、音频和视频资料等资源,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例如:公共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有声书和音频资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觉享受阅读;为听障读者提供带有字幕的视频内容和图文混合的电子书籍,以确保信息传达的无障碍性;为行动不便的读者提供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允许他们在家中便捷地访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学习和文化享受机会等。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应积极开展数字档案和珍贵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即对现有的珍贵文献和档案进行详细的目录编制和评估,确定哪些文献适合进行数字化。对已经数字化的文献,公共图书馆还需要开发相应的数字平台和数据库,使读者可以更方便地在线访问和搜索这些资源。在整个过程中,公共图书馆还需要确保版权和知识产权的合法合规,以及数字内容的长期保存和维护。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引入自助服务终端、在线预约系统、移动应用等手段,简化借阅和查询流程,减少读者等待时间,提高服务效率[3]。例如:通过自助借还书机,读者可以快速完成借还书操作;通过移动应用,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图书馆藏书、预约图书和查看图书馆活动信息。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聊天机器人,为读者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以快速解答读者的疑问和需求,进一步提升读者体验。

加强文化服务内容的融合是增强文化服务多样性的关键。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服务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方式。例如,公共图书馆可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读者提供沉浸式的阅读和学习体验,如虚拟博物馆参观、历史场景重现等。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开展与科技相关的教育活动,如编程培训、3D打印演示等,以增强读者对科技知识的了解[4]。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应加强与科技公司、教育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发更具创新性的文化服务项目。例如:公共图书馆可以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专门的辅助阅读设备和软件,如适用于视障人士的触觉阅读设备或者为听障人士设计的视觉辅助应用,这些设备和辅助应用可以帮助残障人士更便捷地访问文献和信息;公共图书馆可以与教育机构合作,提供针对残障人士的专业培训和教育课程,如残障人士专用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使用课程,以提高他们的数字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针对残障儿童和青少年,与合作方共同开发特定的交互式学习工具和游戏,结合教育内容,既能够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又能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技能发展。

(三)以制度优化为引导,深化文化服务内涵

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创新必须在制度框架上进行优化,并从制度层面不断深化文化服务内涵。制度框架的革新要求公共图书馆管理层重新思考和设计图书馆的运营和服务模式,包括应用更加灵活和开放的管理策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文化服务需求和技术环境。例如:为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公共图书馆需要采用更加个性化和包容性的服务设计,如针对视障和听障读者推出特殊的阅读辅助工具和资源;为视障人士引入语音识别技术和盲文图书;为听障人士提供手语翻译服务和字幕视频。同时,公共图书馆需要设计灵活的预约制度,以便残障读者能够在最适合自己的时间访问图书馆资源。此外,公共图书馆应建立特殊需求响应团队,专注于残障读者的需求,定期收集反馈,以持续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

财政投入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对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公共图书馆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预算分配和资源投入,以确保资金和资源能够更有效地用于支持服务创新和技术升级。同时,公共图书馆也需要探索新的资金来源,如:积极申请政府补贴和资助,特别是针对文化推广和公共服务的资金;建立与企业和私人组织的伙伴关系,通过公私合作项目获得资金支持;组织筹款活动和公益活动,吸引社会捐赠和赞助,如举办文化活动、展览或讲座,并通过这些活动募集资金。此外,公共图书馆也可以探索会员制度、特许服务等方式,创造自身的收入

来源。

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的改革是深化文化服务内涵的核心。公共图书馆应建立和完善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体系,鼓励员工学习新技能:一是数字资源管理技能的培训,使员工能够有效管理和维护电子书籍、在线数据库和数字档案等资源;二是客户服务技巧的培训,特别是对残障读者的服务技巧,如无障碍交流和个性化服务方法;三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包括数据分析、软件应用和网络管理等,以适应数字化服务的需求[5]。通过这些培训,公共图书馆员工能更好地应对服务创新的挑战,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另外,公共图书馆可以应用更加开放和灵活的人才引进策略,如招聘具有信息技术、数字营销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绩效评价系统和职业晋升路径,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

四、结语

在当前社会文化和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公共图书馆需要以读者需求为核心,优化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服务流程,以提升读者体验和服务效率。此外,制度优化是公共图书馆深化文化服务内涵的关键,包括制度框架的革新、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改进。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创新不仅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还是其持续发展和深化服务内涵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这些创新策略,公共圖书馆将能够更有效地服务社会,促进知识传播和文化繁荣。

[参考文献]

[1]邱晓东.“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创新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04):42-44.

[2]林宽欣.用户需求与文化空间: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管见[J].图书馆学刊,2023(04):96-99.

[3]王亚宁,段宇锋,徐红芳.公共图书馆组织文化对服务创新的作用机制[J].图书馆论坛,2022(03):78-86.

[4]杨小玲.智慧服务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路径研究[J].传媒论坛,2023(15):115-117.

[5]刘凯.基于公共文化服务视域下图书馆传统文化创新性服务研究[J].科技风,2021(13):137-138.

[作者简介]陈梦莹(1992—),女,安徽六安人,安徽省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文化服务服务效能公共图书馆
新形势下加快文化馆服务标准化进程的探索
论公共图书馆开办主题展览馆的必要性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创新群众文化美术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效能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浅谈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效能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效能分析
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营销的创新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