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对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2024-03-01付殿跃李志新杨英伟焦永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公孙点穴右手

付殿跃, 李志新, 杨英伟, 焦永波

(1. 河北生殖妇产医院 中医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00;2. 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 急诊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00;3.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儿二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4. 河北以岭医院 针灸科,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的自限性感染性疾病,易反复发作,好发于7岁以下儿童,多发于冬春季节[1-2]。目前,此病病因尚不明确,常由呼吸道、肠道感染病毒、细菌引起,临床上以反复腹痛、腹腔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缺乏典型症状[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腹部淋巴结,临床确诊病例越来越多。中医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归属于“腹痛”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脾胃肠腑气滞,脾胃虚弱,情志不畅,胃肠结热是本病最常见的病症。针刺疗法是一种安全疗法,用细针刺激人体穴位,能够起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见效较快,操作简单。四缝穴在儿科广泛应用。文献[4]记载,针刺四缝穴具有增强胃肠道蠕动、疏肝理气的作用,可治疗便秘、泄泻、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公孙穴可调理脾胃经之气血,常应用于小儿腹痛、泄泻等治疗。脏腑点穴法是以推按点穴等手法,为小儿调理腑脏气血,促使患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5]。本研究采用脏腑点穴法联合针刺公孙、四缝穴对患儿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就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研究组(n=30)。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 年龄3~5岁19例, 6~7岁7例, 8~10岁4例; 病程为2周以内22例, 2周~2个月5例, 2个月以上3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 年龄3~5岁17例, 6~7岁8例, 8~10岁5例; 病程为2周以内20例, 2周~2个月5例,2个月以上5例。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第7版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7]中胃肠结热型腹痛诊断标准进行拟定。主证: 腹部疼痛拒按、胀痛,大便秘结。次症: 小便黄赤、手足心热、烦躁不安、口渴喜饮、口唇鲜红、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纳入标准: ① 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西医诊断标准者; ② 年龄3~10岁者; ③ 患儿家属知情同意者; ④ 发病2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肠道感染史者。排除标准: ① 合并其他原发系统疾病者; ② 依从性差者; ③ 合并其他内科疾病患儿; ④ 诊断为肠虫症、外科急腹症等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针刺公孙、四缝穴。常规治疗: 采用布洛芬悬混液降温(每次20 mg/kg, 口服, 1次/d)。针刺公孙、四缝穴: 皮肤消毒后直刺公孙穴、四缝穴,小幅度快速提插捻转,快速针刺不留针,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2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脏腑点穴法[8]。腹部及任脉取穴: 阑门、建里、气海、带脉、章门、左梁门、右石关、巨阙。配穴: 天突、璇玑、华盖、上脘、中脘、彧中、阴陵泉。操作前准备: 术前嘱患儿排空小便,不可过饥或过饱,周围环境安静,温度适宜。令患儿仰卧,双手平伸放于体侧,医师坐于患儿右侧进行操作。腹部及任脉治疗完毕后,嘱患儿坐起,立于其背后,用双手施治背部及督脉各穴。每次治疗30 min, 1次/d,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第1式: 用右手中指按压阑门穴,左手拇指按压巨阙部位,旋转推按,约2 min或以气通为度。第2式: 右手中指按压建里穴,左手拇指仍按压巨阙不动,旋转推按约2 min或以建里穴气通为度。第3式: 右手中指先按压气海穴,然后食指或中指按压左梁门部位,左手拇指按压右石关部位,旋转推按约1 min或指下气通即止。此穴易通,不宜久治,以防气脱。第4式: 双手放带脉。用左手食指和右手拇指同时按压阑门与水分处,同时左手拇指、右手食指扣住腹部两侧带脉,往里拢拔,以阑门感觉跳动为止,约1 min,然后慢慢放开带脉。第5式: 左手拇指按压巨阙部位不动,右手拇指按压阑门穴,中指按压左章门穴,旋转推按1~2 min或以气通为度。推按完毕后用右手食指和中指,由章门穴往下偏右斜推至少腹,最多不超过3次。第6式: 左手按压巨阙不动,右手中指按压左梁门穴,右手拇指按压右石关穴,旋转推按1~2 min或以气通为度。推按完毕后,拇指、中指仍按以上两穴,进行拧拨1~3次。第7式: 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按压天突穴、璇玑穴、华盖穴,右手中指按压巨阙,旋转推按约2 min或气通即止。第8式: 左手中指和食指按压巨阙部位,用右手食指按上脘穴,中指按压中脘穴,无名指按压建里穴,同时旋转推按,感到中脘、建里部位气通即止, 1~2 min。第9式: 按照第1式,推按阑门穴1次。第10式: 按照第3式,推按气海穴1次。第11式: 并压三把。第10式完毕后,右手中指仍按气海穴,无名指和小指蜷起,靠住患儿少腹,自右少腹右侧缓慢压推至正面; 中指和食指拳起,翻压少腹,自左少腹左侧缓缓压推至正面; 用手背缓缓向下压推至关元部位。做1次即可。第12式: 引火归元。左手捏住建里部位,右手捏住气海部位,同时提起,往上提3提,轻轻放开。第13式: 彧中与阴陵泉齐放。用左手拇指和中指扣住两彧中穴,先用右手食指和中指,由巨阙部位向下直推至阑门,连续3次; 再用右手拇指将左阴陵泉部位的筋按住拨开,然后左手手掌按压右石关,右手食指、中指托住背后左肋下与幽门及梁门相对处,左掌右旋、右手试纸、中指顶托向前,同时动作,左掌至左幽门、梁门部位,右手至章门部位,两手相交,随后两手向下,同推气海部位为止。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疗效。疗效评定参照文献[8]: ① 显效,腹痛胀满、大便秘结等临床症状缓解; ② 有效,临床症状有一定减轻; ③ 无效,腹痛胀满、大便秘结等基本无好转,甚至疼痛加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 比较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集患儿清晨空腹静脉血液标本2 mL分成2份,离心后去上层清液置于清洁EP管中,冷冻保存,采用人I-FABP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检测血清I-FABP; 采用人VIP ELISA试剂盒(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血清VIP。(3) 治疗2周后,比较主要症状与体征变化情况。主要症状与体征包括腹痛程度、腹部压痛、食欲减退等,每种症状分为0分、2分、4分、6分,分数越高,表示不适程度越高。(4) 治疗后采用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淋巴结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治疗2周后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 研究组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高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清I-FABP、VIP水平比较

治疗2周后, 2组血清I-FAB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血清I-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周后, 2组血清VI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血清VI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血清I-FABP、VIP水平比较

2.3 主要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

治疗2周后,研究组主要症状与体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主要症状与体征评分比较 例

2.4 治疗2周后淋巴结变化情况

治疗2周后,研究组3例淋巴结消失, 25例淋巴结减少或减小,2例淋巴结无变化或增大。对照组无淋巴结消失患者, 13例淋巴结减少或减小, 17例淋巴结无变化或增大。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时期特有的一种疾病,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多因病毒、细菌感染而发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发育。目前西医临床上多选用抗病毒、抗炎、解痉等药物治疗该疾病,但治疗效果一般[9]。中医则从整体出发,辨证治疗,标本兼治,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四缝穴为经外奇穴,与许多脉络联系紧密,针刺四缝穴可以清肠胃之热、润补肺胃之阴、疏通三焦,具有调血脉、通降肠胃的作用。涉及脾胃问题的疾病都可通过四缝穴进行调理[10]。公孙穴是足太阴脾经脉络,主要作用是调理脾胃,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腹胀、便秘、泄泻、饮食不化等,针刺该穴,可起到通行经脉、活血止痛的目的。小儿脏腑点穴法源自近代著名医学家王雅儒先生的《脏腑图点穴》一书,起初用于成人,后经近代儿科医学家融会贯通,将其应用于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小儿脏腑点穴法适用于绝大多数患儿,配合脏腑经络辨证法,疗效得以认证。本文中所用脏腑点穴之法,辨证与取穴相得益彰,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证实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临床疗效较好,分析原因,除针刺公孙及四缝穴可调节肠胃、改善胃肠道内血液循环外,与脏腑点穴法配合,能够发挥显著治疗效果。脏腑点穴基于《黄帝内经》的脏腑辨证理论,以钱乙、张元素的脏腑辨证用药法为总纲,以阴阳五行、经络学说、气血运行为辨证施治的指导思想,结合特殊的配穴方法,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恢复并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11]。现代医学认为,脏腑点穴手法可能通过促使腹腔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腹腔脏器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促进局部炎性渗出及瘀血的吸收,增强肠蠕动,从而使粘连的肠腔得以剥离,肠腔通畅则排除矢气,痉解痛止,呕、胀、痛、闭消除,患儿转危为安[12]。

I-FABP是一种小的胞质蛋白,在肠细胞中大量表达,成熟肠上皮细胞中含量约为2%, 肠上皮细胞损伤坏死时便释放到血液中,健康正常人体内的血液中可以检测到低水平的I-FABP[13-14]。VIP具有刺激肠液、胆汁分泌,促进糖原分解降脂的作用,通过与相关受体结合影响肠道蠕动,表达情况与胃肠道功能状况密切相关[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儿血清I-FABP水平下降,VIP水平升高,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法能够对患儿的肠胃进行调理,胃肠道功能好转,预示患儿腹胀、便秘症状得以缓解。治疗2周后,研究组主要症状与体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淋巴结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法能够治疗胃肠结热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缓解腹痛、腹胀、食欲减退、大便秘结等主要症状与体征,使淋巴结减小或消失。

综上所述,针刺公孙、四缝穴配合脏腑点穴可用于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胃肠结热型),调理患儿肠胃,改善胃肠道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可调节患儿血清I-FABP、VI水平,减轻患儿主要症状,临床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公孙点穴右手
公义与私交
宋氏扁针点穴拔罐验案举隅
公孙仪嗜鱼
丞相的爱好
左手和右手
公孙枝: 五张羊皮的大买卖
举左手还是举右手
葵花点穴手
左手和右手
全新经络点穴 教你长远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