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式流程管理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预防价值研究

2024-03-01吴丹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链式外渗造影剂

吴丹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链式流程管理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需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114例,根据患者接受管理流程的不同将上述研究对象划分为常规管理组(n=53)以及链式流程管理组(n=61);常规管理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流程,链式流程管理组患者接受链式流程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接受CT增强扫描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两组对管理流程、护理服务、宣教与指导以及治疗体验的满意度评分。结果:链式流程管理组患者出现造影剂外渗的病例数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链式流程管理组患者对管理流程、护理服务、宣教与指导的满意度以及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式流程管理能够有效降低CT增强扫描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提高患者对就医流程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被注射的浅静脉血管破裂,造影剂漏出并渗入临近组织间隙即造影剂外渗[1]。造影剂一般具有高渗性,渗出后会形成渗透梯度,造成局部组织水肿,严重者可能引起坏死[2]。造成造影剂外渗的原因较为复杂,患者自身情况如血管条件不理想、过细或者较脆、患者不配合、躁动或手臂过度弯曲等都可能引起外渗。另外,某些外部条件如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留置静脉导管在血管内反折或长度不够,同样容易造成外渗的发生。渗漏于血管外的造影剂可能引起组织的强烈刺激、细胞脱水、组织缺血,少数坏死严重的患者可能面临截肢风险[3]。常规管理流程缺乏对造影剂外渗的系统预防,在检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链式流程管理最早被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运营管理模式,随后在医疗领域尤其是急诊科获得发展应用。其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在优化管理流程的同时提升患者的救治有效率[4]。为了进一步探究链式流程管理对CT增强造影剂外渗的预防价值,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114例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旨在探讨链式流程管理应用于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预防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需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114例。根据患者接受管理流程的不同将上述研究对象划分为常规管理组以及链式流程管理组;在上述两组研究对象中,常规管理组(n=53)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34~81岁;平均(57.12±11.78)岁;体重指数18.68~24.44kg/m2,平均(21.56±1.47)kg/m2;扫描部位:腹部18例;头部11例;胸部10例;颈部8例;四肢6例;链式流程管理组(n=61)男性31 例;女性30 例;年龄33~77 岁;平均(55.47±11.12)岁;体重指数18.61~24.81kg/m2,平均(21.71±1.58)kg/m2;扫描部位:腹部22例;头部13例;胸部11例;颈部10例;四肢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接受CT增强扫描的临床需求[5];②具有良好的依从性以及配合能力;③相关资料齐全,相关检查指标明确无异议。排除标准:①在进行CT增强扫描之前即具有明显的全身组织水肿或皮肤破溃者;②不适合进行CT增强扫描或存在其他禁忌证者;③由于不可抗拒因素造成临床资料不齐全或未完成全部治疗流程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并批准通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2名影像科技师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设备型号:GE128层显微螺旋CT,对比剂选用碘佛醇350mg I/mL剂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各部门之间无交叉,患者接受常规检查前健康教育。

常规管理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流程,链式流程管理组患者接受链式流程管理。建立链式护理流程管理小组由多部门组建管理小组。全部小组成员接受系统的链式流程管理培训,经笔试以及操作考试通过后即可纳入管理小组。从静脉穿刺环节、高压注射环节以及病区交接环节三个维度展开流程管理。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静脉穿刺环节:①进行操作前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对存在明显不安情绪以及抑郁情绪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安抚工作,向患者介绍穿刺过程中常见的不适症状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②进行静脉血管的选择,在确定最终穿刺血管前,对患者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选择直径较为粗大的血管。一般情况下以肘正中静脉为首选,其次为前臂头静脉和前臂贵要静脉,尽可能避免在同一血管上进行多次穿刺。③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留置针型号。④严格按照高压注射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抽吸见回血后快速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0mL,并观察患者有无疼痛或明显的体表损伤。其次,高压注射环节:链式流程管理小组成员在进行高压注射前对患者采用“一问二摸三看”法进行再次评估。细致观察并记录注射部位是否存在疼痛、肿胀、快速流水感等情况;在此过程中对存在明显心理状态异常的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并通过多维度健康宣教对患者的焦虑或疑惑的情况展开解释。CT增强扫描检查进行完毕后,患者在候诊室休息30min后,无不适症状方可进行拔针。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按压方法进行止血,确认止血后方可离开。最后,病区交接环节:若患者已出现肿胀、坏死表现,采用抬高患者患肢、50%硫酸镁进行冷敷、黏多糖等外用药处理。若患者已出现明显的感染症状,则需采集分泌物经细菌培养等流程明确其致病菌后,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链式流程管理小组成员定期举行工作总结会议,对工作成果以及不足之处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与交流。上述干预过程持续进行至患者CT增强扫描流程全部结束。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CT增强扫描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药物外渗分级标准进行评估,该评分内容中包含5个等级,级别越高表示患者渗出症状越严重[6];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包含过敏反应、头晕恶性以及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计算: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病例数占全部研究对象病例数的百分比;③两组研究对象治疗体验的满意度评分:采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该问卷包含管理流程、护理服务、宣教与指导三个维度的评估内容,每个维度共包含10个题目,单项评分范围0~10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在该维度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造影剂外渗分级比较

对比结果显示,链式流程管理组患者出现造影剂外渗的病例数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612;P=0.032),见表1。

表1.两组研究对象造影剂外渗分级比较 (n/%)

2.2 两组研究对象其他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出现过敏反应、头晕恶心、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7;P=0.166),见表2。

表2.两组研究对象其他不良反应的比较(n/%)

2.3 两组研究对象对管理流程满意度的比较

链式流程管理组患者对管理流程、护理服务、宣教与指导的满意度以及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研究对象对管理流程满意度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n管理流程护理服务宣教与指导总满意度链式流程管理组61 87.55±7.24 91.45±4.16 93.26±3.14 90.45±3.89常规管理组53 75.13±8.36 82.27±7.38 84.55±4.79 83.47±5.12 t 8.501 8.316 11.620 8.254 P<0.001<0.001<0.001<0.001

3.讨论

CT增强扫描经过静脉向患者体内注入含碘有机化合物即造影剂,当血液中的碘维持在一定水平的时候,器官及病灶影像得到增强并得以清晰显示。CT增强扫描可应用于人体各个部位以及组织器官,对血管疾病、良恶性肿瘤、囊肿、器官组织炎症、骨骼肌肉疾病等均能够发挥诊断以及评估作用[7]。相比一般影像学技术,CT增强扫描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信息,然而由于需注射造影剂,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一些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等[8]。部分患者由于自身血管条件不良或流程管理方面的疏漏,造成造影剂外渗的情况发生。造影剂外渗可导致患者局部肿胀疼痛、严重者出现皮损、局部坏死等。由于常规管理流程对增强CT技术的风险缺乏必要的评估以及预处理,因此容易造成突发情况。链式流程管理是一种兼具高效率与系统化流程为特征的管理模式,且已经在急诊创伤患者的救治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9]。然而,将该管理模式应用于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预防领域的研究尚且较少。本研究主要就上述问题展开探究,旨在为相关患者管理模式的选取提供参考。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链式流程管理组患者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分析其原因,CT影像学检查造影剂注射环节中,患者的基础疾病、血管情况、穿刺点的选取、针的选择与固定、血流通畅程度、高压注射器推注速度等多方面因素均有可能对CT增强扫描的过程造成影响[10]。链式管理流程通过将CT增强扫描的过程进行合理规划,并将其细分为多个不同的环节,通过链式护理管理模式的方法,加强对检查过程中各个环节和细节的管理,并通过加强护理措施、合理用药等领域对可能出现的渗漏情况展开预防。从每一个环节中分析出高风险因素,并通过预警以及有效的预防方案对其进行处理,将不良事件的萌芽扼杀在最初阶段,因此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造影剂外渗的发生。

两组研究对象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示,链式流程管理组与常规管理组发生过敏反应、头晕恶心以及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4%及18.87%,然而χ2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研究所选取的病例数较少,造成统计学结论难以体现大样本数据规律所致。然而,两组研究对象对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管理的满意度结果显示,接受链式流程管理的患者对在管理流程、护理服务、指导与宣教等各维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分析其原因,接受链式流程管理的患者在更加系统的管理流程基础之上,在CT增强扫描的前期准备阶段以及扫描结束后的观察与干预阶段,同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了更加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在上述过程中,一方面研究对象充实了自身对CT增强扫描的原理、造影剂的作用原理等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同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对疾病的担忧以及恐惧心理,尤其是对于恶性肿瘤或性质尚不明确的占位性病变患者,通过充分的交流与沟通缓解其负面情绪以及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配合能力、促进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查小玉等[12]学者将链式流程管理应用于患者后发现,接受链式管理流程的患者在干预前后,其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接受常规管理流程的患者,进一步说明链式管理流程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然而本研究由于受到回顾性分析的局限性,未能对患者负面情绪进行量化考察,更确切的研究结论还有待大样本数据以及进一步研究分析的证实。

伴随着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提升,患者对接受检查前后的风险评估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在出现问题时更倾向于及时同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反馈。上述过程对预防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由于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获得了更好的体验,因此其各维度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管理组。

综上所述,链式流程管理能够有效降低CT增强扫描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提高患者对就医流程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链式外渗造影剂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链式STATCOM内部H桥直流侧电压均衡控制策略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链式D-STATCOM直流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
10kV链式STATCOM的研究与设计
链式咨询看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