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朝摩崖刻经的艺术内涵与表现形式

2024-03-01吴振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

吴振东

摘 要:书法艺术是我国齐鲁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留下了诸多令世人惊叹与震撼的艺术珍品与历史遗迹,东平洪顶山摩崖刻经便是目前山东省境内发现最早的历史作品。诸多学者对洪顶山摩崖刻经的历史成因、地理环境、美学价值、审美意蕴、文化内涵、宗教价值、后代影响、现实意义等多维度展开详细且深入的研究,留给世人无限启发。文章围绕现存于东平县旧县乡屯村铺村东北的洪顶山摩崖刻经展开探究,从洪顶山摩崖刻经最有意义的书法价值着手,基于近年来考古学家获得的诸多实证资料,对摩崖刻经的艺术内涵与表现形式做简要梳理,用文字向书法爱好者、文物古迹爱好者传递洪顶山摩崖刻经中书法美与自然美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洪顶山摩崖刻经;艺术内涵;表现形式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1.027

北朝摩崖刻经是中国佛教壁画艺术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是在北朝时期(386—581)刻在悬崖上的佛教经文和造像,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洪顶山摩崖刻经。北朝摩崖刻经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刻画精美,同时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历史背景。由于北朝摩崖刻经刻作时间久远,其保存状况难以保证,现存刻经多数已经严重破损。因此,对于北朝摩崖刻经的研究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洪顶山摩崖刻石是我国佛教石刻的重要遗存之一。北朝知名僧侣书法家安道一以其精妙画笔留下诸多佳作,呈现灵动而不失沉稳、含蓄而不乏律动、浑穆而方圆兼备等个性的书法风格,反映出隶楷书演变期的时代风貌,具有自然和谐的艺术美,具有重要的书法、美学、文化以及学术价值。

1 洪顶山摩崖刻经概述

洪顶山摩崖刻经位于东平县旧县乡屯村铺村东北“V”形山谷内南北崖壁,面积1400平方米,刻字原有1200余字,现可辨认700余字,内容为佛经、佛名、题记等,共计22处,洪顶山摩崖刻经的书写风格是隶中带楷,兼有隶书、楷书和篆书三种书体,古朴端庄,骨秀神清,是国内最早的摩崖刻经,书法价值极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顶山摩崖刻经是中国刻经中纪年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多、安道一题名最多的北朝刻经,它内容丰富,雕刻精卓,历史久远,在我国北齐摩崖刻经中占有重要席位,可与泰山《经石峪》相媲美。

2 洪顶山摩崖刻经中的经典呈现

2.1 “大空王佛”刻经

“大空王佛”四字是北齐东平县洪顶山摩崖刻经中的一件经典,体现出人们对佛教信仰的崇敬之情以及大自然和宇宙的博大无穷之感。四字通高9.8米、宽4.1米,其中“佛”字高4.5米;“大”字左右开张,宽博包容;“空”字骨秀神清,意蕴空灵;“王”字端庄精致,内有修饰;“佛”字气势宏阔,有佛手修饰,最后一笔汪洋恣肆,一贯到底,有斩钉截铁、气吞山河之势。从出现文字直到北齐,此“佛”字为最大汉字,“大空王佛”也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大空王佛”四字取自佛教经典《盂兰盆经》,原文为“大空王如来佛”,这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称谓。四字题记出自北齐时期,刻在洪顶山摩崖上的佛像旁,既是对佛教信仰的一種表达,又体现了书法家对艺术和哲学境界的追求。

2.2 《摩诃衍经》刻经

“大空王佛”向西便是六龙蟠螭龟蚨线刻碑,刻碑全高7米多,刻字部分高4.8米,宽3.5米。上为线刻六龙碑首,下为龟蚨状,上有“摩诃口经”字,经文大部分双沟,未完成雕刻,仅有“散”“萨”二字完整。法经出自鸠摩罗什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讲大乘空宗性空理论。《摩诃衍经》是佛教经典之一,相传为佛陀在涅槃前于极乐世界所讲的经典。该经文的主旨是论述诸法的性相和如何证得解脱之道。据历史记载,洪顶山摩崖刻经始于北魏,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直到清朝嘉庆年间才完成。

2.3 《文殊般若经》刻经

洪顶山摩崖刻经中,作为一件书法经典的《文殊般若经》刻经,其书法风格独特,刻画精美,是古代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之一。《文殊般若经》是中国佛教经典之一,讲述的是破除妄想,是般若波罗蜜多(即智慧)与文殊菩萨之间的对话。洪顶山摩崖刻经中刻有《文殊般若经》,字形清晰,规模宏大,在刻写时强调笔画的宽度和深浅变化,营造出极富水墨意趣、婉约自然的视觉效果。呈现了中国佛教史上对这一经典的重视,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之美。

3 洪顶山摩崖刻经的表现形式特征

洪顶山摩崖刻经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珍品之一,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内容表现。洪顶山摩崖刻经刻有佛教经文、造像、题名、铭文等多种内容,这些内容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其中佛经最为突出,刻画了大量的佛经内容。这些佛经自上至下,自右至左排列,字体规整清晰,大大提高了篆刻的视觉效果。佛经内容对佛教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展现了佛法的丰富内涵,使观者在欣赏篆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布局结构。洪顶山摩崖刻经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布局结构,其布局组合方式十分精致,使整个刻经呈现出了优美、大气、精致、严谨的风范。采用垂直布局,洪顶山摩崖刻经的内容比较繁复,其通过文字、图像、佛龛等元素进行垂直的布局方式展现。刻经布局上从上至下,形成一条长龙般的布局形式。整个布局方式让人感到视觉上的流畅和自然,也让人对每一部分的内容有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在部分区域,洪顶山摩崖刻经的内容是左右分布的,这样的布局方式不仅让观者可以在相对狭小的篇幅中更加自然优美地展示宏大的场面,而且使视觉效果更加生动。整个刻经的布局对称精巧,让观者更加容易抓住刻经的核心元素。在内容上,左右的对称以及中间的集中很好地呈现了佛教文化的核心理念,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刻经各个元素的大小比例巧妙得体,让整个刻经看起来比较规整,有一种严谨的美感。此外,字体的大小比例也能更好地让人对主题和篆刻的手法有更深的理解。

③艺术技法。洪顶山摩崖刻经的艺术技法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的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石刻技法,刻经背景为山崖,需要将石材竖立,然后利用凿子、铁锤等工具进行雕刻。摩崖刻经中,刻工统一而规矩,利用精湛的技艺,将文句梳理分明,错落有致,给人以美的感官享受。书法技法,洪顶山摩崖刻经中的文字,不仅字形清晰,而且装潢优美、线条丰满、结构平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整个刻经的篇幅上,书法始终保持了真、善、美的艺术风格,赋予了刻经更多的文化称谓。摩崖刻经的色彩选择相当简洁明了,主要使用褐色作为底色,结合金色、银色等颜料,呈现了一种深刻的浅浮雕工艺。总之,洪顶山摩崖刻经的艺术技法高超,呈现了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的卓越成就。其规模之大、文化之浓、艺术之深都让人十分惊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④色彩表现。洪顶山摩崖刻经通常为黑白,没有描绘颜色。这主要是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无法在硬石材料上进行色彩的绘制和保留,也限制了刻经作品的全面呈现。虽然没有色彩的加入,洪顶山摩崖刻经的艺术价值仍然是无法低估的。事实上,这也符合了中国文化中“白描”的审美观念,认为黑白包含了一切的色彩。因此,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洪顶山摩崖刻经选用黑白来展示,反而可以更好地突出作品的图像、内容和意境,强化视觉效果,彰显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独特风范。

4 洪顶山摩崖刻经的书法价值体现

4.1 洪顶山摩崖刻经的书法特征

洪顶山摩崖刻经的书法特征主要表现为虔诚肃穆的书写目的、选取严格的书写工具与材料、端庄规整的楷书字体特征,以及精湛的刻石工艺和持久耐用的刻经效果。北齐时期,佛教得到了政治和文化的巨大重视,在石壁上刻写佛经主要是为了宣扬佛教和表达信仰。因此,在书写时每个字都充满了虔诚和肃穆之感。书写工具和材料主要是细长的毛笔和手工制作的颜料。这些书写工具和材料都是在严格的标准下选取的,以保证字迹清晰,持久耐用。刻经大多采用楷书或隶书,其中楷书更为常见。楷书的字体规整端庄,线条流畅,结构严谨,每个字都有明显的起笔落笔,给人一种庄严肃穆、刚柔并济的美感。刻石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刻工精湛,字体清晰,極具观赏性和欣赏价值。这些刻经作品历经千年的时间,仍然保持了精美的艺术效果,是难得的文化遗产。

4.2 洪顶山摩崖刻经的书法风格

洪顶山摩崖刻经的书法价值十分高,不仅具有文化艺术价值,而且体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优美与独特。

一是线条丰富且趋于成熟。洪顶山摩崖刻经不仅笔画力道饱满有力,而且紧凑流畅,笔法独到,显现出一种精细和神韵。字形规整有度,每一笔的起落、竖钩、小圆点等细节也具有极高的精度;线条优美,构成了其独特的书法艺术风貌;线条结构紧凑,着重表现简洁化的美感,以少胜多,在有限的视觉空间中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线条结构艺术。以墨色浓淡呈现线条的轻重,产生明暗之美,营造色彩、空间、形态等层面上的感受,从而提升了整个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是笔法自然且方圆兼备。洪顶山摩崖刻经笔法非常自然,富有生命力和动态美。根据自然的起落变化来运用笔法,如用弯曲的线条表现树木,用流畅的笔画表现山石,体现出笔法与自然之间的交融和互动。《金刚经》等佛教经典的书法钤印多为方篆字,而在其他篆书字中则多采用圆润的笔画,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美感,体现出方圆的完美结合。笔法不仅自然、方圆皆备,同时也非常开阔多变,善于运用线条造型,还注重笔画大小与形态相结合,力求表达书法的美感,将笔法与情感、思想相融合,形成丰富变化的笔画表现。

三是章法随意且因地制宜。洪顶山摩崖刻经书法不拘常规,章法随意。通过多重因素的综合考虑,对章法进行随意调整,以力求自然、流畅和和谐的效果。这种随意的章法表现出书法家对艺术的自由追求和创新思维,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根据书写的地形、大小,以及书写的内容等因素灵活调整章法,从而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这种因地制宜的章法体现了书法家具有极高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造力,从而使书法作品更加自然和生动。

5 洪顶山摩崖刻经的艺术内涵

5.1 洪顶山摩崖刻经的成因

洪顶山摩崖刻经是在北齐孝昌年间由当地寺庙和信徒合力刻制的。北齐时期,在中原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佛教文化形态—石窟造像。这种艺术形式要求将佛像、浮雕和文字刻于石壁之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佛教视觉体系。而洪顶山摩崖刻经就是此类艺术形式中的代表之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佛教的兴盛进一步推动了洪顶山摩崖刻经的刻制,使其成为寺庙和信徒们宣扬佛教思想的重要工具。此外,随着政治、文化和经济格局的变化,洪顶山摩崖刻经也渐渐成了中国佛教厚重历史和人文遗产的组成部分。

5.2 洪顶山摩崖刻经的审美意蕴

洪顶山摩崖刻经开辟了书法审美的新境界。首先,洪顶山摩崖刻经刚柔并济的书法风格,使人在欣赏中感受到庄重、肃穆之美,传达着佛教信仰以及创作者内心深切的情感。同时,其线条优美,紧凑流畅,与以往书法风格有区别,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在北齐时期的新风格和新高度。其次,洪顶山摩崖刻经通过排版和字体,将书法文本融到自然环境中,创造了一种与传统纸质书法完全不同的审美体验。摩崖刻经将书写的容器从平面纸质转移到了山崖之上,使审美对象随着时间推移,永不消逝,超越了纸质媒介所能表现的特点。最后,洪顶山摩崖刻经的创作不只是书法本身,更是一种跨界、融合的艺术表现。创作者可以采用雕刻、绘画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同时也展现着对创作媒介的掌握。这种跨界、融合的创作方法,不仅引领了书法审美的新风潮,而且为当今跨界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总之,它不仅展现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创新精神和追求创造的艺术精神,也为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开辟了新境界,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独特的艺术宝库。

5.3 洪顶山摩崖刻经的文化价值

洪顶山摩崖刻经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遗产之一,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首先,它是我国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形态的代表,反映了当时佛教艺术的发展和成就。其次,洪顶山摩崖刻经中的文字和图像,对我们了解北齐时期的宗教、文化、政治和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此外,它也是中国佛教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我们了解中国佛教思想、信仰、信徒、造像等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实物。洪顶山摩崖刻经也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值得我们在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深入研究探讨。最后,洪顶山摩崖刻经是古代文化的重要交流和传播媒介,它不仅包括了古代多种文化形式的元素和构成要素,还积极地传播了佛教文化和其他文化的精髓,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5.4 洪顶山摩崖刻经的宗教影响

洪顶山摩崖刻经是佛教在中国北方流传的重要艺术见证,具有很高的宗教影响。它记录了大量的佛教经文和佛像图像,通过这些内容,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当时北朝社会和佛教信仰的状况,并进一步认识到佛教在中国北方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洪顶山摩崖刻经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其中包括佛教经文、对佛教思想的诠释以及对佛教教义的阐述等等。这些经文和图像不仅反映了佛教信仰和注重的道德准则,还展现了佛教的世界观和宇宙观,从而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洪顶山摩崖刻经具有强烈的宗教性质。这些刻文和图像往往表達出对佛教、菩萨等宗教信仰的虔诚与崇拜。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些信仰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当时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并推动了佛教在中国北方的传承发展。因此,洪顶山摩崖刻经已经成为今天研究中国佛教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视窗。

5.5 洪顶山摩崖刻经的历史传承

洪顶山摩崖刻经始于北魏时期,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直到清朝嘉庆年间才正式完成。整个刻经工程历时数百年,见证了几代人精湛的手艺和不懈的努力。摩崖刻经使用石材刻制,是雕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技法上尤为精湛。同时,刻经的字体也采用了古代的书法艺术,传承了我国独特的书法文化。在佛教史上,洪顶山摩崖刻经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摩崖刻经之一,是我国佛教史上的重要文物,记载了佛陀和佛教思想,为人们了解古代佛教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我国佛教信仰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洪顶山摩崖刻经的传承使得佛教文化得以延续和弘扬。洪顶山摩崖刻经在现代的传承和保护方面,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国家对其进行了重点保护,多次组织修缮和保护工作,同时开展了灵性文化旅游。这些功劳都将最珍贵的人类遗产得以完好地留存至今,并作为中华文化瑰宝被世人珍爱和传承。总之,山东洪顶山摩崖刻经的历史传承意义十分重要,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艺术史和佛教文化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洪顶山摩崖刻经的传承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卓越成就,将其传承发扬下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臧华.北朝摩崖刻经的圆通与浩然:以山东地区摩崖刻石为例[J].思维与智慧,2022(20):34-35.

[2]马捷,王宝磊.摩崖刻经拓片的肌理表现及审美[J].收藏,2017(4):90-92.

[3]朱猛.洪顶山北朝摩崖刻经书法探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4]纪学艳.“四山”摩崖刻经的人文品格[J].中国书画,2015(8):15.

[5]钟明善,王劲.北朝晚期佛教摩崖刻经书法艺术研究[J].艺术百家,2014(2):149-152,200.

[6]尚荣.中国古代佛教摩崖刻经略论[J].现代哲学,2013(4):116-121.

[7]杨锁强.论北朝摩崖刻经的书法史地位[J].中国书画,2010(11):71-73.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幼儿园教学中“小学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初探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煤层气井排采管理异常表现形式及处理对策研究
卷首
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在数字绘画中的应用与拓展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
浅析芭蕾舞《茉莉花》在表现形式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