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与融合刍探

2024-03-01陈立刚

成才之路 2024年4期
关键词:一体化建设融合创新学科建设

陈立刚

摘要: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三个基本建设,三者各有侧重点,又存在内在联系。开展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实现本科院校实质化转型,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水平与竞争力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深入了解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基本内涵,厘清三者间的关系,从树立一体化建设理念、赋能基层学术组织、完善制度环境建设、构建评价机制、打造一体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实现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与融合创新。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4-0021-04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策略研究”(编号:GH22 628);吉林警察学院2023年度院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公安院校专业优化调整与区域发展战略对接研究”(编号:JJY-002)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整体情况是影响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各类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逐渐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实现教育强国梦注入了新力量,拓展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如何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模式,决定着本科院校能否真正实现转型,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与融合进行探讨。

1.学科概述

第一,学科概念与含义。各国学者从多领域赋予了“学科”含义。德国学者黑克豪森认为学科指围绕同类别问题开展的科学研究活动。法国学者莫兰认为学科隶属科学知识领域。《辞海》将“学科”定义为一门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教学科目或学习科目,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组织的知识体系。综上所述,学科是独立存在的知识体系,是学术的具体分类,是一门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

第二,学科构成与学科建设。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包括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需要有优秀的学术团队与学科带头人、高水平实践基地、前瞻性科研项目与研究方向、科学化管理制度等。因此,学科建设主要内容也应围绕以上几方面开展,着力打造一支包含优秀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团队,建设现代化研究实践基地,明确研究方向,确立科研项目,制定学科管理制度[1]。

2.专业内涵

第一,专业概念与含义。《教育大辞典》指出,专业是开展学生培养工作的各个专门领域。部分学者还从广义、狭义、特指等三个层面来理解专业。从广义角度来看,可将其理解为专门的职业,即接受过专门教育后才可胜任的工作。狭义的专业指高等院校设立的专业,是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组织,高等院校通常会根据本校定位与人才培养方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相应课程体系。综上所述,根据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专业是指围绕促进社会与个体发展这一目标,根据学科与职业岗位分工对学生就业方向进行划分,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

第二,专业构成与专业建设。专业以培养能够满足社会用人需求的专业人才为根本目标,包括: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内部条件,如培養方向、培养要求等;支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外部条件,如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材、教学资源、校内外实践场所等。外部条件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导致专业教育无法深入推进,从而影响教育质量,甚至出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脱节的问题。因此,在专业建设中,高等院校应做好各要素建设工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夯实基础[2]。

3.课程内涵

第一,课程概念与内涵。国内学者对课程进行了不同定义,施良方在综合国内外课程定义的基础上提出课程界说:一是课程即教学科目,二是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三是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四是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五是课程即社会改造。但从总体来说,课程是教学的基本科目,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以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

第二,课程构成与课程建设。课程构成要素包括三方面:一是师资队伍,这是保证课程教学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二是课程内容与教材,是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三是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实践基地等,为开展课程教学提供基础[3]。为保证教学质量,高等院校应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内容开发、教材建设、教学手段选择、配套实践基地建设等工作,为课程教学高质量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1.学科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础性工作

学科建设可通过人才培养效果与科研成果反映学术成果,这些学术成果是彰显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水平的直接因素。同时,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目标为培养专业人才,而开展专业人才培养需以学术成果为基础。由此可见,学科建设还是高效开展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等工作的根本保障,可将其看作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础性工程。普通本科院校要想真正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将学科建设工作置于核心位置,科学规划学科布局,打造优质学科团队,实现内涵式发展,以此带动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4]。

2.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

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后,教育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是开展专业建设的核心与基础,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可为其提供支持。具体来说,学科建设可提高教师学术研究能力与学科水平,为教师选择知识、创新知识呈现形式与传承方式提供重要保障,是深化专业建设的关键。课程建设是打造教学内容传播载体的基本手段,使学生接收知识成为可能,在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实现专业建设目标。由此可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紧密联系的活动,且后两者为专业建设的基础。

3.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成果展现

加强学科建设可有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优质师资力量,是课程建设取得优质成果、保证教学研究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落地的重要基础。学科建设可催生出众多优秀科研成果,为拓展教学内容广度、增加教材深度提供学科新知识来源,将学科建设成果通过教材呈现出来。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目标均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且两者内容一致,均在构建完整学科知识体系、打造教学内容框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课程建设不仅是影响专业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还体现着专业建设水平。

1.实现本科院校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质性转变

应用型本科院校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院校来说起步较晚,能够为其发展提供指导的成果较少。并且,师资队伍缺少高学历教师,教师科研团队职责划分模糊,较少开展协同创新工作,导致科研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无法发挥推动作用[5]。在此情况下,如果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等处于分散状态,极易导致院校各类资源浪费,严重阻碍三大基本建设深入推进。因此,在开展三大基本建设工作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打破传统模式的桎梏,根据三者的相通性推动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

2.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水平与竞争力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优势学科更是打造品牌专业的重要前提,在建设高水平专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决定着院校能否实现高质量教育教学。知名大学品牌专业建设通常需优质学科资源为支撑,如高水平科研成果、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进行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可充分发挥学科资源的支撑作用,打造品牌专业与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建设精品课程夯实基础,以此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水平与竞争力。

1.树立一体化建设理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取得长足进步,应将学科建设置于重要位置,彰显学科建设的重要地位,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相关工作。二级学院应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根据整体规划制订与自身情况相匹配的学科发展计划。学科建设成果应通过课程、教材、教学过程等进行检验,即要依托学科下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体现。而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为专业课程、教材与教学过程的打造与育人效果的提升。故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厘清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三者重要价值,并树立三者一体化建设理念,将三者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立足宏观视角进行系统规划,开展协同建设工作[6]。专业建设既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又要为其服务,课程建设则应与学科发展、专业发展同频共振,以此构建适应办学定位、社会需求的学科体系、专业体系与课程体系。

2.赋能基层学术组织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秉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建设课程组,并以其为媒介将课程发展为联系学科与专业的纽带。具体来说,应打造三级组织、两级管理的“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模式,即由学校负责管理决策、校园规章制度制定、学术审核与批准、各部门工作监督与协调、教学基础设施设备引进等工作;学院负责学生管理、资源分配、师资队伍建设、行政管理、质量管理监督等工作;基层学术组织承担课程建设、教学、产学结合与社会服务等职责。这样,通过学校与学院同步发力为基层学术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提供资源、环境、基础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这一基层学术组织应由多个课程组构成,课程组直接隶属二级学院,而二级学院应围绕专业建设目标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各课程组进行协调管理,为各课程组开展相关工作夯实基础[7]。课程组应根据专业发展方向构建课程模块,专业发展方向则由课程组组長根据行业趋势与应用型人才成长需要设定。课程组组长负责基层学术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组员则围绕课程组中的各项课程开展基础建设工作,并以课程教研团队为组织进行集中备课、集中授课与集中课程评价。

3.完善制度环境建设

推动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要保障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制度建设是关键。首先,做好相关文件制度建设。文件制度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颁布并实施相应文件,为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提供最基本的战略指导,保障相关工作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其次,做好相关工作制度建设。工作制度是相关职能部门有序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应完善资源配置制度,以课程建设为中介,为推动三者一体化建设提供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划分出一部分预算用于课程建设,并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以课程数量、选课规模、课程教学质量等为标准制定经费分配制度,保证课程建设质量[8]。另一方面,应建设相应的激励制度。激励制度是调动三者一体化建设动力的有效手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将学科科研成果转化为专业、课程建设资源的情况作为教师评价重要指标,并给予那些在人才培养中推广使用科研成果且获得良好效果的教师奖励。

4.构建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调节的有效工具,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助推器”。为推动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促进三者相互支撑,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完善评价工作。首先,在教师评价方面,将科研与教学成果作为评价重点,并制定教学与科研相平衡的评价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本校实际为基础制定教学质量与科研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教师自觉平衡两者在工作中的占比,促进学科与专业协同发展。其次,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三者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支撑、协作[9]。故此,在对三者进行评价时,要系统考量三者的建设情况。具体来说,在学科建设评价中,既要评价学科水平、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等,也要评价学科科研成果是否在课程教学中得以全面体现,还要评价学科、专业、课程三者是否实现资源互通,以此对三者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综合性、科学性考量,将优质学科建设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专业建设既要评价专业应用型特点、区域服务水平,又要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方法手段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等。课程建设既要评价课程研发情况、课程实施情况与课程效果,又要评价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否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成果呈现出来。同时,自我评价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自我评估、自我调整的重要基础,可帮助其第一时间发现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及时根据知识创新、市场人才需求等重点建设优势学科、专业与课程,使三者实现由量变到质变。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每2年~3年开展一次自我评价工作。

5.打造一體化师资队伍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需将自身资源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统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即三者建设均应围绕地方行业发展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打造一支既能够做好科研工作,又能做好教学工作的一体化师资队伍。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立足本校实际情况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位优势学科,并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学科带头人,由其确定研究方向,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为学科建设工作提供重要支撑。其次,以学科团队教师为核心组建专业教学队伍,为科研成果应用于课程与课程教学中夯实基础,以人才培养为载体实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衔接[10]。最后,构建包含专业骨干教师的课程团队,负责开展课程大纲撰写、课程教材编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等工作,打造精品课程群,为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当地行业与产业需求,开展学科、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全面优化学科布局、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充分利用院校有限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形成极具自身特色的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与精品课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淑雯,陈凯.专业群建设背景下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思路和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0):5-10.

[2]施晓秋.新需求、新理念视域下一流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4):52-58.

[3]张俊义,宋莹,薛新巧.“双高计划”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05):102-106.

[4]汤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1,14(01):143-153.

[5]张宪国,林承焰.知识—人才产出导向的学科—专业—学位点一体化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1):25-31.

[6]王强,姜莉,吴彪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及教学五位一体化建设与融合创新[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33(05):65-68.

[7]蔡基刚.一流本科课程与专业建设的重组新概念———以外语学科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7-12.

[8]林健.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1):1-13+24.

[9]王强,姜莉,戴彤焱等.“双一流”与“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39(02):72-75.

[10]房敏.课程建设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基本路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13(01):105-110.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ary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Chen Ligang

(Jilin Police Academ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re the three basic construc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each with its own focus and internal connection. Carrying out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ary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the key to achieving substantial transformation of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hould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connotations of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and achiev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ed innovation of disciplinary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from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empowering grassroots academic organizations, improving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mechanisms, and building an integrated teaching staff.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integrated innovation

猜你喜欢

一体化建设融合创新学科建设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一体化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研究
小学“优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分析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东西方人本管理思想的比较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矿区铁路调度指挥管理系统的应用
中国城乡发展中资源与环境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