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频阳集》编者刘兑生平家世考

2024-02-29耿鑫宇

文化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安

耿鑫宇

一、 刘兑家世考述

吴同春在《刻〈淑世谈薮〉序》中提及:“景泽(按:刘兑)高大父刑部公,曾大父宗伯公,伯大父大理公……”[3],“曾大父宗伯公”为刘恺。就目前所见资料,刘兑并无专门的墓志可证其家世,但李时在《明礼部尚书刘公墓志铭》中概述了刘恺父祖的情况,因此,借助对刘恺家世的溯源可了解刘兑先祖的事迹。

墓志中提及新安刘氏相传为东汉刘虞之后,同时也说因家谱无存,故不可详细考证。刘恺高祖刘德甫及其曾祖刘原的事迹暂不可考。祖父刘沧,宣德末年因贤良方正担任蒲州、临川两巡检。恺父刘昭(1445?—?),字大漳(章),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成化中,由进士授为南京刑部浙江司主事。刘昭持法公平宽仁,“有疑狱辄委讯,多得情”[4]24。后升为员外郎,卒于官任。有子刘、刘、刘恺。刘昭撰有《秋台吟稿》,但未见著录,当不存于世。

刘恺(1470—1524),字承华,号西皋,弘治三年(1490)进士。弘治年间任刑部主事,“才辨明敏,无留狱”[5]10,为同僚所敬服,弘治八年(1495)推鸿胪寺左寺丞,不久转为鸿胪寺左少卿。正德二年(1507)升为卿,身居正位,其“仪观甚伟,闲于礼节,又音吐洪亮,每宣奏,中外未尝不耸听”[6]94。正德七年(1512),时任太常寺卿,同年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时值山东盗贼作乱,漕运受阻,恺陈《便宜十事》,“征调兵马,屯拒要害”[5]10,亲率精锐到河边巡防,并“禁筑堤墻,设墩铺以便防守”[5]10。正德八年(1513),黄河决黄陵冈,刘恺审度地形,修筑堤坝,并疏通旧渠,但风雨不止,仅凭人力难以挽救,于是他作《黄陵冈祭河文》,上告河神求其庇护百姓。此文言辞恳切,尽显刘恺爱民之心。不久后,雨停,黄河复道。正德十年(1515),刘恺升兵部右侍郎,协理司事。正德十二年(1517)掌印,正德十三年(1518)加礼部尚书,仍掌司事。正德十五年(1520),加太子少保致仕。告归三年后,卒于嘉靖三年(1524)。

除治理之能外,刘恺也极富文才。其生具异质,十几岁时,阅读经史便能记诵无遗。从宦南都时,又常与海内隽士交游,“用是才藻日茂,尤长于古作”[4]94。其在鸿胪寺任职时,多有闲暇,“日惟与乔希大、边廷实、傅邦瑞结社谈诗,恺独进性命之学”[4]13。孙丕扬《三戍堂吟稿序》对其才华极尽赞赏:“夫今海内文士,政事词章,杰然名家,数世美者,谁不屈指西皋尚书最哉?”[6]22刘恺著有《西皋吟》《咨奏稿》,一些诗文散落于方志与总集中,如《(嘉靖)徐州志》保留了其所写的留侯庙诗,《(乾隆)新安县志》有其《与辛遂书》《静修书院》等诗文,《明诗纪事》存其《题画屏》一诗。

恺有子二人:刘靖臣、刘端臣。恺长子刘靖臣,正德九年(1514)进士,任大理寺寺正,“清明仁恕,屡决久冤”[4]24;恺次子刘端臣,中正德十四年(1519)乡试,发愤读书,屡次应考却未得第,终其一生为举人。长孙刘凤征为国子监生,官任通政司知事。

刘兑祖辈中,刘恺的事迹最为清晰,但就亲属关系而言,较为明确的却是刘昭与刘兑的关系,前述《刻〈淑世谈薮〉序》及《(乾隆)新安县志》均认定刘昭为刘兑的高祖。而刘兑与刘恺的关系,一则如《刻〈淑世谈薮〉序》中所说,“曾大父宗伯公”即刘恺,为刘兑曾祖,“伯大父大理公”为刘靖臣,是刘兑的伯祖,那么刘兑祖父应是刘端臣。但《畿辅人物考》为刘恺与刘兑二人作传,标题称:“刘尚书公恺 侄孙副史公兑”[7],即认为刘恺为刘兑的叔祖,与上两部著述的记载产生分歧。就目前来看,当不能判定何说无误,《刻〈淑世谈薮〉序》由刘兑友人吴同春所撰,其言或更为可信。

《(乾隆)新安县志》载“四世贤科榜”“七科恩宠坊”皆为刘兑与其亲辈所立,昭示着家族仕进的光彩。吕坤《〈刘氏家谱〉序》:“其在今日,若新安一派,世有显人,且多明德,我国朝称盛族焉”[6]21,可见该族的盛势。同时,刘氏先祖治官与治学的良好作风往往沾溉后世。刘兑勤政爱民,重视文教之举很难说与其家族的濡染无关。《刻〈淑世谈薮〉序》中刘兑自述:“兑不能读祖父书,祖父积书万卷而兑仅能涉其半,笔以自淑,而见者目为淑世云耳”,吴同春亦慨叹:“尝所谓积书万卷者也,是景泽本之所以本者也”,即可知刘氏祖辈积书治学的风习影响了刘兑,刘氏先祖亦是他思齐与追慕的榜样。

二、 刘兑生平考述

刘兑,字景泽,号钟所,生卒年不详(2)根据刘兑的举业及仕宦经历看,他当生于嘉靖年间,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仕宦经历则主要在万历一朝。,直隶保定府新安县人,中隆庆元年(1567)顺天府乡试第七十一名。万历八年(1580)任陕西富平知县,于此任上,颇有作为,多兴利民之举。核查田地时,其令有田者先各自拟定等级并报给数量,并率领小吏亲自丈量土地,即使有遗漏,也听人自首,不加怪罪。他将土地分为五等,“视地酌粮,筹度尽善”,纾解民困。同时,他又兴修水利,“复漆、沮温泉,赵氏诸水利,创立者七,疏通者二十有二,灌田数千亩”,百姓受惠至今。此外,他多修筑县城建筑,恢复县城风貌,“复修邑中坛庙祠宇、郭门公廨,具如法式”[8]。刘兑兴建之举,对富平的政教文化多有扶助之功。因其治理有方,被擢为户部主事管太仓库,“去之日,邑人爱慕不忍释”[5]31,为其建祠树碑。

在户部任上,他力除夙蠹,“即大僚俸薪令自行关取,无纤毫浮者”[4]14,同时又能够广积银两,“三年积羡金四十万”[5]31。刘兑为人耿介刚直,张贞观《举效阅视在事文武官员疏》:“户部管粮主事刘兑浩然刚大之气,百折不回,皭尔冰玉之操,一介必谨,剔刷不遗余力,节缩真是苦心”[9],赞其品质的高洁正直及节余积羡的良苦用心,但他有时过于“孤立一意”,致使物议沸腾,交章频仍。万历十六年(1588)下法司,其依靠当时炙手可热的王锡爵之力而得释。不久又升为员外郎,管饷代州,“管粮三年积岀附余,还官冒滥屯盐逋欠之类通二十余万”[10],可见其管理之能。此外,刘兑又用积银及赎锾购置粮米来充实仓谷,济泽州人。吕坤命仓名为“廉惠”,并撰《廉惠仓碑》,盛赞刘兑积粮惠民之举。难得的是,刘兑始终能够秉持居安思危的思想:“邦国委积以待施惠,县鄙委积以备岁凶,即值大荒大札,民颇有济,以其备之者预也。”[11]22正基于此,他在任官期间才能广积银谷,政绩不凡,为百姓所拥戴。

之后刘兑升为靖虏道参议,在此任上“整饬屯营,清理粮饷”[4]14,政绩优良,但因议剿“松虏”一事不合,告病而归。请告不久,万历二十八年(1600),又起为肃州兵备道副使,最后因丁忧回乡。

刘兑归乡的日子里,对于乡邑的治理及文化建设也多有助益,如其曾兴办三台义学“以居乡之业儒”[11]10,并作记以申明人才的重要;修筑桥梁,建家庙,置义田,极尽仁孝之本,重视文教,惠泽乡里。数年后,刘兑卒于新安。

三、 刘兑著作考述

对刘兑著作进行著录的书目有《内阁藏书目录》《千顷堂书目》《八千卷楼书目》《明史》《四库全书总目》《本朝分省人物考》及地方志等文献,但刘兑的作品已多数不存。

(一) 仅有著录,已经佚失的作品

刘兑佚失的作品包含《靖边说》(3)《(光绪)保定府志·卷四十四》著录《靖边议》,此或为《靖边说》之别称。《新安考》《靖虏议》(4)《新安县志·卷六》著录刘兑有《清芦议》《清芦二十二政》,“清芦”或为“靖虏”的误写。《廉惠仓议》《百政集》《靖虏二十二政》等,根据著录书目的分类及尚存的小序可以推测其写作的大致内容。《千顷堂书目》将《靖边说》与《新安考》均归入“地理类”,可见这两部作品应与靖边、新安的地方风土有关。刘兑《〈万历新安县考〉序》中提及“新安无志”,因此,作《新安考》,故其应具有方志的性质,刘兑又对“考”与“志”进行分别:“盖编简浩如烟海,著述自有体要,参稽互察,考也,劳在力也;笔削错综,志也,劳在神也,劳神者非研精覃思何以有得?”[12]他认为撰“志”更考验纂者的笔力与学识,同时他又在序中阐明该“考”对体察民生、鉴知兴废的用途。

此外,刘兑还修纂过《刘氏家谱》,吕坤《〈刘氏家谱〉序》言:“草木且有本,而不知吾身何氏之从,君子病焉,此景泽公之所以谱刘氏也。”[6]21该序道出刘兑修纂家谱的意图,同时盛赞刘兑修谱之举有“尊忠”“崇孝”“严义”“睦仁”“辨体”“传直”六善,推崇家谱抑恶扬善之用。

(二) 有著录且存世的作品

当前可知刘兑存世的作品有《淑世谈薮》十卷,《频阳集》四卷附录一卷,以及与孙丕扬共同修纂的《富平县志》十卷。

《淑世谈薮》存万历二十年(1592)新安刘氏刻本,文前有吕坤与吴同春所作的序。清代黄垍《白鹤峪集》载《〈格言辑略〉序》:“新安刘景泽《淑世谈薮》一书,盖合经史子集,取其简且精者,分门别类,为十卷,卷一册。凡修身缮性,酬世接物之理,靡不备然。”[13]这就简要阐述了《淑世谈薮》的编纂体例及所辑文章蕴含“修身处世”之理的性质。

刘兑与孙丕扬修纂的《富平县志》,据其《叙》中所说:“垂七年,当万历壬午,邑侯刘钟所氏,以邑志请。先生(孙丕扬)方读礼,难之。越岁再请,始执笔焉。”[14]7可见孙丕扬是县志的主撰者;《县志》介绍刘兑时有“即倡修志议者”[14]89句,表明刘兑为倡修县志者。《县志》另有一《叙》为刘兑亲撰,详细叙说了修纂该志的缘由与经过,并申明其以志裨民辅治之心:“是志也,无一不当于理,益于民,可遵可行,以敷于治。”[14]19

通过刘兑编选或自撰的作品来看,他对于理政怀有高度的热情,作为一方县令及乡邑之人,他十分重视乡土文化对民众的施惠教化之用,《频阳集》的编纂成集亦是其体现。

南轩在《〈频阳集〉序》中说:“休哉。兹表先风后之典也。刘君盖有当于心矣,岂徒诗文之选云”,点明了刘兑编选此集并不单纯为选诗文,而是怀有表彰四位先贤以裨后世之心,体现出刘兑深刻的“诗教观”,即对诗文社会功用的推崇。“明清陕西诗文总集的编纂者主要是陕西籍人或曾在陕西为官者,他们编辑、保存乡邦文献、乡贤文献,以彪炳乡贤、发扬乡邦文化、鼓励后进为主要目的。”[15]应该看到,刘兑身为当时的富平县令,除了在均田、水利等政事方面惠泽百姓外,编刊此集更在思想上引领乡人秉忠持善,追慕乡贤忠贞有节的风范,从而有裨于良好世风的形成。因此,《频阳集》的编纂除了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之外,更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四、结语

《频阳集》选录明代富平县四位作家的诗文成集,显示出地域总集编纂新的趋向,并成为富平较为重要的文化标识。刘兑在《频阳集》成集过程中功不可没,将散落在方志中的刘氏族人及刘兑的生平与著述予以梳理,弥补了以往对刘兑家世生平概述的缺失与琐碎,同时可以看到新安刘氏一族于仕进及治官治学上的荣耀及其对刘兑的影响,对进一步探究其重视修志及编纂文集的意旨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新安
海内外新安程氏族人清明公祭太极魂“忠壮公”程灵洗
严格重鼎问责是新安法之利器
创新形式 同频共振 推动新安法落地落实
新安滩
贯彻落实新安法 全力推动依法治安
我省“八个一”活动宣传贯彻落实新安法
用歌曲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张新安教授简介
新安滩
新安讯士Q6155-E PTZ摄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