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学术语篇立场标记研究述评(2007—2022)

2024-02-29时会杰陈庆斌

文化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立场语篇话语

时会杰 陈庆斌

立场标记是学术语篇作者立场的语言实现方式,是作者表达其观点、态度、评价和价值判断的重要手段[1]。学术写作在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去作者化的风格,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命题信息,力求科学客观,一般不涉及作者个人情感表达。过去30年间,Hunston和Hyland等学者均指出,学术语篇的无立场特征逐渐弱化,体现作者和读者互动的元话语修辞特征不容忽视[2]。然而,近年来,特别是近15年有关学术语篇立场标记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尚缺乏全景式认知。鉴于此,本文基于CiteSpace技术,系统梳理2007—2022年间有关学术语篇立场标记研究的文献,以期描绘其研究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势。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采取文献追踪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007—2022年间CNKI和Web of Science中有关学术语篇作者立场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具体步骤如下:在CNKI中进行期刊论文“高级检索”,以主题为“立场标记”“作者立场”“互动元话语”分别进行检索,来源类别为“CSSCI”(含扩展版),检索日期为2022年12月31日,根据研究内容经人工复检,排除非学术语篇立场标记研究和同领域综述类研究以及引介类等论文,最终获得46篇有效文献。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文献类型选择“论文”进行主题词检索,检索结构式为“‘stance resource’ and ‘academic discourse’”,经人工复检后生成137篇有效文献。基于以上文献,本研究对CiteSpace提供的期刊发文量、作者共被引、里程碑文献、关键词共现数据等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归纳分析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

二、结果与讨论

基于CiteSpace提供的可视化分析结果,本研究将从期刊发文量、国外高被引作者及其贡献、里程碑文献的作用、国内外研究内容及现状比较等四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讨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期刊发文量

期刊发文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类研究在学科内受关注程度。137篇国际期刊文献发表在69本SCI、SSCI和A&HIC期刊,期刊平均发文量为1.99篇,国内46篇文献发表在20本CSSCI(含扩展版)期刊,期刊平均发文量为2.30篇,国内略高于国际,但总体差距不大。

然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相对于国际研究国内有关学术语篇立场表达的研究比较分散,在EAP和ESP领域未形成规模,也未形成具有延续性的国内研究主题。从总期刊发文量上看,国内研究15年间仅发文46篇,平均每年3.1篇,远落后于国际期刊的9.13篇。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术语篇立场标记研究似乎仍处于国内语言学研究的“边缘”地带,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外语类期刊基本上是综合期刊,不同研究主题往往以栏目形式体现,与国内期刊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存在一定关联。

(二)国外高被引作者及其贡献

被引频次反映了被引作者在该领域影响力,这些作者为立场标记分析理论框架的建立、实践与发展做了贡献。图1为国际作者立场标记研究文献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展示了137篇国际期刊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作者的情况,节点面积越大说明该作者被137篇论文引用的频次越高,其在学术语篇作者立场标记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由图1可知,该领域的高影响力作者有Hyland、Crismore、Biber、Thompson、Vande Kopple、Swales、Halliday等。

图1 国际作者立场研究文献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

CiteSpaces数据统计和引文文献追踪发现,137篇文献中,有125篇(占91.5%)引用了Hyland对“元话语”“互动性资源”“立场”“介入”等术语的界定,以及对作者立场标记类型的划分和分析的框架。Crismore也是该研究领域的高被引学者之一,137篇文献中有59篇(43%)引用了其研究成果。Crismore对教材文本中的元话语和互动性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教材语篇中作者立场的表达、构建方式及特征,为研究教材文本中的作者立场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研究范式。Biber也是高被引作者之一(53篇,39%)。进一步引文分析指出这些论文引用Biber的目的:主要包括描述词块功能与形式的分类,分析立场标记表达中词块使用存在的跨学科现象、解释摘要语步中的多词结构表达对作者立场建构的作用等。

此外,进一步文献追踪还发现,Thompson关于互动理论的相关论述以及划分从句中元话语功能的标准对从句中立场标记的识别和分析具有重要启示。Vande Kopple对元话语的定义也为学术语篇互动性资源分析和界定提供了重要指导作用。

综上,在Hyland立场标记的分析框架下,结合领域内其他知名学者的研究实践与理论框架,学者们对学术语篇中的立场标记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对不同类型学术语篇中作者立场构建的元话语修辞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其体裁间性;观察同一体裁不同学科中构建作者立场的元话语使用特征,分析其学科间性;对比非母语者与母语者、学术新手与专家的学术语篇,分析不同语言及学术水平背景下立场标记使用的系统性差异,其目的是揭示不同体裁、不同学科、不同语言水平和不同学术水平对立场标记使用的影响。另外,同一学科内不同子领域间的对比也开始受到关注,立场标记研究的相关理论框架也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丰富,对学术写作与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三)里程碑文献及作用

里程碑文献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被引率大量增加的文献,此类文献暗示该研究领域新兴热点,并可能引起学科领域内研究主题方向的转变,因此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受CiteSpace软件功能所限,本研究未能获取46篇收录于CNKI平台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数据,本研究仅基于WOS的数据对学术语篇作者立场标记研究领域的里程碑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

数据分析共发现4篇里程碑文献。Aull &Lancaster(2014)是首个里程碑文献,通过观察本科一年级学生论文中立场标记语使用特征,并与高年级本科生和专家论文比较,该研究发现尽管教育背景不同,一年级大学生立场标记话语特征基本相同,但与高水平作者相比具有较大差异。他们还指出作者在表达学术立场时会预测读者对其观点可能做出的反映,并以此来适当调整自己的立场表达方式。

Lee &Deakin(2016)也是里程碑文献之一,其研究引发了学界对二语学习者学术写作中立场标记话语特征的持续性关注。他们发现,高分论文母语者和二语者往往使用更多的模糊限制语,而低分二语学习者往往更不擅长在写作中使用该话语资源构建自己的立场站位。该研究对指导二语学术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Hyland(2017)对以往有关元话语研究进行反思,指出以往元话语理论框架和概念的优缺点,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深化了对元话语这一概念和研究领域及内容的认识,对近年来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Ho(2018)基于Hyland提出的元话语分析框架,分析了本科一年级学生计时写作中的互动话语特征,论证了元话语教学对学生早期学术写作的促进作用,引发了学术写作研究领域对学术写作教学中元话语使用的持续性关注。

综上所述,里程碑文献的研究内容表明,ESP或EAP视域下,学术语篇作者立场标记的研究重心逐渐从关注专家写作的修辞选择,转向关注学习者(即学术新手)的话语特征,核心议题主要围绕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尤其是二语学习者的写作教学展开,目的在于培养和提升二语学习者的学术写作能力。

(四)国内外研究内容及研究现状之比较

为考察国内外有关学术语篇立场标记研究内容及研究现状,我们利用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共现,如图2。对比知识图谱可知,国内外立场标记的研究都统一在元话语研究范畴之下,聚焦立场标记话语使用的学科间性和发展特征。然而深入分析发现,国内研究范围相对较窄,主要分析其学科差异性以及不同水平写作者立场表达的特征,往往参照国外研究的范式,缺乏创新性的研究视角与内容,尚未形成延续性的研究主题,研究的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都是基于语料库的数据支持,但在解释充分性方面,国内较国际研究还略有欠缺,联系不同学科的知识构建方式和学术文化背景阐释语言现象时尚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图2 国内外立场标记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另外,对国内文献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引用文献主要以国际期刊论文为主,缺乏与国内立场标记研究文献的学术互动。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国内相关研究缺乏延续性和系统性,研究内容相对分散且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扩展。尽管这些研究都在试图说明立场标记对学术写作的重要性,但缺乏学术对话的现状既不利于国内学术语篇研究的创新性知识建构以推动学科知识的发展,也不利于反哺课堂以指导学术写作教学实践。

三、研究热点变化趋势及未来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学术语篇立场标记研究的热点变化与未来发展趋势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研究领域从跨学科、跨语言的对比研究,转向对学科内各子领域间的对比研究,并作为新的研究热点逐渐兴起

对立场标记的研究最开始聚焦于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学科,特别是应用语言学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语言特征被发现,学者们尤其重视学科间的对比研究,包括软学科和硬学科学术语篇的对比,其中理工科学术语篇中的立场标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原因一方面是语言使用差异的特征与学科知识建构方式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立场标记话语特征在学术语篇中的普遍性,更进一步说明其研究价值和必要性。姜峰指出,EAP广泛的研究视角和领域,很可能意味着该学科内不同子领域元话语修辞特征存在明显差异[3]。对这种差异的探索,既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本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理解,推进本学科向纵深处发展,同时,探究其他学科内部各子领域间元话语的使用差异提供助力。

(二)研究重点由关注专家立场标记话语特征,转向关注本、硕、博等学术新手的话语特征,从传统书面体裁转向口语及多模态等体裁

以往研究主要针对专家学术论文中立场标记特征进行描写,主要关注论文摘要、引言、结果与讨论部分的话语特征,旨在探索作者如何在语篇中构建身份立场与读者进行协商互动。对任何人来说,学术话语能力都须要学习和实践获得,特别对学术新手来说,学术写作具有相当大的挑战,近年来不同水平的学术新手的语篇受到学界关注,如学位论文、3MT、学术短文等。对学习者立场标记的使用,既关注到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问题,同时也拓展到对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的考量。目前,学术语篇立场标记相关研究主要以书面体裁为主,如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不同体裁、不同文化背景间对比研究也逐渐兴起。但是口语体裁、多模态体裁、电子体裁的相关研究较少,这是未来研究可以深化研究的领域。

(三)研究视角逐渐从共时角度的截面研究转向历时角度的纵深考察,力求构建更全面的学科知识图景

过往研究主要从共时视角出发研究学术语篇的立场资源特征,这为理解不同语境下作者如何通过立场话语资源与话语共同体进行互动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参考,但是目前对立场资源的历时变化特征尚缺乏全面认识,这是未来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对学术语篇互动元话语特别是立场标记的历时变化特征描写,有助于特征揭示学术话语共同体在知识建构、认知方式、研究方法以及话语实践方面的动态变化,这是对当前学术英语截面性研究的重要补充和发展。目前,国内外代表性的历时研究成果主要有姜峰和Ken Hyland[4]以及陈庆斌[5]等。这些文献从历时视角出发,考察了学术英语立场标记的历时变化特征,其研究结论对学术英语写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四、结语

本文基于CiteSpace工具,对2007—2022年间137篇国际权威期刊论文和46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系统地梳理了近年国内外学术语篇立场标语研究现状。研究发现,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在研究范围的广度和研究内容的深度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后,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值得关注:一是关注学科内子领域话语差异特征,深化对本学科知识建构和话语实践的认知;二是重视学术新手语言特征,推动研究向口语和多模态等体裁发展;三是推进历时研究,以获得学科知识建构和话语实践发展的历时图景。

猜你喜欢

立场语篇话语
立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武术研究的立场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