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思达”教学法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2024-02-29林慧娟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读思达高效课堂教学法

摘  要: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答能力,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解题思路从问题当中提取有用信息,并使用相应的解题步骤来解答问题.这种教育方向存在明显的弊端和不足之处,已经不再适合当前教育环境.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审题、自主思考,并进一步完善表达,即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读思达”教学法的教育效果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目标具有高度的相似之处,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读思达”教学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2-0083-03

收稿日期:2023-10-15

作者简介:林慧娟(1984.10-),女,福建省莆田人,本科,

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2年度开放课题“‘读思达教学模式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KCA2022054)

与教育改革之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情况相比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教师不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在教育方法上均有着明显的提升,这也从根本上改善了数学课堂的整体氛围和实际的教学效果.但是,“分数”依然是教师评估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且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依然是数学教育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深入研究“读思达”教学法所提倡的方法和理念,将“阅读、思考、表达”三位一体的教学思路应用于实践当中,切实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 “读思达”教学法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改变传统的教育形式,不再将关注点集中在知识获取上,而是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一要求之下,教师需要逐步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身份和角色,要从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同时不能将学习成果片面体现于学生成绩上,而是要体现在综合素养的培养效果上.基于这一系列要求,“读思达”教学法正式得以提出.“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加工理论,认知加工理论涵盖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环节,而反映在教学中则成为了阅读、思考和表达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其中阅读可以引发思考,思考则促进了表达,而表达则又引发了深入思考.“读思达”教学法并非针对某一学科、某一专业而设计的教学方式,其具有较为广阔的适用范围,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适合应用于小学数学当中.从小学数学角度来看,“读思达”教学法可以表现为阅读数学知识、思考数学问题、表达数学解题过程三个环节.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通过点滴的数学知识学习,逐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显然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1].

2 “读思达”教学法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這一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于数学知识充满了好奇,若能有效把握住这一关键阶段,则会对学生个体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明显,若教师一味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则会导致学生习惯于“接受式”的学习模式,这会对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形成较大限制.若采取“读思达”教学法,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则不仅可以满足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时更可以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可靠基础[2].

2.1 “阅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阅读”是“读思达”教学法的第一个环节,其在数学学科中可以具体表现为读背景、读问题、读图表等.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在幼童阶段具有较高的智商表现,而在进入小学阶段后却失去了这一特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并未掌握真正的阅读方式,即不会深度阅读,无法理解某一句话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并进一步理解基础性的数学知识点、定义和原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避免学生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确保学生能够读懂,能够融会贯通.

例如,在解决某应用题时,题目给出了四条信息:一共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个人,我们队已经踢进了4个球,问还有几个人没有来?这道应用题具有典型的混合运算特征,向学生展示完题目之后,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去进行阅读题目,并提醒学生要善于从中把握核心内容,分析哪些是干扰性质的内容,哪些内容还具有深层含义.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阅读理念,可以判定“我们队已经踢进了4个球”并无意义,而“一共有16人来踢球”说明一共有16个人会来踢球.“现在来了9个人”则说明了已经有了9个人.“问还有几个人没有来”则是提出具体的问题.

通过细致化地阅读,可以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从而为后续的思考和表达环节奠定基础[3].

再例如,在“信函投递费用计算”这道应用题中,给出了两条信息,第一条是信函投递首重100 g内,每重20 g(不足20 g按20 g计算),本市费用(每重)为0.8元,外市为1.2元.第二条是续重101~2 000 g,每重100 g(不足100 g按100 g计算),本市费用(每重)为1.2元,外市为2.0元.

在面对这些信息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阅读信息内容,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准确把握住了文中信息.有的学生表示,投递信函的首重不超过100 g,续重则是超过100 g的部分.有的学生表示,第一信息中,20 g是计费单位,不满20 g也要按照20 g的计费标准进行结算,本市费用(每重)指的是20 g以内就是0.8元,外市20 g以内就是1.2元.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信息的分析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有效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思维,通过阅读获取有用信息,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疑问,并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4].

2.2 “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思考”是“读思达”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其具体表现在思考逻辑关系、解题步骤等.通过第一环节的细致化阅读,学生可以从问题信息当中提取有价值信息,从而进一步理解问题的本质.思考环节则是对所有信息的整合与处理,并通过对信息的数学化加工,确定具体的内容,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环节当中,“读思达”教学法要求教师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问题的解答方式是无法通过听讲而获取的,而是要通过思考来确定所对应的数学知识,并进一步分析判断问题.这一过程具有较为明显的独立性,学生自身可以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技巧和方法.

例如,在“信函投递费用计算”这道应用题中,教师可以结合所给出的信息,自主设计问题,如设计本市的55 g信函、外市的156 g信函分别需要多少费用.经过前期的阅读和分析,学生的思维已经高度集中,而且已经掌握了核心内容,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思考.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自主思考并非单纯意义上的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琢磨,具体引导过程中需要坚持“因人而异”的基本原则.这是因为思考过程会受到学生独立意识、自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保持高度注意力,并对问题、信息产生较强的兴奋度,这类学生往往可以实现快速的自主思考;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为慢热,大脑需要在外界刺激下才能够快速反应.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客观看待学生自检的差异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课堂指导,并提前为思考环节提供一些铺垫.

2.3 “表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表达与思考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二者相互影响.表达具体包括语言表达、文字表达等多种形式.通过前期的阅读和思考环节之后,则需要学生使用具体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向教师和其他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某种角度来看,解题思维将直接影响到具体的表达效果.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严谨性,这也意味着表达环节需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路和具体步骤,若无法讲清则说明思考过程还存在不足,思考得不够全面和彻底.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生生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思考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公开表达的一种预演.此外,生生表达有助于学生去倾听不同的思考观点,并在班级内形成相对较为活跃的气氛.经过学生内部的沟通交流之后,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名学生进行公开表达.有的学生表示,可以将本市的55 g分为3个20 g,然后使用0.8进行乘法计算就行了;有的学生表示,外市156 g则可以分为100 g和56 g,100 g可以分为5个20 g,使用1.2×5=6元.而超过的56 g则要按照续重的标准进行计算,不满100 g也要按照100计算,就是2元,从而可得出总费用为8元.这些解题方法是学生按照所学知识,根据问题所传达的信息和内容自主确定的.无论是前期的阅读、思考过程,还是后期的交流、表达过程,都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在表达环节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进行表达,同时也要把握住课堂时机,基于前期的阅读和思考环节,在不偏离问题核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些抽象推理、文字转化的问题,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进行深度思考.这种教学策略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5].

3 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显著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效果和效率.“读思达”教学法具有系统的逻辑性,阅读、思考和表达之间具有深刻的联系,三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读思达”教学法的具体内涵,结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针对课堂的教学主题,灵活运用“读思达”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表达,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1] 林海榕.基于“读思达”教学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2(21):57-59.

[2] 罗裕水.“读思达”教学法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J].读与写(中旬),2021(12):46-47.

[3] 胡茂強.核心素养下“读思达”教学法的推广研究[J].学苑教育,2022(10):3.

[4] 洪辉煌.“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教师作用探究: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为例[J].名师在线,2021(36):2.

[5] 许玉环.“读思达”教学法下的小学习作单元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为例[J].语文课内外,2022(22):241-243.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读思达高效课堂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