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摆效应
2024-02-29王莉文
青年文摘 2024年4期
王莉文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电影散场、节后综合征、从团聚到分离,都会让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急转直下。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心理摆效应”,又称“钟摆效应”。
在一定的心理活动中,感情强烈度越高,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转化,像钟摆那样向两极摆动,比如,恨和爱、忧伤和快乐、痛苦和喜悦等。假如你现在情绪高昂,可能在接下来的某一时刻,就会因为某种突如其来的外界刺激,很快感到无比沮丧,反之亦然。
20世纪初,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博特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有精神疲倦、情绪低落等症状的患者,每隔28天就来治疗一次。他们由此将28天称为“情绪周期”,认为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情绪以28天为周期,会发生从高潮、临界到低潮的循环变化。在情绪高潮期内,人们会感觉心情愉悦、精力充沛,能够平心静气地做好每件事情;在情绪临界期内,人们会觉得心情烦躁不安,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而在情绪低潮期内,人们的情绪极度低落,思维反应迟钝,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严重时还会感到悲观厌世。
心理摆效应告诉我们:人生不会总是高潮,也绝不会总是低谷,在波折之间要保持平常心。比如,调整情绪认知偏差,高兴不一定就是得意忘形,低迷也并非就是不思进取;有意识地了解自己心理情绪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确定自己情绪变化的规律和周期,提前预知自己的情绪变化,避免其给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在情緒好的时候做复杂的事,在情绪稍差的时候做平时喜欢做的事。
(摘自《世界博览》,郭德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