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2024-02-27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朱凯茜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朱凯茜
【关键字】深度学习;高中音乐鉴赏;学堂乐歌;教学策略
一、音乐学科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对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后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之中。在早期的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寻求联系与理解的、寻找模型与证据的、包含高水平认知的学习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从关注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向关注学习过程的展开。[1]郭华教授曾在研究中阐明了他对深度学习的定义,即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2]他还指出深度学习具有五个基本的特征,即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价值与评价,这可以作为评判深度学习是否产生的重要依据。[3]
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它是一项听觉的艺术,需要基于文化背景,从音乐语汇中去感知音乐的情绪与内涵,具有审美性、实践性、人文性三大特征,是新时代学校实施美育工作的基础性学科。而从目前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现状来看,音乐课程存在着孤立信息、流于表面的浅层学习状态的可能。在这种“浅层学习”之下,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课上讲述的内容,缺乏知识的有效整合。将深度学习的理念融入音乐学科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活动,通过聆听、创编等实践活动,获得最真挚的情感体验,发展音乐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为学生音乐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深度学习”五个基本特征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1.“整”内容,引导学生联想与构建。深度学习的第一大特征就是“联想与结构”,即知识与学生个体经验之间的相互转化。它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结构中、系统中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将知识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厘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做好知识的衔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高中音乐鉴赏知识的整合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上是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内容的整合,横向上也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音乐鉴赏与音乐其他模块内容的整合;二是与音乐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为了更好地完成整合内容,教师需要有综合性的备课思维和深厚的知识储备,不能仅限音乐这一门学科。在教授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九节“学堂乐歌”一课时,笔者通过两个维度,将知识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在纵向跨学段的整合上,选择《国民革命歌》《送别》两首经典的、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过的作品补充教学,唤醒学生对歌曲旋律、歌词等方面的相关经验,通过与其他乐歌代表作品的对比、分析等方式,深度挖掘学堂乐歌的特征;在横向跨模块的整合上,有意识地将演唱发声技巧、音乐创编等技巧融入课堂的演唱实践以及创编活动之中,将音乐理论知识合理地纳入作品分析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在横向跨学科的整合上,教师打通音乐与历史两门学科,利用相关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乐歌背景,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了解学堂乐歌在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设”情境,促进学生深度体验。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是活动与体验,它指的是深度学习的运行机制。“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活动,“体验”则是学生在活动中发生的内心感受。[4]教师应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通过创设情境,设计环环相扣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全面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音乐课堂,在音乐实践中获得最真实的体验。
在教授“学堂乐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教师特地在课堂的开头和结尾处创设了两种教学情境。在开头的课程导入环节,通过观看视频《折柳寄情》创设情境,带学生走进2022 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的现场,在视频氛围的烘托下,帮助学生感受背景音乐《送别》的情感及风格特点。接着师生有感情地齐唱歌曲《送别》,并引导学生关注词曲作者。此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学堂乐歌借曲填词的创作特征,同时也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学堂乐歌。在课程最后的创编环节,教师根据2023 年杭州亚运会创设情境:
2023 年杭州亚运会在世界绽放,让世人看到中国的美丽。金秋十月有不少国内外的游客来到浙江、来到衢州游玩。市文化馆举行了“南孔礼乐,喜迎亚运”的相关活动并邀请你参加,你会创作什么样的歌曲介绍你的家乡,为亚运添彩呢?
教师引导学生借鉴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借用音乐课中学习过的任意作品旋律,填词创作贴近当下的“新时代乐歌”。通过歌曲创编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编能力。在亚运会的背景下,作为浙江学子,学生们目睹亚运火炬在家门口的传递,亲身感受到十月衢州城内的车水马龙,由此创作热情高涨,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学堂乐歌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3.“探”本质,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深度学习的第三大特征就是“本质与变式”,指的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使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本质,从而实现知识的构建与迁移。“学堂乐歌”一课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寻”源头、“析”特征、“探”意义、“创”作品。在了解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后,以具体音乐作品为线索,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堂乐歌的创作特征。在掌握了特征后,再探寻其精神内涵,帮助学生认识其重要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最后,借鉴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让学生自主编创新时代下的乐歌作品。通过以上四个教学环节,可以得出本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分析学堂乐歌的特征,其他的教学活动均是围绕它而展开的,因此“析”特征可视为本课的“本质”内容。在此环节中,教师采用聆听、演唱、对比等多种方式,从题材、旋律、词曲结合、歌词四个方面分析多首学堂乐歌作品,引导学生总结乐歌特征。本环节的教学活动(见表1)。
表1 “析”乐歌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学堂乐歌在题材内容、旋律来源、词曲结合以及歌词上的显著特征。教师顺势对作品《黄河》展开具体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学堂乐歌特征的理解(见表2)。
表2 “析”《黄河》
在分析“本质”的环节中,教师以学堂乐歌作品为线索,通过分析题材、旋律、词曲结合、歌词以及作品《黄河》,采用聆听、演唱、对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掌握学堂乐歌的特征,为学习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创作新时代乐歌作品打下坚实基础。
4.“重”迁移,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深度学习的第四大特征是“迁移与应用”。“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不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也存在于不同的经验之间。例如,在音乐学习中,学生的读谱能力越强,他们演奏、演唱的能力都会越强;学生的历史知识越丰富,那么在理解相关音乐作品时就越有认同感。因此,迁移实际上解决的是知识向学生个体经验转化的问题。[5]“应用”是学习的最终归宿。音乐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综合性的学科,它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因此在音乐课程中需要突出音乐实践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一个个实践活动中掌握音乐知识与技巧,在提高音乐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艺术表现能力。
以“学堂乐歌”一课为例,教师通过课前学情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在高一的历史课程中学习了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分析学堂乐歌歌词特征这一环节中,特地设计了对比聆听作品《春游》与《体操—兵操》的环节,请学生思考两首作品的歌词的不同特征。
《春游》(歌词节选)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体操—兵操》(歌词节选)
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来做兵队操,兵官拿着指挥刀,小兵放枪炮,龙旗一面飘飘,铜鼓咚咚咚敲。
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白话文)。而作品《体操—兵操》的歌词就恰好符合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鲁迅先生对白话新诗的艺术审美标准:“需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6]教师将历史知识迁移至对学堂乐歌歌词的分析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春游》歌词包含古典诗词韵味,《体操—兵操》则具有现代白话新诗的诗体特征。教师针对以上分析再进行歌词特征总结:学堂乐歌作为一种近代新体诗歌,具有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杂糅性,其中既具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情味,亦具白话新诗的诗体特征,可视为中国诗歌近代转型的一个标识。
5.“思”价值,促进学生深度评价。“价值与评价”是深度学习的第五大特征。“价值”指的是一件事物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让学生自觉思考所学的知识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评价。“评价”可以将其理解为对某一事物进行客观、综合和判断性的分析和评判,它包含了认识、判断和表达的过程和结果,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学堂乐歌”一课中,教师专门设计了“探”乐歌意义的环节。在学习了学堂乐歌的背景知识和音乐作品特征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请学生思考并合作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为了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课堂任务,教师分别为事先分好的8 个小组的同学分派任务。随后请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内容板书关键字,最后进行总结与补充。在探寻学堂乐歌“价值”的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问题引导学生透过学堂乐歌作品,思考、探究其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创”乐歌作品中,教师立足于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方面,通过音乐编创活动来评价学生对学堂乐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以2023 年杭州亚运会为背景创设情境,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编创,通过“作品发布会”的活动,请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并进行作品展示,展示内容包括演唱与评价。评价可从作品歌词、旋律来源以及借鉴的学堂乐歌创作手法等方面展开。在鲜活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相互交流评价,用作品表达出自己对学堂乐歌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高中音乐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程设计时根据学情进行知识构建,帮助学生串联知识群。在课程中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度体验,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本质与意义,进而进行知识的“变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学生在沉浸式的深度体验与音乐活动中,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文化理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