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服开口结构对热湿舒适性影响的主观评价方法研究
2024-02-27李雪琪
李雪琪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0 引言
服装舒适性历来是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最关注的要点之一,在穿着过程中的舒适感可分为心理舒适感、生理舒适感和美学舒适感等。在服装设计师与行业从业者眼中,服装设计需要考虑的不仅是美学上服装流行趋势的实践,更是穿着状态上的生理与心理上的舒适性。生理与心理的舒适度均基于服装的热湿舒适性与接触舒适性,热湿舒适性通过人身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热湿传导原理及作用关系,来建立与维持人体着装后的身体与服装间微气候的稳定,从而为人体提供良好的生理机能条件,有助于服装设计者制造出更符合消费者要求的服饰。
服装热湿舒适性以穿着者、服装、环境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为出发点,从而分析服装对穿着者着装状态下的物理舒适性和心理舒适性[1]。穿着者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相对运动关系,运动时产生汗液,服装与人体间在环境作用下的微气候发生改变[2],如不能及时将水汽排出,会产生不舒适感。同样,对于全民运动计划的普及,穿着者的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关系更为强烈,这对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纵观以往研究项目及论文的研究内容,对于热湿舒适性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影响因素和客观评价方法上,影响因素主要在织物材质、组织结构层面等方面。而其主观评价方法由于受到季节性、实验对象的主观性误差的原因未受到学者青睐,但穿着状态的主观评价却正是最贴近人真实状态下的测试,本研究借鉴室内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行业关于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拟选取西服款式作为研究对象,制定针对西服不同开口结构对热湿舒适性影响的主观评价方法。
1 西服开口结构的筛选
西服作为相对于“中式服装”而言的欧系服装,成为现代服装中各个国家和地区比较正式的男士着装款式。西服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较为广泛,在人们喜爱穿着西服出席正式场合的同时,却不可避免或许会出现赶时间、临时换地点等大量运动情况的出现,但西服由于其结构和款式的合体性,导致运动时拉伸感较大,闷感与热感也会随着运动节奏的产生的极大增加,带来不舒适的情况。在如今各种西服款式和造型层出不穷的时代,筛选不同的部件结构,针对其开口结构的形态与大小,进行后续热湿舒适性主观评价方法的研究。
(1)领型。选用青果领、平驳领、戗驳领三种领型。青果领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复古风,驳头及领面与衣身相连的领型,是翻驳领的一种变形形式,因领面形似青果形状而命名,该领型的西服穿着运动时,因其领面一片式面积相对较小,领口空间较大,也通常出现宽松的情况。平驳领,作为钝领的一种,领子的下半片和上半片通常有一个夹角;戗驳领,则是在平驳领基础上进行改动而形成,下半片比上半片更加突出,后两种领型是日常穿着西服中最为常见的领型,故纳入筛选范围中。图1为其款式示意图。
图1 西服领型款式示意图
(2)袖窿。选用浅、中、深三种不同袖窿深度的西服,三种不同袖窿深度的西服直接影响的是西服袖型的宽度及上袖高度,同时影响人穿着西服运动出现摆臂动作时,西服整体的拉伸感,从而影响热湿舒适性等主观感受。图2为三种深度袖窿西服的结构大致示意图。
图2 西服袖窿结构示意图
(3)门襟。选用开襟、对襟、两种压量不同的压襟这四种门襟,四种压襟方式最直观的表现,即门襟处左前片与右前片的相互压量,同样,压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服的整体放松量。图3为其款式示意图。
图3 西服门襟款式示意图
2 热湿舒适性主观评价方法的确定
主观评价法是指实验对象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对实验内容进行评价,虽然因实验对象因自身因素所产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无法完全避免,但针对热湿舒适性的大致方向依旧可以判定,因为热湿舒适性的好坏的根本是在于着装者在特定的环境中对于穿着服装的心理感觉的综合性判断,物理指征的客观测量是可以很好地反应服装的舒适性,但实际的穿着舒适性最终依旧需要穿着者的主观判断,在穿着过程中才能确立,不能简单地仅仅依靠客观物理指标就来完全反应,完全忽略穿着者的心理要素,那关于心理因素的反馈同样需要比较科学与客观的测试方法来进行表述,方便实验对象的认知,也方便对实验结果的表述。
本研究采用语意差别分析法,在试验中使用不告知受试者试验的目的的盲测方法,根据人类知觉分析方法,找出关于热湿舒适性的描述术语,并采用数字分别划分程度级别,语意差别进行赋值的量化方法[3]。利用语意差别进行赋值的方法在心理学上是建立一种量化的标尺,该标尺通过数字的大小进行体现,因为数值的等差数列关系,标志着每个数字反应物体或事件特征的程度,即随着数值的增大或减小,该特征的真实情况是“越什么越什么”。因数字的含义是根据所选择的内容而变化的,故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目前主要使用的比例标尺有两类,非比较性和比较性,其中非比较性比例标尺并不给实验对象提供选定的比例,因此不同的实验对象可能会采用各自的标准进行评价[4]。而比较性的比例标尺设计时,每个相邻数字间比例一致,可以确保实验对象在测试中接受到的参考标准相同。本研究中针对西服开口结构的热湿舒适性主观评价可使用比较性比例标尺,根据标度多少的问题,一般可使用5点标尺和7点标尺。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 5点比例标尺
图5 7点比例标尺
通过实验发现,7点比例标尺跟5点比例标尺比较来说,7点比例标尺所表示的标度比较合适西服开口结构的热湿舒适性主观评价,因标度太小会比较粗糙,达不到较为精细的数值区分,而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 主观评价试验过程
3.1 实验对象与场所
本实验选用10~20名实验对象,实验对象身体与体重随机,年龄20~45岁之间,为保证实验者主观经验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其所学专业或从事职业与纺织专业无关。
本实验的实验场所为恒温恒湿的标准实验条件(25±1 ℃温度,65%±2%湿度)下的空间,风速小于0.1 m/s,进行实际穿着实验。
3.2 实验准备及注意事项
实验准备阶段,首先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服装的穿着,并且实验对象进入实验场所后,采取随意方式进行自主休息10 min,以适应陌生环境带来的生理与心理抵触性。其次,测试人员向实验对象传达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主要实验流程。最后,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每次实验时均只有一名受测试者参加,且实验对象可择期进行反复多次测试。实验场所及进程简图如图6所示。
图6 实验进程
3.3 具体流程
实验阶段根据实验对象的状态,主要分为四个流程阶段,在每个流程节点处进行主观舒适性评价打分。
(1)实验开始至5 min时,实验对象进行静坐休息活动,5 min时间结束时,对服装各项主观舒适性进行初步打分评价。
(2)实验5 min至实验10 min,实验对象进行轻微运动,主要内容针对颈部、肩部、手臂等关节的轻微运动,10 min时对服装各项主观舒适性进行第二次打分评价。
(3)实验10 min至实验25 min,实验对象进行大幅度运动,主要内容为跑步运动,跑步运动速度以实验对象自身能力为根据,但要维持跑步状态,在实验15、20、25 min时对服装各项主观舒适性进行第三、四、五次打分评价。
(4)实验25 min至实验35 min,实验对象进行静坐恢复,主要内容为持续运动后所带来的喘息等情况,30、35 min时对服装各项主观舒适性进行第六、七次打分评价。
实验阶段总共持续35 min,其中一共进行七次打分评价。具体实验流程如图7所示。
图7 实验阶段具体实验流程
4 热湿舒适性的评价结果
本系列实验主观实验问卷选取不同主观感觉进行评价,每个主观感觉均使用符合该主观感觉表达语意的词语设置差别比较性比例标尺,标尺通常由一组反义词与相关联的中性词组成。采用7点比例标尺时,该组反义词分别赋值3与-3,位于坐标轴的两端,中性词赋值0,位于坐标轴的原点,随后根据各主观感觉的程度,在坐标轴上进行细分,以利于实验对象的认知与判断。
根据各个实验对象对各项主观感受的评分结果,利用适当的数学建模方法与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5],建立西服开口结构对热湿舒适性影响的主观评价模型。
5 结语
利用语义差别赋值进行的主观评价法是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方法中较为贴近实际穿着过程的一种,本课题涉及服装结构舒适性、服装社会心理学、服装材料学等多个相关领域,为热湿舒适性主客观评价体系的综合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样也为未来多学科融合提供了后续科研和教学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