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银嵌宝,将时尚元素注入传统技艺
2024-02-27文林
文林
2024年1月,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文脉华滋”——中国工艺美术基本陈列展面向观众开放。展陈作品“银花丝·白衣大士”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由程淑美、向金凤、武印娟制作。
银花丝可以制画,也可制立体摆件。
四年前,笔者去成都出差,偶遇银花丝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倪成玉。当时便想了解她与银花丝的故事,却因她工作繁忙,而我的行程也已事先安排妥当,只好约定下次有机会再完成采访。没承想,这个约定直至今年才得以完成。
这次去往成都之前,我先与倪成玉确定采访日程。她接到电话时,十分高兴。她说:“有缘总成行,四年过去了,你还记得来听银花丝的故事。”
18岁那年,倪成玉高中毕业,恰逢成都金银制品厂招工,她报名考试,一考便通过了。这并不是幸运,而是源于从小的爱好。自初中始,她便白天上课,晚上去当地夜校绘画班学习,几年间练就了坚实的基本功。
考进成都金银制品厂的倪成玉,被分配到新产品设计试制组,拜师温晓秋。第一次看到银花丝精品时,倪成玉立刻被精美、细致的工艺折服了,下定决心好好学艺。
银花丝技艺有近1700年历史,与蜀绣、竹编、漆器号称成都的“四大名旦”。一般来说,花丝工艺分为京派、蜀派和流行于云南、贵州地区的滇派。蜀派花丝工艺不同于繁复的京派,也不同于民族特色鲜明的滇派。蜀派银花丝自诞生以来,便以无胎成型、银丝平填等技艺闻名于世,具有雅致、秀丽的特点。
倪成玉本以为如此精致的工艺品,制作起来应该也是美的,应该是兰花指捻起根根头发丝般的亮白银丝,搓捻成线,盘线成画,拼画成图。但她第一次跟随师父温晓秋制作银花丝时,看到的却是一桌子锤子、镊子、锉刀、剪刀,就像一个铁匠铺。“真没想到精美的银花丝是这样做出来的。”倪成玉回忆道。
实际上,制作一件银花丝作品,至少需要30道工序,需要剪刀、镊子、锉刀、钉锤、规尺、掐丝板、小焊枪等各类工具。要将银质材料抽拉成不同粗细的白银丝,然后通过手工绞合、穿丝碾压、锉等工序,加工成不同的花丝。再根据不同的图案配置,将不同的花丝喷枪焊接,最后将焊接好的半成品再通过手工无胎成型、堆垒、打磨、抛光、镶嵌、洗色、防氧化处理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倪成玉从拉丝入门,把一根小指粗细的银条,从机器中抽拉成发丝粗细的银丝。拉丝的力度必须控制得恰到好处,否则银丝容易断裂。练好此基本功后,再学习独特的平填技艺:要将银丝捻成麻花股,用剪子、镊子小心翼翼地将一条条银丝填进金属框。
平填花丝技艺,是老艺人们根据设计图稿,用粗细不同的银丝,先制作出图形边框,再用不同的技法对中间的图纹进行填充和编织。仅“平填花丝”的种类就可以分为光丝、麻花丝、滚筒丝、拱丝、水浪丝、桂花丝等十多种。
由于无胎便可成型,银花丝造型多变,同时也非常考验手艺,特别是焊接技术。银花丝极细,将银丝焊接在一起必须按照金属热胀冷缩的物理属性来配置焊料。银容易变形,稍一疏忽便会将银丝烧断,需要熟练的技巧。
一个小姑娘在夏天30℃的高温下,打汽油点焊枪。焊接时人坐在房间里,不能有风,怕把火焰吹歪,焊丝时眼睛瞪得老大。倪成玉说:“花丝只有0.08毫米粗细,火大烧化,火小焊不牢,影响品质要返工重做”。闷热、压力双重包袱之下,一坐半天,汗都顾不上擦。
学习技艺之外,倪成玉还学习银花丝图案设计。她第一次设计的银花丝作品《凌空天鹅》,在制作时出现问题,原因出在设计稿不符合制作工艺要求。自此之后,倪成玉才明白,设计银花丝并非是简单画出图案即可,只有将设计稿与制作工艺结合起来,才能做出完美的银花丝作品。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成都金银制品厂生产的银花丝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倪成玉介绍,当时产品几乎全部供应给北京首饰进出口分公司,然后出口到国外。20世纪90年代末,这家北京公司因种种原因倒闭了,原本出口的渠道消失,在国内市场上则因价格高,少人问津,银花丝的销量一落千丈。
那是一段艰难的时光,员工们不知如何面对市场变化。作为设计人员,倪成玉试图用新颖的设计,重新打开市场销路。有一次,她在逛商场时,无意中看到一幅漂亮的贝壳画。回到厂里,倪成玉几经实验,最终将银花丝也像贝壳一样装饰到画框中。她给这件作品起名为《一帆风顺》,这也是她创作的第一幅银花丝画。
倪成玉将银花丝画拿到厂领导办公室,得到的回复却是:“脑壳有包才买你这个画,它不会有市场。”新产品遭到领导否定,但倪成玉坚持认为新产品会有市场,她把这幅银花丝画挂在厂接待室,让每一个来接待室的人都能看到。
没过多久,《一帆风顺》就被一位客户看中买走了。但新产品带来的机遇,也并没有挽救成都金银制品厂。20世纪90年代末,工厂因经营不善改制,倪成玉也和其他职工一样回了家。
倪成玉在家里待不住,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元,开了一间银花丝小作坊。那一年倪成玉32岁,离开了工厂的支持,她才发现经营银花丝工艺品难上加难。
厂里随处可见的工具,在市面上很难买到。为此倪成玉跑遍了成都商场,买不到的工具就自己买原料制作。解决了工具问题,接下来就是产品选择,倪成玉坚定地选择了银花丝画。2001年,倪成玉还为银花丝画技艺注册了相关专利。
后来,她的作坊也逐渐迎来生机,来自省内外旅游景区的订单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喜欢银花丝画。
2009年,倪成玉成為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目前为止,整个成都从事银花丝制作的匠人,不到十位。并且,十位匠人中,能够掌握全套银花丝制作工艺的只有倪成玉。倪成玉说:“尤其是银花丝制作技艺中的一些关键环节,比如钻片、烧蓝、垒丝、无胎成型等,正面临失传危机。”
倪成玉收过20多名学徒,学徒在学习银花丝技艺期间,还会拿到工资,但这样仍然留不住人。倪成玉说:“学艺辛苦,很多人在学焊接时,面对高温,坚持不下来。更别提挣钱不多,许多人不到一个月就走了。”
1. 银花丝制作中的焊接工艺特别考验匠人手艺。2 . 制作银花丝作品时每一个花纹都需要使用手指的力度。3. 白曹楠作品《龙凤熏球》。
学徒的离去,令倪成玉心生无奈,但让她欣慰的是女儿白曹楠对银花丝技艺十分感兴趣。不过,女儿第一次向母亲表达学艺愿望时,倪成玉最初是拒绝的,担心女儿是一时兴起,坚持不下来。但想到那些离开的学徒,女儿的主动求艺又无法拒绝。
于是,白曹楠学艺,倪成玉授艺,一对母女档就这样开始传承银花丝技艺。女儿没有辜负倪成玉的苦心,不仅继承了她的技艺,上大学时还专门选择了工艺美术专业。此后,白曹楠经常将传统与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合,设计出新的银花丝图案。但倪成玉却一次次否定了女儿的设计稿。银花丝的传统图案是牡丹、芙蓉等花卉造型,女儿的设计稿却都是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且不说图案失去了传统工艺中的精致、丰富,实用性也堪忧,比如,一对耳环长达6厘米,这怎么能戴上去?最终,倪成玉对女儿说:“你设计的银花丝,绝对不会有市场。”
听了母亲的话,女儿自然不服气。于是,白曹楠将设计稿变成了一对对真实的银花丝耳环。一次参加杭州展会时,她将自己设计的耳环与母亲的银花丝首饰摆在一起销售。让倪成玉没想到的是,女儿设计的几何形图案的银花丝耳环,在两小时内便销售一空。传统银花丝首饰一天也没卖出几件。
倪成玉在展会结束后,久久没有说话,她知道市场已经告诉她答案。自此之后,白曹楠设计制作新型银花丝产品,倪成玉再也没有阻拦。倪成玉告诉我,在女儿参与银花丝产品设计之前,店里只销售一些传统银花丝制品,比如市场上常见的瓶子、盘子等。这些产品因体形大,价格昂贵,销售状态一直不温不火。如今,店里也开始销售全新的银花丝首饰,价格也从高不可攀过渡到普通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程度,销量也逐步增长。
女儿的成功,也让倪成玉认识到,一门传承千年的手艺,也需要与时尚衔接。倪成玉说:“只有在传统中寻求突破,才能让银花丝技艺与市场接轨。市场接受了,技艺的传承也就能够进行下去了。”
(责编:马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