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墨西哥人的精神原乡,与亡者灵魂共舞
2024-02-27林十之
林十之
墨西哥人会为逝去的亲人布置祭坛,上面放置亲人的照片和他们生前喜爱的食物和美酒,希望万寿菊引导亲人的灵魂来到祭坛,享用美酒佳肴并保佑生者。祭坛上常见的物品还有装饰着骨骼花纹的亡灵面包、糖制的骷髅头和墨西哥剪纸。
2017年,迪士尼推出了以亡灵节为背景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随着该片在全球大热,并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动画和原创歌曲奖,亡灵节这一最具墨西哥文化特色的节日也逐渐为世界所熟知。每年11月初,墨西哥人会期待着逝去亲人的灵魂沿着铺满万寿菊的街道回到人世间,和生者重逢,这一节日已经成为游客深切感受墨西哥文化肌理的最佳体验。2023年末,我专程深入墨西哥亡灵节庆祝仪式最为隆重和经典的帕茨夸罗湖区,亲身见证了一番只在动画片中看到过的节日盛况。
亡灵节起源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关于其文化起源也颇多争议。有学者认为亡灵节来自西班牙征服墨西哥以前的原住民传统。在阿兹特克历法的第14个月,即公历的10月20日至11月8日之间,阿兹特克人会为战神米斯科瓦特尔举行祭祀仪式,在战死的勇士墓前摆放装置着食物的祭坛,和今天亡灵节的祭坛颇为类似。因亡灵节的时间恰好和诸圣节(万圣节)重合,诸如骷髅装扮一类的节庆元素与欧洲的文化传统也不谋而合,因此有学者认为亡灵节源于由西班牙殖民者带来的欧洲诸圣节(万圣节)传统。
但不管亡灵节起源于何种传统,这一节日能成为墨西哥的文化名片,和墨西哥的第51任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息息相关。他于1934-1940年在位期间,大力推动了墨西哥的艺术、原住民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一名反教权主义的左翼民族主义政治人物,他将亡灵节和基督教的诸圣节(万圣节)剥离开,着重强调其中的原住民元素。亡灵节在卡德纳斯手中成了彰显墨西哥原住民文化,凝聚墨西哥民族精神的全国性节日。有学者甚至认为,当代的亡灵节是卡德纳斯人为打造的新节日。
而帕茨夸罗之所以能成为墨西哥的精神原乡,其亡灵节的规模之所以如此盛大,也和卡德纳斯的推动息息相关。这座位于帕茨夸罗湖畔的同名小城,建于阿兹特克时期的1320年左右,当时是普雷佩查帝国的仪式中心。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后,这里成了米却肯州最早的首府,1575年,首府迁至临近的莫雷利亚,这里就被封存进了时间胶囊,几百年来风貌未曾改变。卡德纳斯就出身于米却肯州,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将这座小镇打造成墨西哥文化中心,将其纳入自己的旅游业推广项目中,邀请大批手工艺人和艺术家来到这里进行创作。亡灵节作为卡德纳斯的另一主要推广对象,也在这里茁壮成长起来,变得非常有名。如今的帕茨夸罗,凭借其秀美的湖光山色、保存良好的殖民时期的建筑和极具观赏性的原住民文化活动,吸引着各地游客。但这里仍交通不便,需要坐大巴往返临近的大城市,较少国际游客造访,是仍专属于墨西哥人的精神原乡。
对于纽约、巴黎或是伦敦人来说,死亡是他们轻易不会提起的,因为这个词会灼伤他们的嘴唇。然而墨西哥人却常把死亡挂在嘴边,他们调侃死亡,爱抚死亡,与死亡同寝,庆祝死亡。——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
帕茨夸罗距最近的大城市米却肯州首府莫雷利亚50多公里。放眼望去,小镇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泥砖和木材,白墙红瓦,漫步在狭窄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了几百年前的殖民时期。主广场四周遍布殖民时期的豪宅,目前作为餐馆、酒吧和纪念品商店使用。主广场周围还有专门为手工艺人开放的摊位。帕茨夸罗以漆器闻名,这种漆器源于古代中美洲文明,当时的漆料由软蚧虫和奇亚籽油混合而成,涂在干燥的葫芦表面。殖民时期,随着“中国船”(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为将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横跨太平洋输送至墨西哥,而仿照中国远洋大型航海帆船设计建造的马尼拉大帆船)将大量的东方漆器从西班牙在亚洲的殖民地菲律宾的马尼拉运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帕茨夸罗漆器的形式和纹样,開始受到东方漆器的影响。
和墨西哥其他城镇不同,帕茨夸罗的主教堂不在主广场周围,而在其东北方向,虽建于16世纪建城伊始,但因19世纪末的重建,内部呈新古典主义风格。主广场北面的公共图书馆中有一幅名为《米却肯历史》的巨型壁画,由墨西哥壁画家胡安·奥高曼创作于1941-1942年间,描绘了从古代到20世纪米却肯的历史演变,这也是卡德纳斯打造帕茨夸罗计划中的重大手笔。
除了帕茨夸罗,帕茨夸罗湖畔和湖中还有数座小镇,其中哈尼齐奥(Janitzio)最为有名。从帕茨夸罗坐船前往哈尼齐奥,只见湖中有原住民渔民拿着蝴蝶形的渔网打鱼,这也是帕茨夸罗的标志性景观。驶近哈尼齐奥,远远就能看到墨西哥革命英雄莫雷洛斯(墨西哥独立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雕像,伫立在岛的最顶端。从船舶停留的港口拾级而上,到达岛的最高处,原来雕像内部绘满了描述莫雷洛斯生平事迹的壁画,还可以一路向上攀爬至雕像顶端,一览帕茨夸罗湖的景色。雕像旁边有身着渔民服装的当地居民,表演当地特色的原住民舞蹈。
帕茨夸罗以葫芦漆器闻名。该种漆器源于古代中美洲文明,当时的漆料由软蚧虫和奇亚籽油混合而成,涂在干燥的葫芦表面。
街头上化装成骷髅的年轻男女。生者化装成死者的模样,以盼与逝去的亲人团聚。
亡靈节中最流行的装扮当属卡翠娜骷髅头,以着华服的女骷髅形象出现,1913年由版画家波萨达创造,是为了讽刺大独裁者迪亚斯统治时期的上流女性。
每年10月31号到11月3号期间,帕茨夸罗就会变成亡灵节的盛大舞台,访客从墨西哥各地涌入这一片狂欢的海洋。整座小镇都被万寿菊染成橙黄色,香气在广场和大街小巷中四处飘散。万寿菊在墨西哥被称为“死者之花”,据说它们能引领逝去的亲人回到现世,因此成为亡灵节祭坛上必不可少的元素。墨西哥人会为逝去的亲人在家中布置祭坛,上面放置亲人的照片和他们生前喜爱的食物和美酒。生者希望万寿菊引导亲人的灵魂来到祭坛,享用美酒佳肴,而被尽心款待的逝者返回冥界后,能够保佑自己,为自己带来好运。其他祭坛上常见的物品还有装饰着骨骼花纹的亡灵面包、糖制的骷髅头和墨西哥剪纸(在古代,阿兹特克人用桑树或无花果树的树皮造纸,凿出神灵的形象,逐渐发展为现在的剪纸)。祭坛上的物品代表了组成万物的空气、火、土、水四大元素。剪纸代表空气,蜡烛代表火,花和果实代表土,酒和水代表水。
亡灵节期间,生者会化装成死者的模样,以盼与逝去的亲人团聚。其中最流行的装扮当属卡翠娜骷髅头,以着华服的女骷髅形象出现。这一形象本来是1913年由版画家波萨达创造的,是为了讽刺大独裁者迪亚斯统治时期的上流女性。1946年,墨西哥著名壁画家迭戈·里维拉将其绘入自己的名作《阿拉梅达中央公园星期天下午之梦》,从而使这一形象广为人知。人们纷纷打扮成她的模样,也使之成为亡灵节的标志性形象。
帕茨夸罗湖中最著名的小镇哈尼齐奥。小岛的最顶端矗立着墨西哥民族英雄莫雷洛斯的雕像。湖中的原住民拿着蝴蝶形的渔网捕鱼,这也是帕茨夸罗的标志性景观。
走在街巷,还常遇到脸上化装成骷髅头糖、前来索要糖果的小孩。这并非亡灵节本身的传统,而是源自从美国和加拿大流行过来的万圣节“乞糖”活动。但和美、加小孩喊的“不给糖就捣蛋”的口号不同,墨西哥的小孩喊的是“把我的小骷髅头给我吧”,这指的是亡灵节上常见的骷髅头糖。
在帕茨夸罗,11月1日的亡灵节是属于逝去的孩童的。如果前一年有人家中有孩童逝去,孩童的教父母会在其父母的家中布置放有食物和蜡烛的祭坛,并引领家人一起为孩童祷告。11月2日白天,人们会抱着万寿菊和其他花束走入墓地,将亲人的坟墓装点一新,摆放食物等贡品。等夜幕降临,家人们带着食物和椅子回到墓地,点亮蜡烛,为亲人守夜。但亡灵节的墓地并不悲戚,大家随着乐队的演奏载歌载舞,喜迎亲人灵魂一年一度的回归。他们坐在墓前,摆上亲人生前喜爱的食物和饮料,向日夜思念的亲人彻夜倾诉。
亡灵节的墓园之夜,热闹非凡。民间艺人持吉他穿行其间,为大家高歌演唱。生者则随着歌声起舞,仿佛也在邀请亡者回归的灵魂与自己共舞。亡灵节正是墨西哥人生性乐观的体现。与其悲戚地哀悼死者,不如每年快乐地迎接他们归来,和他们载歌载舞,共享美酒美食,倾诉生活的酸甜苦辣。年复一年,逝者不再仅是被哀悼的对象,他们也为生者带来慰藉和生活的动力。
(责编: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