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异质性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

2024-02-26赵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技术新型城镇化

赵静

摘要:基于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市样本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了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在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积极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而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阻碍。根据研究结论可知,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政府要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农村居民消费。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数字技术;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居民消费;区域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F323.8;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4)01-0251-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4.01.04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new urbanization on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heterogeneity

ZHAO J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nan Technical Institute, Zhengzhou  45004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ample data of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2016 to 2021, the impact of new urbanization on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and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between the two were explored, and the regional heterogeneity on this basis was further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ew urbanization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played an intermediary effect in the positive impact of new urbanization on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heterogeneity showed that the new urbanization in the eastern region could promote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while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were ob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umption of rural residents.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regional heterogeneity

收稿日期:2023-10-16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023-ZDJH-383);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020-GGJS-W002);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首席技师”资助项目(2020-SXJS-JG04)

作者简介:赵 静(1982-),女,河南沈丘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经济学、金融学研究,(电话)18203976016(电子信箱)zj917@163.com。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是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居民消费也受到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首先,新型城镇化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其次,随着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愈发个性化和多元化。最后,新型城镇化还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如各类文化娱乐活动、新兴消费品等[1]。总之,新型城镇化为农村居民的消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的转型和升级。

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影响的要素除了新型城镇化,还有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不仅拓宽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渠道,促进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转型升级,还丰富了金融服务的模式,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金融保障[2]。而在新型城镇化的社会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为了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本研究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居民消费研究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探究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以期丰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视角。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1 文献综述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城市化和乡村现代化为统一目标,以城乡一体化为基本路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城镇化进程。目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格局也得到了优化和协调。在新型城镇化的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路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路径是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基础。学者们普遍认为,新型城镇化应该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城乡一体化、城市群协调发展、城市公共服务均衡、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同时,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3]。二是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关系。新型城镇化需要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相互促进。三是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制度和管理体系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4]。学者们认为,新型城镇化需要建立健全的政策、制度和管理体系,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城市规划和管理等方面[5]。

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手段,为普通民众提供便捷、安全、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目前,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一,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移动支付、电子银行、P2P网络借贷等方式,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第二,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供更加便捷、快速、安全、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优惠化的金融服务,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金融需求。

1.2 研究假设

关于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意义,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虽然在研究方法和角度的选择上不尽相同,但还是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即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部分学者通过将消费需求基础理论与新型城镇化基本内涵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得知新型城镇化可以通过在收入、环境、价格和财富方面发挥作用进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6]。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流动性增强,极大地刺激了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即产生了“扩张效应”[5]。同时,新型城镇化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理念的升級——由“储蓄”转向“消费”,从而产生了“质量效应”。此外,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也带动了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和机会。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

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学术领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可以明确的是,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其影响机制也并非具有单一性。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在许多文献中得到了证实。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和产城融合的过程中,新型城镇化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业得到了更好的整合和协调,金融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相应加大。首先,新型城镇化在推进市民化进程中对金融消费需求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涉及数字化致富、互联网金融等多方面[7]。其次,新型城镇化着重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产业技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而对农村地区的电子物流、互联网金融等发挥推动作用。最后,新型城镇化促进了金融服务的普及,提高了农村居民的金融素质和金融意识,使得数字普惠金融得以更好地被接受和应用。因此,“新型城镇化-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居民消费”也极有可能是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机制之一。

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第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愈发完善,这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供更加便捷、快速、安全、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优惠化的金融服务,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例如,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供低息贷款、信用卡、消费分期等金融产品,帮助居民提高其消费能力,更好地满足其消费需求[8]。第二,新型城镇化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科技水平,这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供更加便捷、快速、安全、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优惠化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例如,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供金融理财、投资理财等服务,帮助农村居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从而提高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新型城镇化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借助数字普惠金融实现。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确定

1)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消费水平(RC),选取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进行测量。

2)解释变量:新型城镇化水平(NURB)的衡量涉及多个方面,依据现有的研究,选取3个一级指标及13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综合水平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用熵值法测算[9]。表1为构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3)中介变量:数字普惠金融(DFI)。对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测量主要使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该指数主要通过涵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水平构建的指标体系衡量。

4)控制变量: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较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10]。一是金融发展水平(JR),使用金融结构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测度。二是城乡收入差距(CJ),采用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值测度。三是民生财政支出(ZC),采用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用于民生保障的支出与GDP的比值测度。

2.2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以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市(考虑到地区差异,剔除香港、澳门、台湾及西藏地区)为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及《中国城市化进程报告》。

1)直接效应模型。根据上文理论分析,首先研究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构建的回归模型如下。

[lnRCit=α1+α2NURBit+β1Xit+δi+μt+θit] (1)

式中,lnRCit为被解释变量,代表省市i第t年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NURBit为解释变量,代表省市i第t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α1、α2、β1为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Xit为控制变量;δi、μt分别代表地区和年份固定效应;[θit]代表随机扰动项。

2)中介效应检验模型。为进一步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在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中间的中介作用。选取数字普惠金融(DFIit)代表省份i第t年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本研究借鉴中介效应检验模型[11],结合Hausman检验结果,建立如下固定效应模型。

[DFIit=α3+α4NURBit+β2Xit+δi+μt +θit] (2)

[lnRCit=α5+α6NURBit+α7DFIit+β3Xit+δi+μt+θit]  (3)

3 实证分析

3.1 直接效应检验

在Hausman检验中,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检验,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第(1)列只验证解释变量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第(2)列至第(4)列验证在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后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体分析第(1)列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能够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新型城镇化通过发挥收入效应、环境效应、示范效应、价格效应和财富效应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的途径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

第(2)列至第(4)列表明,在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后,新型城镇化仍然能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正向影响,且结果通过显著性检验。此外,根据回归结果分析,各控制变量的系数符号均与预期相符: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正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负向影响;民生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正向影响。这说明经济水平越高越能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综上,假设1通过验证。

3.2 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直接效应检验结果的可靠性,选取改变样本量和增加控制变量两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第(1)列为剔除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样本后的回归结果。由于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地区与其他省市之间差距较大,将其纳入样本可能会使回归结果发生偏差。因此,在剔除上述4个地区样本后对数据重新回归,发现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系数仍然为正。第(2)列为增加控制变量地区发展水平(GDP)与产业结构(IS)后的回归结果,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系数仍然为正,且结果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3.3 间接效应检验

由上述分析可知,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则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即可能存在“新型城镇化-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居民消费”这一作用机制,根据构建的模型(2)和(3)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第(1)列为式(1)的回归结果,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第(2)列为式(2)的回归结果,新型城镇化的系数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第(3)列为式(3)的回归结果,同时加入解释变量新型城镇化和中介变量数字普惠金融后,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系数仍然为正,但系数值变小,表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这一过程可能存在某一作用机制,以数字普惠金融为中介的传导效应为其中之一。综上,假设2通过验证。

3.4 异质性检验

为了探究中国不同地区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效应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将中国30个省市分为东部及中西部2个区域开展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由第(1)列回归结果可知,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系数大于0,且在1%水平上显著;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系数小于0,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东部地区各资源要素流通更加高效,更有利于带动农村居民消费。由第(2)列回归结果可知,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系数大于0,且在1%水平上显著;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系数小于0,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东部地区农村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集聚速度更快,能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而中西部农村地区人口少、技术相对落后,难以支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由第(3)列回归结果可知,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及数字普惠金融的系数均大于0,且在1%水平上显著;但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系数小于0,且数字普惠金融的系数不显著。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具备的资源、政策优勢更多,因此其城镇化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此外,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更具有优势,这将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农村居民消费提供支持。而中西部农村地区面对资源缺位、市场壁垒、经济落后的问题更为严重,因而农村居民消费难以升级。综合第(1)列至第(3)列分析结果可知,数字普惠金融在中国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由于中西部地区第(3)列中,数字普惠金融系数不显著,新型城镇化系数显著为负,因此进行Sobel检验,检验结果P为0.149,原假设依旧成立,说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非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中介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能够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创新了普惠金融的表现形式,也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村居民消费提供了新的路径。本研究利用中国2016—2021年的省市面板数据,对新型城镇化-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居民消费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加速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居民消费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带动了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消费需求;数字普惠金融在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积极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新型城镇化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经济支持。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供更多样便捷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对于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而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阻碍,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

4.2 建议

第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其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城市现代化和人民美好生活,能够有效促进居民消费。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规划和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必须注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加强城市的美化、绿化和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設,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和生活品质。其次,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城市管理和服务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必须注重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加强城市的环境卫生、交通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服务。再次,加强农村转移人口的安置和保障。农村转移人口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注重他们的安置和保障,为他们提供社会、医疗等基本服务。最后,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必须注重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经济和城市农业的发展,促进城乡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提高城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二,坚持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发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而且在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为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是完善数字金融法规和监管机制。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有合理、透明、可靠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以保障金融服务的公平、公正、安全和有效性。同时,需要加强对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二是推动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支持农村金融科技企业的研发和创新,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推出更加便捷、实惠、智能的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三是提升数字金融服务的普及率。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数字金融服务的便利和优惠,因此,可以加强农村地区的宣传,以提高数字金融服务的知晓度和认知度。四是加强数字金融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有专业、高素质的数字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因此要加强数字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 申俊喜,卫佳烨.新型城镇化、消费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J].商业研究,2023(2):19-28.

[2] 马其林.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河北金融,2022(9):14-18.

[3] 方创琳,赵文杰.新型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J].经济地理,2023,43(1):10-16.

[4] 刘富华,梁 牧.新型城镇化、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调节效应[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50(6):46-55.

[5] 文丰安.基于共同富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重要性、障碍及实现路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10.

[6] 张宇驰,欧阳涛.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动态关系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22(21):155-158.

[7] 姚树荣,邓文刚.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4):54-61.

[8] 王佳莹.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动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8):78-84.

[9] 吴昌嵘,陈 晨,孟晓文,等.数字普惠金融对南北方居民消费影响的差异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时代经贸,2022,19(5):22-30.

[10] 王际宇,易丹辉,郭丽环.中国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5(6):64-66.

[11]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

猜你喜欢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技术新型城镇化
数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业务探索
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域测度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攻坚的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与路径选择
肯尼亚M—PESA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启示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