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错误?静待成长
2024-02-26苏蓓
苏蓓
[摘要] 在小学阶段,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水平较低,所以经常犯错误。面对学生时不时冒出来的小错误,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学生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班主任应立足学生发展,正确认识学生犯错的本质,唤起学生对错误的认知,促进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助力学生成长。
[关键词] 善待错误;换位思考;自我反思;静待成长
学生犯错时,老师通常会讲道理、举例子,严重一点的会联系家长。通常在家校合作共育下,学生会很快承认错误并保证不再犯,但这并不说明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同时,作为旁观者,大部分学生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还有的幸灾乐祸,甚至盲目追从,以至于同样的事情还会屡禁不止。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勤于思考,善抓本质,借学生的“小错误”发挥教育的“大作用”。
一、案例描述
(一)风波起
下课时,课代表敲开了办公室的门:“老师,小练习册少了7本。”我在办公桌上翻找了一下,没有;又到班级中找,也没有;在学生中询问,还是没有。我意识到可能是有人搞恶作剧,把它们藏起来了。
学生们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议论。有的学生慷慨激昂地陈述着他的推理,有的学生义愤填膺地批评着搞恶作剧的人的无聊,有的学生感同身受地安慰着受害同学,当然更多的是猜测谁是始作俑者,并幸灾乐祸地揣测着他的结局……
(二)意难平
我对学生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这个搞恶作剧的学生能主动把丢失的练习册还回来,并找我承认错误,做个有担当的学生。可是,事与愿违,大半天下来,仍然不见练习册的踪迹。这可把我气坏了,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出始作俑者好好教育一番!
我把事情说给办公室的老师们听,张老师问:“找不到这个学生,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这一问使我不禁开始反思:从一开始我就一直在想怎么找出這个学生,却没想过怎样处理这件事。很快,我就意识到处理这个恶作剧的重点不在于找到那个学生,而在于学生怎样看待这件事,只有学生达成共识才能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三)促思考
第二天我召开了班会,我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搞恶作剧的同学在我们中间,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
“这种恶作剧很无聊,藏别人练习册会给别人造成麻烦。”“如果是你的练习册找不到,你会是什么心情?”“希望你尽快把练习册还回来,我们不会怪你的。”“我猜你一定是怕被批评所以不敢承认,但老师说过,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希望你勇于承担责任。”
学生对“这个人”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或批评或劝说,或理解或忠告,一言一语都很中肯,我相信这些话不但说给了“这个人”听,也说到了大家的心里。
接着,我提出第二个问题:“如果这个恶作剧是你做的,现在是什么心情?”学生沉默了一会儿,林浩同学举起了手:“老师,昨天有同学说是我藏的,我很气愤,但我不害怕,因为我没做过!如果是我做的,我会害怕被人发现。”好几个同学立马点头附和。
“我想我会很紧张,并且很内疚。”“我会很惭愧,对不起那几位同学。”“如果是我,我现在很后悔,以后肯定不会再做了。”“我会很纠结,我想把练习册还回去但又害怕被人知道。”……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最后我提出第三个问题:“如果不是你做的,别人怀疑你,你是什么心情?”明轩同学立马举起了手:“我会很生气很委屈。”林浩同学也附和着说:“是的,我知道自己平时有点调皮,但我敢作敢当!我最讨厌别人污蔑我。”班长义正辞严地说道:“如果别人怀疑我,我会很伤心。大家都是同学,这样不利于团结。”同学们听后沉默了……
(四)重提升
火候已到,我趁热打铁说道:“如果大家都能换位思考,做任何事情之前多想想,那么我们的行为将会更加文明,我们的班级也会更加和谐。至于这次的恶作剧不管是谁做的,都让它成为过去。少掉的那7本练习册老师会尽快补上,希望以后不会再发生此类事件。”
班会课后不久,讲台上出现了那7本练习册的身影。虽然至今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搞的恶作剧,但我想他一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我相信这件事已经深深印在了学生们的心里!
二、案例反思
(一)找准定位,关注发展
班级里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那是因为学生的心智不成熟,天性使然。对于班级偶发事件,我们的定位要从关注事件结果变为追寻事件本质,透过事件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达成集体教育的目的。
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对待班级事务不能“大包大揽”“严防死守”,更不可“专断独裁”,要找准定位,学会信任学生,学着“依赖”学生。案例中这样的恶作剧如果“严防死守”只能收效甚微,而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中不断反思,依靠同伴教育,才能提高学生认知,促进学生发展,班级管理才能防微杜渐。
(二)换位思考,自我教育
学生是尚未成熟的个体,他们做事冲动、缺乏思考,只从利己角度出发,但是他们单纯且具有可塑性,很多错误稍加引导便能自省。“换位思考”就是促成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促使学生脱离自身,身临其境地站在其他角度,用第三者的身份重新审视事件、审视自己、审视他人,并从中丰富认识,实现反思,促成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借着这次教育契机,我提出恶作剧之“问”,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在体验中形成共识,在反思中形成自律。
(三)引导舆论,凝聚人心
班集体对学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形成积极、正确的集体舆论能起到明辨是非、凝聚人心的正向作用。因此,班集体的教育力量不容小觑,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时候比老师的说教更有效。
本次事件的处理我运用了班集体的教育力量,通过学生之间的评论、换位思考唤起每个学生对这件事的切身感受以及各自的态度,让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团结担当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潜心细作,静候成长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所以绝对不能简单化。案例中如果将重点放在“找人”上,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毫无意义。恶作剧在学生中很常见,他们的出发点有些并不存在恶意,但“无心办了坏事”也是需要教育的,需要老师正确引导;需要同伴相互信任,鼓励帮助;需要自我反思,集体引导。在教育这片土地上,只有用爱心、耐心潜心细作才能收获成长。
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多做“加法”,抓住教育契机,挖掘教育价值;还要用爱心关怀学生,信赖集体,用耐心促进学生思考,规范学生言行,用我们的智慧为学生的快乐成长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