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2024-02-26岳凤兰

甘肃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岳凤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学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是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厚植各民族师生爱国主义情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应充分发挥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合,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强化党的全面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要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全过程,聚焦主线,把增进共同性作为前提和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既面向民族地区也面向其他地区普遍开展,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有机融合。同时,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方位,打牢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强化党的方针政策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以习近平總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努力推动新时代学校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不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强化价值观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学校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校园的有机融合,不仅是学校教学育人的独特资源,也能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支撑。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加大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教育,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民族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擦亮民族院校办学育人的文化底色。坚持以文化人,大力实施文化育人工程,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抓好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建设,构筑各民族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

强化交流互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交往交流交融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交往交流交融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在交往交流交融教育中,要注重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同时,要加强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创造和谐友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氛围。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坚持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发展方向,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关键抓手,以增强“五个认同”为核心要义,积极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特征,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自觉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热爱者、建设者、捍卫者。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