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术馆的美术项目化学习探索
2024-02-26傅妙琳
摘要:目的:当今,美术馆、博物馆已然成为社会美育的主要场所,教育逐渐发展成为其核心职能之一。文章基于美术项目化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社会美育角度出发,结合美术馆美育场域实施高中美术绘画创意与实践课程教学,进行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相结合的实践与探索。方法:文章着力于研究高中生项目化学习,首先梳理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分析高中生美术项目化学习的特点。其次,以高中生绘画创意与实践为课题,以美术项目化学习为基础,进行美术馆实地教学探索。在探索中,综合考察高中生在美术馆场域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情况,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最后,阐述从美术馆与学校课堂相结合设置安排课程到成效展示,为以美术馆美育为参考的其他校外美术实践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结果:基于美术馆的项目化学习打破了高中美育传统教学模式,积极与美术馆等校外美育机构保持良好的联动机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审美素养和综合素养,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结论:面对学校美育与校外美育现存问题,理论与实践迫切需要并行。学校美育应多维度并重,宽口径与校外美育对接,形成美育大环境。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探索美术馆场域的高中美术学习在当代社会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美术馆美育;美术项目化学习;绘画创作;校外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2-0-04
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来临,要想培养高中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成为当今教育努力的方向,只有联合社会美育平台,构建大美育环境才能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本文以项目化学习为理论指导,开展校外美术馆美育实践活动,以期探索出传统教学与社会美育机构联动共建美育课堂的新途径。
1 美术项目化学习
1.1 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PBL项目化学习的概念起源于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要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解决一个或者多个围绕核心主题的真实、有吸引力、复杂的问题、课题或挑战性任务,形成对重要知识和关键能力的理解[1]。
1.2 项目化学习的特点
美术项目化学习突出强调特定主题化学习,指向核心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再建构。高中美术项目化学习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较于小学生和初中生,高中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项目化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第二,高中生一般都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教师在设计驱动问题时可以考虑较为复杂的问题;第三,项目化学习的跨学科特性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增加知识储备。
2 博物馆高中课程实践
2.1 美育场所安徽省美术馆
如今,美术馆已经成为美术课堂教育的场所,这与坐在教室里上美术课有着本质的区别。美术馆课堂可以将传统的“欣賞、聆听、接受”教育模式改变为“体验、感知、参与、创新”,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馆场域可以为学生提供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直接接触艺术珍品,感受大师原作的感官冲击,相较于坐在教室里观看图片、聆听教师讲解而言,直接接触艺术品真迹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艺术敏感性[2]。
此次教学实践以安徽省美术馆第7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巡展为基础,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向艺术家学习创作、绘画创意与实践的项目化学习(见图1)。
2.2 课程的设置安排
2.2.1 设立清晰的学习路径,围绕主题开展创作
合理的前期规划是保证美术馆项目化学习顺利完成的首要前提,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组织引领、以讲解员为辅导完成项目任务。本次项目化学习的项目任务为创作一幅以“新时代、新生活”为主题的绘画,绘画内容可以是新时期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或者人们富足美好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山更青、水更绿的自然环境。
教师须提前做好以下准备:第一,课前学生须了解绘画创作的基本流程;第二,设计欣赏作品的顺序,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第三,制定与本次项目化学习及学生学情相符的学习任务单;第四,提醒学生认真体味艺术作品,保持对环境的新鲜感,并仔细了解馆内注意事项。
2.2.2 走进美术馆情境,联系生活创作绘画
美术馆中的每一个作品都是一堂课的缩影,能够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艺术、融入艺术。本次现场教学,限定学生10人、教师2人、美术馆讲解员1人。项目流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快速欣赏展览作品,聆听教师的讲解,大概了解作品;二是自行欣赏和临摹感兴趣的作品;三是选定题材方向,完成学习任务单;四是完成作品草图。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了解第7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巡展的作品的创作方式、表达情绪、色彩构图等方面。在美术馆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感官带来的直接刺激,从而接收到这一特定场域带来的多层次信息。
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所展出的作品展现了每个青年艺术家的青春萌动,汇聚了当代青年艺术家对社会新气象的捕捉,以及对新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的探索与思考。学生系统地欣赏每件作品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贴近自己想要创作的绘画作品,并进行自由分组学习。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拟定绘画内容,进行形象构思,完成学习任务单。明确创作主题和创作形象后,学生合理安排创作构图,在组内探讨主体和非主体的形象、位置、虚实,调整修改,并结合自身的品位和艺术素养创作草图(见图2)。
2.2.3 进行评价与交流,促进学生思考与发展
鉴于安徽省美术馆属于公共场所,因而学生在完成草图的绘制后须返回教室进行后续创作。
回到教室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展感受,互相交流创作意图、互评创作草图,并完成小组评价表。每小组组长以档案袋的形式展示汇报组内成员的学习任务单、草图内容、创作意图、创作方式、小组评价表。汇报后教师进行总评。将过程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形成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的评价机制,使学生从校内学科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强语言组织能力,懂得肯定他人的品格。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在学生完成草图,根据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评价意见修改完草图后,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品正稿的创作。
2.3 打造平台,课程项目成效展示
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将组织一次关于本课程的画展。顾名思义,画展是以绘画作品为主要内容的展览,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对绘画艺术感兴趣,要让大部分学生理解本次项目作品的内涵,而不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参观画展。为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信心,教师团队引导学生共同策划了本次项目成果展览。
本次项目成果的创新之处在于空间性(见图3)。以往学校举办画展,学生走进展厅欣赏画展,大多会关注某一件独立作品,对于整个展览只留下一个无法描述、归纳的整体印象。本次展览在展厅为部分擅长绘画创作的学生留下了一小部分空间,用以呈现学生围绕自身创作理念在不同时期的创作(见图4)。当参观者走进这一空间,就会不自觉地进入创作者的世界,了解创作者的所思所想,以及创作者将其生活感悟转译成绘画作品的方式[3]。项目成果展览结束后,教师团队将所有参与本次画展的学生的作品收集整理并设计封面制作成画册,赠予参与本次画展的学生。
图3 “空间”展览作品
本次画展吸引了学校众多教师和学生的目光,无形中使没有参加绘画创意与实践项目化学习的学生也增强了对绘画创作的认知。同时,制作展览画册也使参与本次项目化学习的学生认识到自己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自信心。
之后,教师团队组织学生将他们的原创绘画作品设计成校园文创产品,并从文创产品构思、市场调查、制定方案、产品设计、推广生产等方面规划出完整的文创产品制作方案,并加以实施,从而使学生通过课程了解一款产品的设计过程。通过设计文创产品,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从而增强了其综合能力。
图4 展览中部分学生的作品
3 美术馆美育实践的价值与启示
本次美术馆场域的项目化学习实践脱离了固有的教室课堂,投入新的学习场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真正成为学習主体。
美术馆是一个开放的场所,其美育途径是多元的,可以是展览、艺术沙龙、艺术讲座及各种体验活动。本次绘画创意与实践的美术项目化学习正是对教学活动与美术馆主题展览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与
探索。
蔡元培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博物学……在观感一方面,多为美感。”[4]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而美术馆可以提供良好的审美情境,随着绘画创意与实践项目化学习的推进,学生能逐渐学会表达自己对艺术的思考与感悟,实现自我价值认同。
本研究以安徽美术馆为校外项目化学习场域,为学校美育取得了良好的尝试性参考,当然也存在一定不足。在今后的校外美育实践中,要有更多的尝试,如进入艺术家的工作室,观察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与艺术家面对面畅谈创作心得,或者尝试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的美育实践等等。
本次美术馆项目课程的研发促进了教师团队的自我发展。美术创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本次项目研究学习使教师团队的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为今后不同课程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基于美术馆的绘画创意与实践的项目化学习已告一段落,师生在本次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艺术的芬芳与温度,体会到了新形态下的美术教育,激励着学校师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当下,面对学科育人的要求,学校美育课程早已不是简单的学习学科知识,而是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实现教师、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相互融合。本文希望通过研究,为教师合理规划校外可用资源及与美术课堂相结合,拓展学校美育发展新方向提供灵感。
参考文献:
[1] 金波.项目化学习视域下美术示范教学的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22(Z2):85-88.
[2] 徐若青.美术馆教育与儿童美育的延展[J].学苑教育,2020(16):18.
[3] 陈博.青春心印:青年工笔画展的在地性与策划[J].国画家,2021(6):48-49.
[4] 徐望.文化资本视阈下博物馆美育的起点与进路[J].博物馆管理,2022(1):51-60.
作者简介:傅妙琳(1990—),女,安徽合肥人,硕士,高中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