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性图式语言与绘画创作的思考
2014-09-03李成蹊
李成蹊
【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术新潮以来,“个性图式”的概念成为绘画人士和评论界谈论的一个热点。“图式”一词最早是一个哲学、心理学范畴的概念,延伸到绘画领域中去,个性图式是一个艺术家重要的话语特征和主观个性的视觉表达方式。无论从绘画的发展还是艺术家的自身需求来讲,个性图式都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如何在绘画创作中,形成和确立属于艺术家自已的个性图式语言,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个性图武 绘画创作 视觉语言
“图式”一词最早是从德语翻译过来的一个哲学概念,在英语中,“图式”为“schema”,意为概要、略图、图表、图式、模式。“图式”一词早在18世纪康德的哲学理论中,被主要定义为先验的观念构架,即认为在人的经验之先,独立于经验之外,人就已经有了各种图式的概念,先验图式的来源是人自身的想象力。而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其著作《艺术与错觉》中,对“图式”进行了这样的阐述:人们通过教育、环境等经验获得的观念化了的艺术风格样式,这种形象的东西在人们的记忆中存留,成为它向外界作出视觉反应的知识基础。他认为图式是在经验积累上的一种参与知觉活动的潜在经验的心理形态。对造型艺术而言,主要指图形的样式,它是艺术家借以表达情感理念所必须使用的具体而独特的个性符号,是个性化了的、凝固的媒介状态,其演变、发展受时代、民族与地域的制约,它包含了艺术家的情感与精神意图。总而言之,“图式”是一个非常具有学理性的概念,它最初来源于人对自身以及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自身想象力无比丰富;客观世界又无限繁复,我们应当建立起一个范畴去把握它,所以进入绘画领域,我们就把这个范畴称为“个性图式”。
绘画属于二维平面的视觉艺术,而绘画作品的创作就是个性图式的建构和解构的视觉思维过程,以形状、线条、明暗、色彩、质感及立体感等视觉要素组成的个性图式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话语特征,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状态的主观阐释。它既是客观现实世界的个人经验反映,又是每位艺术家自身所持观点、理念的表达方式。而个性图式中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由此,笔者为个性图式做出了这样一个定义:艺术家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以个体的独特思想、情感体验以及知识经验为基础,并将以此形成的对客观物象的认知通过思维的提炼、加工从而转构为艺术图形,进而形成具有独特观念意识和审美体验的个性化的图样。
自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术新潮以来,“个性图式”的概念逐渐成为专业绘画人士和评论界谈论的一个热点。个性图式受到艺术家瞩目的原因,大体上有两个:第一,现代绘画的发展要求绘画的“自身界定”;第二,艺术家渴求被自我及他人认同的心态。无论绘画的发展还是艺术家的自身需求,都要求现代绘画作品具备个性化特征,因此个性图式对于艺术家的绘画创作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从现代绘画发展看,传统意义上的图式语言常为画面最终所表现的情节等服务,因而往往画面内容是第一位的,图式只是为构成情节而服务;现代主义绘画所关注的重心已经由画面内容转向绘画独有的形式、材质、表达观念和表现状态等因素,强调个性语言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因此个性图式语言本身成为现代绘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从艺术家的自身需求看,每位艺术家都需要有个人的鲜明的图式语言,因为无论是画作的欣赏者亦或评论家,他们都会倾向于首先认同那些在众多的画作中最独特、最有深度的作品。因此,艺术家必须创造一种独特的个性图式语言来作为充分表达自我的方式和途径。而他的艺术成就和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能否找寻到一个个性图式语言的专属空间,至于能达到怎样的境界和高度,那就要看自身的修养、才华是否充分,是否具有非凡的思想深度和独特的表现力了。
众多因素影响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运用个性图式。主观上,绘画创作是艺术家构建自我内心世界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艺术家积极地创造和使用其个性语言。图式的演变都是由极具个人特色而又充满内在情感的个性语言所推进的。客观上,正如之前贡布里希所说的,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大环境的差异导致了艺术家观念的差异,艺术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特定历史时空的限制,由此产生了迥异的风格流派。所以,翻开美术史,我们既能感受到典型的个人图式语言,又能看到艺术家所具有的鲜明的地域风格和时代风貌。除此以外,艺术家在追求个性图式语言的过程中,会面临认知领域的影响——也就是自识和共识的平衡问题。自识是艺术家对自身心理特征的感悟和认识,共识是可以引起公众判断和认定进而认同的图式语言。艺术家应努力形成和确立的是既会被公众认可而又区别于他人、传达艺术家意图的独特个性图式。
个性图式语言作为艺术家主观个性的视觉表达方式,只有形成外在视觉表现力与内在意识感染力的呼应,才能完成艺术家所欲表述的意愿。也就是说,每幅完整的画作的个性图式语言应该都包括了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最基本的感受层,通过作品中的视觉元素构建的画面所表现出的视觉效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形式感、表现力;第二层是意象的喻指层,这是艺术家通过其个性图式语言所表达的一定的喻指和隐喻,通过视觉语言构建的具象或是抽象图式,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观念传达出去。欣赏者则通过艺术形象或个性图式的视觉感受去追溯或窥测艺术家的表现意图。
尚辉说过:图式个性是指画面整体的结构、造型、空间、视角、色调、氛围、意境上显现的个性区别,它强调视觉感官上的节奏、韵律、张力和错觉。图式个性所呈现的艺术主体的个性往往是隐蔽的,它呈现的是视角与视觉的独特性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审美体验的独特性。因此,个性图式对于艺术家绘画创作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艺术家在绘画创作的实践中,要形成和确立独有的个性图式语言有多种途径,首先需要注重理论修养,深入学习和研究个性图式语言的发展脉络,也就是要充分学习美术史论、研究大师的绘画作品。因为艺术家在更新创造个性图式语言的时候,如果没有既有知识、经验积累的话,就无法从根本上理解这种个性图式语言的真正作用及涵义,无法循序渐进地进行绘画创作,就如同无根的植株,没有知识养分的灌溉就会枯萎、凋零。第二,要形成自己独立的认识观、判断力。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修正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不拘泥于书本所学;并且一定要有坚持自己观点的信念,随波逐流是个人艺术创造力最大的敌人。第三,要将书本所学和自身具体实践,包括绘画技能和所持观点和认知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既有图式所没有的、不可重复的经验,把这个经验吸纳进来形成新的个性图式语言。最后,在逐步建立、形成自己个性图式语言的时候,要不断总结经验,以理论的形式,巩固和发展自身的独特观念,深化自己的理论根基,去芜存真,使个性图式在绘画创作中运用得更加成熟、完整。
在追求自己的个性图式语言的探索过程中,艺术家要耐心而又理性,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出发来寻求绘画创作的突破,在作品中形成、建立自己的个性图式:一是从视觉审美思维方式出发。尝试分析他人对客观物象的视觉思维过程所带的各自的趣味切入点与独特的审美联想的差异,不断地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和高度,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二是从创作思维方式出发。个性图式语言的创作方式,实际上是艺术家自身对自然、生命、社会和人生经历的一种体验和感悟,这种体验每时每刻都和艺术家自身的兴趣、禀性、气质、修养息息相关。因此,他的创作过程要以自我认识为核心,摆脱以往常规的、权威的、经验的、从众的和照本宣科的思维定势,确立自识的反思和排他性创作思维方式。三是从语言表达方式出发。个性图式的语言表达必须要有继承并超越以往经典方法和传统语言以及固有的既定图式、形态、符号的主观意念,坚持去寻找具有“新鲜感”的独特图式表达方式,从而逐步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图式。此外,个性图式语言还应该与艺术家的心理指向相对应,只有通过对个体内在特征进行深入挖掘,才能形成有效的个体差异,保证个性图式语言的存在价值。
(责任编辑: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