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患协同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2024-02-25蔡丹霞陈士芳
赵 毅,蔡丹霞,郭 燕,陈士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3)
心力衰竭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复杂、周期长,导致患者依从性低,医护患矛盾增加,且大多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预后较差,常因自我管理方法不当,出院后疾病复发,导致再次入院[1-2]。有研究表明,应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提升患者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3]。医护患协同模式是指医生、护理人员、患者之间相互合作,彼此作用的合作模式,是保证医院工作有序进行、提升患者康复水平、改善医护患关系的有力保障[4-5]。本研究将医护患协同模式用于心力衰竭者,探究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2年1-6月收治的356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78例。对照组男92例,女86例;年龄47~78岁,平均(61.27±4.17)岁;病程2~7年,平均(3.55±1.22)年。研究组男96例,女82例;年龄45~76岁,平均(59.49±4.15)岁;病程1~8年,平均(3.56±1.02)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与《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5]中标准相符;(2)患者及家属均签知情同意书;(3)意识无障碍,能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1)存在肝、肾等严重脏器疾病;(2)存在恶性肿瘤;(3)存在精神疾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宣教,介绍责任护士、科室布局。入院第1天,护理人员通过一对一方式利用宣教手册讲述疾病相关知识。住院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指导用药、饮食、运动注意事项,切勿情绪激动,同时告知保障良好睡眠质量。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予以心理疏导。
1.2.2研究组 基于对照组接受医护患协同模式干预。(1)小组创建及培训。由配合积极患者、责任护士与主治医生组成合作小组,并对组员予以培训。主治医生整合饮食习惯、病情与病情等状况,针对性培训用药注意事项、饮食特点与管理要点;护士长与主任医师定期点评、考核小组成员工作。(2)需求评价。入院1 d,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学历水平、预后生活期望、性格、心理状况、宗教信仰、再适应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度等,了解患者实际需求。(3)制定护理方案。合作小组邀请患者参与互助式讨论会,为患者提供15 min面对面沟通时间,患者可在讨论会上针对自身病情等进行沟通。讨论会结束后,医生与患者结合患者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制定干预方案时可邀请家属参与,协助了解干预重点内容,并解答家属、患者疑问,同时叮嘱家属主观能动性,协助患者遵医用药。(4)联合查房。护士、医生联合查房,积极鼓励患者讲述自身状况,关注自身病情变化;护士、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后及时沟通,便于更好地解答患者疑问。(5)护理措施。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应用尊称,且全程面带微笑,保持亲好态度,耐心倾听患者疑问,及时帮忙解决,针对合并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者,及时予以心理疏解。②对卧床休息者,护士指导家属按摩,以免发生静脉血栓;对可自行活动者,护士指导开展股四头肌收缩等康复锻炼,以提高运动耐力。③结合患者病情、营养状况,制定饮食计划,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控制钠、脂肪摄入量,禁食辛辣刺激类食物;调整生活习惯,保障充足睡眠。④出院前1 d,通过视频、宣教手册,再次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强化遵医用药、良好生活习惯等重要性。2组患者均干预至出院。
1.2.3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遵医行为。采用本院自制《遵医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评估,调查问卷包括遵医用药、遵医锻炼、遵医饮食等,共25项,每项1~4分,总分为25~100分,≥95分为遵医良好;70~94分为遵医一般;<70分为不遵医。遵医率=良好遵医率+一般遵医率。Cronbach′s α系数为0.870,效度系数为0.888,信效度较高。(2)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6]、抑郁自评量表(SDS)[7]。SAS、SDS各包含20个项目,包括正向评分15个、反向评分5个,得分总和相加=粗分,标准分=粗分×1.25(取整数),标准分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3)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8]、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分。AHSMSRS主要包括3个部分:14~70分自我管理认知、14~70分自我管理行为、10~50分自我管理环境,总和38~190分,得分总和与AHSMSRS得分成正比。ESCA由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4个方面组成,总分范围0~172分,评分越高,提示其自我护理能力越好[9]。(4)对比干预前后2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通过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满分100分,≥90分非常满意,59~89分比较满意,≤60分不满意,1-不满意率=护理满意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66,效度系数为0.872,表示问卷信效度较高。(5)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功能评分。测试患者护理前后6 min步行距离;同时使用BLS-X8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患者护理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0]。
2 结 果
2.12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对照组总遵医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n(%)]
2.22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SAS、SDS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分)
2.32组患者心功能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6 min步行距离、LV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LVEF心功能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心功能评分比较分)
2.42组患者AHSMSRS、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AHSMSRS、ES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AHSMSRS、ES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AHSMSRS、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分)
2.5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十分满意161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97.19%(173/178);对照组十分满意130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31例,护理满意度为82.58%(147/178)。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90,P<0.001)。
3 讨 论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末期阶段表现,不是独立疾病,病因复杂且伴有多种并发症,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咳血、头晕并伴有双下肢水肿、乏力等,其病程长常导致患者忘记用药、不坚持锻炼、不规范饮食等情况出现[11-12]。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干预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遵医用药、合理饮食,提升其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护理仅仅根据患者病情被动给予简单护理,缺乏主动性。本研究通过医护患协同模式强化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等,通过建立责任护士、主治医生、患者合作小组,医生、护士、患者三方配合,针对性整合患者用药事项、饮食管理等,了解患者实际需求,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健康知识等,并制定干预方案,有助于改善其遵医用药、健康饮食等遵医行为,促进患者健康行为养成[13]。开展互助讨论会,为患者、家属解疑答惑,有利于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增加其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等,从而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自护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增加其护理满意度[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遵医率、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医护患协同模式能提升患者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研究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提示医护患协同模式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许多患者对心力衰竭不了解,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惶恐等负性情绪[15];通过联合查房,及时、准确关注患者病情、心理状况等,耐心倾听、疏导,及时解答患者疑惑,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从而改善其心理状况。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合理康复训练、锻炼指导,有利于提高其运动耐力,增强患者体质,增加LVEF分数;通过调整患者生活习惯,保障充足睡眠,从而加快患者心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心功能、心理状况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医护患协同模式能显著加快患者心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综上所述,医护患协同模式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能显著改善其心理状况、心功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