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报警管理审查指标及障碍因素分析*

2024-02-25刘文艳朱欢欢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3期
关键词:障碍因素心电监护警报

刘文艳,朱欢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老年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08)

医疗设备大量用于临床,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医疗风险,设备仪器的报警管理问题已成为困扰临床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其中心电监护仪作为临床工作过程中常使用的医疗设备,其报警管理问题尤为突出。有研究表明,平均42.7%的危重心律失常报警为假报警,心电监护仪的错误报警率可高达90.7%[1],高心电监仪错误报警率易使医护工作者忽略或停用报警,进而引发严重的医疗事故[2]。为加强心电监护仪报警管理,来自全国的临床医疗、护理专家共同制订了以循证理念为引导的《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2020 版)》[3],该指南的制订为帮助临床医务人员正确规范设置警报、识别警报、应答警报等提供了依据。本研究以该指南为基础,制定临床调查问卷,进行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分析,旨在为规范临床心电监护仪报警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22年4-5月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将电子问卷发放给临床护士,共收回有效问卷158份。

1.2方法

1.2.1组建研究项目小组 研究项目小组成员由1名科护士长、6名病区护士长及3名临床护士组成。科护士长为组长,负责指导项目开展,项目质量控制、协调;6名病区护士长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发放问卷;3名护士负责收集及分析问卷资料。

1.2.2构建调查问卷指标 根据《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2020 版)》[3]构建包含心电监护仪报警管理团队、管理制度、操作流程、报警设置与处理及教育培训5个方面的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报警管理审查指标,并明确审查对象及审查方法。见表1。

1.2.3基线审查 将构建的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报警管理调查问卷录入问卷星,以电子问卷的形式发放给临床护士,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的临床实践现状进行审查。

1.3数据处理 应用Excel201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一般资料 158名护士中男1名,女157名;学历以本科为主,专业技术职务以中级为主,三级甲等医院占64.56%,普通病房占81.01%。见表2。

表2 临床护士一般资料情况(n=158)

2.2护士审查指标依从性情况 各措施执行依从率为5.7%~100.0%,其中依从率最低的指标为“对护士的警报疲劳程度进行评估”,依从率最高的指标为“警报管理过程中,由医师或护士担任设置和更改警报参数的责任人”。见图1。

图1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报警管理审查指标依从性基线审查结果

2.3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分析 依从率低于80%措施的障碍因素及相应的促进因素。见表3。

表3 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分析

3 讨 论

3.1实践指南依从情况不容乐观 临床实践指南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针对某一特定的临床情境制定的,旨在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相关建议及指导[4]。《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2020版)》的发表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的临床实践者带来了资源工具。本研究依据实践指南的相关内容共制订了29条审查指标进行临床实践的质量审查,结果显示,仅1条指标依从率为100.0%,近1/3(10条)的指标依从率低于60.0%,提示实践指南被真正地用于临床并为临床工作人员所掌握的现状并不乐观,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5-6]。临床实践指南用于实践是证据转化的必经之路,是缩小循证医学成果与临床实践之间差距的重要手段。然而,指南准确用于临床实践的依从性较差,可能与临床医务人员在作出临床决策时更倾向于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指南时效性较短及医疗机构对临床实践指南的及时培训与推广力度不足等因素有关[7]。因此,医疗机构一方面应加强循证医学知识培训转变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应加大对临床实践指南的培训与推广应用力度。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提高指南的实施性,从而促进临床实践指南的推广应用。

3.2提出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是推进实践指南用于临床的关键 实践指南用于临床首先需分析实践指南运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8]。因此,需根据实践指南内容制定相应的审查指标,并根据审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进而有效推动临床实践指南在临床工作过程中的实施与运用。本研究基线审查结果显示,对护士的警报疲劳程度进行评估这一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仅为5.7%,为执行率最低的一项审查指标。被监测者生命体征异常时警报随即弹出,但警报频繁出现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干扰,使护士出现报警疲劳[9]。加之医疗机构对护士警报疲劳程度缺乏重视,当护士对警报产生疲劳时将采取延迟警报响应、直接关闭警报声音、将报警设备关闭等方式处理警报,从而大大减少或延迟了观察与处理患者病情的时机,危重患者将因此错失及时救护,给临床护理工作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10-12]。因此,为保证患者安全,医疗机构需针对护士的警报疲劳程度定期进行评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有学者指出,对护士进行警报知识培训是保障警报管理有效的有力举措[13-14]。此外,科技创新是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推动剂,智能心电监护设备的使用将是规避错误警报,进而从根本减轻护士警报疲劳程度的另一有效手段[15]。多学科合作团队是心电监护报警管理的关键[16]。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组建多学科团队心电监护仪报警管理团队、举办心电监护仪报警相关的跨学科会议等审查指标的依率均低于50.0%,究其原因主要与医疗机构人力资源不足、临床工作量大及心电监护仪报警管理尚未被重视等相关。因此,组建多学科心电监护报警管理团队、开展心电监护警报相关多学科学术交流需引起各医疗机构的重视。

3.3持续、动态进行质量审查,不断促进心电监护仪警报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护理质量审查与证据转化的过程相似,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8],需对质量审查内容、审查对象及临床实践的环境进行持续、动态评估。通过制定质量审查的指标、明确实践指南与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差距、分析障碍因素、提出改进或解决的方案等一系列措施改进护理质量,从而不断提升医疗机构的护理质量。证据转化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8,17],护理质量审查及其过程中障碍因素的分析也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障碍因素的分析可指导护士对临床工作及时进行改变和调整,同时,加大促进因素的作用,以不断促进证据运用的规范化、科学化。总之,持续、动态的质量审查将是证据准确、及时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保障。因此,只有持续、动态进行质量审查才能不断促进多参数心电监护仪警报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定个心电监护仪警报管理的审查指标,基线审查结果发现,现状与实践指南之间差距较大。本研究项目小组通过开展心电监护仪警报管理制度障碍因素分析研讨会,分析实践指南在临床实施中的障碍因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为规范临床心电监护仪报警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然而,本研究采用的是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审查,未深入临床工作中实地查看,研究结果可能因调查对象的故意隐瞒而出现偏倚。因此,在后续的护理质量审查过程中应将审查置于临床实践之中,通过现场观察、现场考核、问卷调查等多种审查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动态、持续性地改进心电监护仪警报管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并持续、动态地进行质量审查,以促进实践指南在临床的有效应用,提高心电监护仪报警管理质量,进而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障碍因素心电监护警报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低频脉冲电治疗在妇科快速康复护理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假期终结者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是谁的责任?
拉响夏日警报定格无痕迹美肌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商用建筑项目运营维护阶段成本管理障碍因素分析
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