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龙胆的本草考证

2024-02-24马维思金鹏程李林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基原龙胆典籍

杨 雁 金 航 杨 斌 王 馨 马维思 金鹏程 李林玉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0

滇龙胆GentianarigescensFranch.为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与条叶龙胆GentianamanshuricaKitag.、龙胆GentianascabraBge.、三花龙胆GentianatrifloraPall均为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收载龙胆药材的基原植物,以根和根茎入药,性寒、味苦,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是传统保肝中药龙胆的主要基原植物。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历代本草对龙胆记载比较多,龙胆属植物种类多,滇龙胆作为目前龙胆药材的主要基原植物,也是市场上流通的龙胆药材的主流品种,尚未有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考证,因此,本文在系统查阅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历代本草书籍,对龙胆已有的考证做补充,对滇龙胆名称、基原、产地变迁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证,以期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滇龙胆提供参考。

1 名称考证

龙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一名陵游,生山谷”[2]。关于龙胆的名称,北周《集验方》[3]中记录龙胆俗名为草龙胆,其后《本草图经》[4]《救荒本草》[5]等专著中均称草龙胆;《滇南本草》[6]《履巉岩本草》[7]《本草品汇精要》[8]《本草蒙筌》[9]等书将其名记录为龙胆草。梁代《本草经集注》云:“味甚苦,故以胆为名。”[10]五代时期《蜀本草》记载:“叶似龙葵,味苦如胆,因以为名。”[11]宋朝《本草图经》载:“茎如竹枝,花开青碧,禀东方木气,故有龙胆之名。”[4]龙胆是受中国古代龙文化影响而命名的药材之一,别名陵游。森立之《本草经考注》曰:“凡药物以龙名者,皆假托其德以神其效耳。似骨非骨名龙骨,以似眼非眼名龙眼,以似葵非葵名龙葵之类是也。龙胆亦复此例。”[12]对其别名陵游,亦有推论:“此草生陵丘,故名。游者,乱生繁衍之义。”又云“陵游恐是龙宇之缓呼”。

综上所述,龙胆历代古籍中别名记载颇多,共计7种。从典籍记载中可知龙胆的名称由来与其生长环境、形态和性味有关。

滇龙胆始载于《滇南本草》[6],又名龙胆草。清代《植物名实图考》[13]对其记载名为“滇龙胆”,也称坚龙胆,《新篡云南通志》[14]称有龙胆草,植物形态描述与现在产自西南地区的滇龙胆特征相符合,因而可断定所述滇龙胆即为现在中药鉴定的滇龙胆G.rigescensFranch.。历代龙胆的别名及出处见表1。

表1 龙胆别名及出处整理表

2 基原考证

2.1 药材基原的典籍 挖掘有关于龙胆的本草典籍记载主要从别名、植物的形态特征、产地、适宜采收时间、功效及应用进行描述,部分典籍还收录了龙胆的集方配伍。表2将部分本草典籍对龙胆植物形态特征方面的描述进行整理,通过此表可简单总结出龙胆的外形特征。①宿根,黄白色,根多,不定根10条以上,形似牛膝;②茎直,株高约30 cm左右,冬天枯萎;③叶四月生,但叶形描述不一致,有“如牛膝”“似龙葵”的卵圆形叶片记载,亦有“如嫩蒜而细”“似柳叶、似徐长卿的”的披针形描述;④花七月开,逐层开舒,经月未歇,花冠筒状钟形,蓝紫色。

表2 本草有关龙胆物种形态的描述归纳表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25]《救荒本草》[5]《蒙筌本草》[9]《本草纲目》[26]和《植物名实图考》[13]等典籍中有龙胆相关图画,部分典籍还绘制了原植物的形态图,如图1。从图中也可见龙胆基原植物以及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有新兴的品种代用,或是更多的伪品混用。到了清代后才明确出现滇龙胆的应用,并有详细的形态描述、附图以及产出地点,基原清晰。

A B C D E

2.2 基原辨析 《本草图经》言:“宿根黄白色,下抽根十余本,类牛膝。直上生苗高尺余,四月生叶,似柳叶而细,茎如小竹枝……叶经霜雪不调。”[4]《救荒本草》记载“叶似柳叶而细短,……花如牵牛花,青碧色。”[5]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将各家论述进行综合:“根似类牛膝,其味甚苦;宿根黄白色……作铃铎形,青碧色,冬后结子,苗梗枯。”[26]综合植物形态描述以及之后沿用情况可见,植物叶部形态“叶似柳叶而细”、根部描述“宿根黄白色……类牛膝”等植物形态描述与三花龙胆G.trifloraPall、条叶龙胆G.manshuricaKitag.和严龙胆G.manshuricassp.Jiandeensis J.P.Luo et Z.C.Lou的特征符合。《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状似牛膝味甚苦……叶似龙葵”[25],与之前典籍“叶似柳叶”相区别,其特征符合龙胆G.scabraBge.的叶部特征“卵形或卵状披针至线状披针形”。结合典籍对其产地记载为“生齐朐山谷及冤句,襄州吴兴皆有之,今出近道吴兴为胜”,与现在条叶龙胆、三花龙胆和龙胆的主要分布地是符合的。但是典籍中对以上三种龙胆没有明确区分、形态描述较为混淆,特别是三花龙胆和条叶龙胆。

《中华本草》[30]《全国中草药汇编》[31]等现代中药学著作已经将龙胆分为主产于东北地区的关龙胆、三花龙胆、龙胆和主产于云南的滇龙胆(也称坚龙胆),明确鉴别出来。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龙胆的基原植物仅有两种:三花龙胆和龙胆。到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本龙胆的基原植物增加了主产于云南的滇龙胆和条叶龙胆2种,之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基原就是三花龙胆G.trifloraPall、龙胆G.scabraBge.、条叶龙胆G.manshuricaKitag和滇龙胆G.rigescensFranch.4种。

滇龙胆始载于《滇南草本》[6],但没有植物形态的描述,只记载了功效和用法。清代《植物名实图考》对植物形态有详细记载:“滇龙胆,生云南山中,丛根簇茎,叶似柳微宽……花亦繁聚,逐层开舒,经月未歇。”[13]从形态、应用情况、产地情况可断定所述滇龙胆即为现在中药鉴定的滇龙胆,基原清晰,无混淆品种。在之前的本草典籍中没有记载,说明传统的龙胆主要以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为主,滇龙胆的应用较晚,属于清代以降的新兴品种。

2.3 基原种和近缘种辨析

2.3.1 基原种 滇龙胆G.rigescensFranch.ex Hemsl.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 cm,须根肉质。主茎粗壮,发达,有分枝。花枝多数,簇生枝顶呈头状,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紫色或黄绿色,中空,近圆形,幼时具乳突,老时光滑。无莲座状叶丛;茎生叶多对,下部2~4对,鳞片形,中上部叶卵状矩圆形、倒卵形或卵形,长1.2~4.5 cm,宽0.7~2.2 cm,先端钝园,基部楔形,边缘略外卷,有乳突或光滑,上面深绿色,下面黄绿色,叶脉1~3条,在下面突起,叶柄边缘具乳突,长5~8 cm。花多数,簇生枝端呈头状,稀腋生或簇生小枝顶端,被包围于最上部的苞叶状的叶丛中;花无梗;花萼倒锥形,长10~12 mm,萼筒膜质,全缘不开裂,裂片绿色,不整齐,2个大,倒卵状矩圆形或矩圆形,长5~8 mm,先端钝,具小尖头,基部狭缩成爪,中脉明显,3个小,线性或披针形,长2~3.5 mm,先端渐尖,具小尖头,基部不狭缩;花冠蓝紫色或蓝色,冠檐具多数深蓝色斑点,漏斗形或钟形,长2.5~3 cm,裂片宽三角形,长5~5.5 mm,先端具尾尖,全缘或下部边缘有细齿,褶偏斜,三角形,长1~1.5 mm,先端钝,全缘;雄蕊着生冠筒下部,整齐,花丝线状钻形,长14~16 mm,花柱线性,连柱头长2~3 mm,柱头2裂,裂片外卷,线性。蒴果内藏,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0~12 mm,先端急或钝,基部钝,柄长至15 mm;种子黄褐色,有光泽,矩圆形,长0.8~1 mm,表面有蜂窝状网隙。花果期10~12月,待果实成熟后,一般于12月至次年2月采挖。

2.3.2 近缘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1]收载的龙胆原植物除了滇龙胆外还有条叶龙胆、龙胆以及三花龙胆。

条叶龙胆G.manshuricaKitag.:与滇龙胆的不同之处在于花枝单生,直立,茎下部叶膜质;上部分离,中部以下连合成鞘状抱茎;花1~2朵,花萼筒钟状,裂片稍不整齐,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急尖,边缘微外卷,平滑;花冠蓝紫色或紫色,裂片卵状三角形,花柱短。

龙胆G.scabraBge.:花枝单生,具条棱,棱上具乳突,稀光滑。枝下部叶膜质,先端分离,中部以下连合成筒状抱茎;中、上部叶近革质,无柄,卵形或卵状披针至线状披针形,愈向茎上部叶愈小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圆形,脉3~5条。花多数;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与花萼近等长,花萼筒倒锥状筒形,或宽筒形,裂片常外反或开展,不整齐,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中脉在背面突起,弯缺截形;花冠蓝紫色,雄蕊着生冠筒中部。

三花龙胆G.triflorapall.:花枝单生,直立,中空,近圆形,具细条棱,光滑。枝下部叶膜质,部分离,中部以下连合成筒状抱茎;中、上部叶近革质,无柄,线状披针至线形,愈向茎上部叶愈小,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边缘微外卷,平滑。花3朵,稀多数,簇生枝顶及叶腋;无花梗;花萼筒钟形,裂片稍不整齐,狭三角形,稀线状披针形;雄蕊着生于冠筒中部。

3 道地沿革

3.1 龙胆产地的典籍 探析历代本草对龙胆的分布记载比较一致,东汉《神农本草经》中简单记录了生境“生山谷”。汉代《名医别录》[32]和唐代《千金翼方》[33]中记载“生齐朐山谷及冤句”。“齐朐”为今山东莱州市掖县北,“冤句”为今山东荷泽市西南。宋代《本草图经》[4]中载“生齐朐山谷及冤句,今近道亦有之”。“近道”据考证为江苏一带,也有说是河南开封。从该书的附图中可以得知,信阳军,今河南开封也有龙胆。明代《救荒本草》[5]曰“襄州吴兴皆有之,今均州、新郑山岗间亦有之”,“襄州”为今湖北襄阳县,“均州”为今河南禹县,“新郑”为今河南开封。明代的《本草品汇精要》[8]《本草纲目》[26]《本草汇言》[28]和清代的《本草易读》[34]“仍以吴兴为胜”“吴兴”为今浙江湖州。以上记载均表明传统的龙胆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浙江、湖北等地。

3.2 滇龙胆的产地 沿革明代兰茂首次记载滇龙胆,但是没有对其形态和产地进行叙述。明代景泰《云南图经志》楚雄府记载:“在滇西片区有龙胆草。”[35]万历《云南通志》[36]在楚雄府、大理府、鹤庆军民府、澄江府、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均记载有龙胆草。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述“滇龙胆草,生云南山中”[13],并有附图,根据图中描述的特征,与现今的滇龙胆相同。民国《新篡云南通志》记载“大理、楚雄、双柏、武定、平彝、富州、芒遮板、建水、祥云、曲靖、大关有分布”[14]。说明滇龙胆在云南分布很广。《中药鉴别手册(第二册)》“云南、贵州所产的龙胆根,顶端有或无芦头,芦头上生有独根或三、五条根……无臭,味苦”[37],说明除云南外贵州也有滇龙胆分布。《中华本草》中记载“坚龙胆(滇龙胆)主产云南、四川、贵州。自产自销,少量销外省”。《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记载“滇龙胆主产于云南、贵州,产量大,行销全国”[38]。《云南重要天然药物》记载“经实地考察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均有滇龙胆的分布,尤以昆明、临沧、保山、大理、楚雄、昭通、曲靖等地为多”[39],说明滇龙胆在云南的分布较广。滇龙胆于2000年开始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并在2005年后进入人工规模化种植。近年来关龙胆的种植面积缩减,目前市场上的90%的龙胆药材主要是产自云南的滇龙胆。

综上所述,滇龙胆自典籍记载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亦有分布。滇龙胆在云南省昆明、临沧、保山、大理、楚雄、昭通、曲靖等地均有分布,以临沧、保山、楚雄、大理及周边气候温凉地区的滇龙胆品质较好,为云南道地产区。部分本草典籍对滇龙胆的产地出处记载详见表3。

表3 滇龙胆产地出处整理表

4 采收加工

《千金方翼》[33]《本草图经》[4]《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25]《名医别录》[31]《本草纲目》[26]等记载“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本草蒙筌》记载“须近冬月采其根……”《本草品汇精要》记载“采: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本草图经》则有记载“采无时”。据典籍考证龙胆采收主要是在秋冬季节地上部分枯萎后,或次年地上部分萌动之前采收为宜。

典籍对龙胆的加工主要结合炮制和应用进行记载。《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曰:“雷公云:采得后阴干,欲使前用铜刀去髭、土、头了,剉于甘草汤中浸一宿至明漉出暴干用。”[25]《本草蒙筌》记载:“甘草汤浸一宵,漉出爆干待用。”《本草乘雅半偈》记载:“取阴干者,铜刀切,去髭、上、头子、剉细,甘草汤浸一宵,漉出爆干。”[27]《本草从新》记载:“甘草浸一宿,爆干。”[41]《本草求真》记载:“甘草水浸,曝用。”[29]

综上所述,滇龙胆的适宜采收期为秋冬季或次年地上部萌发前采收,加工方法主要是去除杂质后阴干或晒干。

5 品质评价

5.1 药材性状和质量评价的典籍 评述根据查阅的相关古籍,对龙胆道地药材的性状描述甚少。宋代苏颂在《本草图经》记载“以其形如枯骨者良”[4];明代刘文泰等编著的《本草品汇精要》中记载“根肥长而脂润者为好,类牛膝而赤”[8];明代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记载“五根形如枯骨而味苦辛,粘牙者为良”[27],主要是从根的形态、味道、颜色进行描述。历代本草典籍中对质量评价的记载非常少,典籍中以“形如枯骨”“根肥长”“脂润”“味苦”“粘牙”作为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

5.2 药材质量评价传承与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发展,植物化学和药理学在中药材中的应用,主要有效成分作为药材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之一,辅助以外观性状等的观测。《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龙胆》记载:“以根条粗大饱满,长条吮指,根上部有横环纹,不带茎枝,黄色,质柔软,味极苦者为佳。北龙胆优于贵州龙胆,北龙胆中又以东北产者质量佳,”[42],此中所述龙胆应为北龙胆。《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以条粗长、色黄或黄棕者为佳。”[3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对龙胆药材性状描述如下:“表面无横皱纹,外皮膜质,易脱落,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1]水分不得过9.0%,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浸出物不得少于36.0%,滇龙胆含龙胆苦苷(C16H20O9)不得少于1.5%。

滇龙胆中主要成分为环烯醚萜类、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苯甲酸脂类、木脂素类和其它化学成分[43]。主要化合物见表4。

表4 滇龙胆主要化学成分表

其中龙胆苦苷、獐芽菜苷、獐芽菜苦苷、龙胆碱、齐墩果酸、熊果酸等是滇龙胆的主要有效成分,龙胆苦苷是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1]规定的指标成分,是反映龙胆药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6 结语

综上所述,考证历代本草,发现龙胆虽然有较多别名,如陵游、草龙胆、龙胆草等,但历代本草中大多仍以龙胆为正名,所描述的龙胆均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而龙胆为多基源药材,明代及以前的基原植物主要为以三花龙胆、龙胆、条叶龙胆等龙胆属植物为主,是当时龙胆的主流品种。明代首次出现滇龙胆,主要记载性味和适用症状。清代滇龙胆明确基原为滇龙胆G.rigescensFranch.,清代以降滇龙胆才被各医家习用。

滇龙胆分布于我国西南,以云南为主要产区,在昆明、临沧、保山、大理、楚雄、昭通、曲靖等地均有分布,以分布在临沧、楚雄、大理、保山及周边气候温凉地区的滇龙胆品质较好,为滇龙胆道地产区。

滇龙胆一般于秋冬两季待地上部枯萎后采收,以产地初加工为主,即将滇龙胆清洗后阴干或晒干;历代本草典籍中对其质量评价的记载非常少,以“形如枯骨”“根肥长”“脂润”“味苦”“粘牙”作为质量好坏的评价标准,随着现代科学发展,主要以龙胆苦苷含量作为龙胆药材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之一,辅助以外观性状等的观测。

本研究通过系统考证,明确了滇龙胆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方法及品质评价的历史演变过程,为其正本清源,澄清中药品种混乱,为滇龙胆的生产、加工与炮制提供历史依据,对传统加工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产区规划,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滇龙胆资源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基原龙胆典籍
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多基原藏药“唐冲”名称、品种、药性和植物亲缘关系相关性考证研究
多基原郁金的性状、显微及气味差异性研究
尖叶假龙胆化学成分的研究
败酱及墓头回基原的沿革与变迁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5种龙胆属植物种子生物学特性比较
不同厂家龙胆泻肝丸中龙胆苦苷、栀子苷、黄芩苷的溶出度测定和比较
藏药沙棘的文献考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