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024-02-23徐睿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艺术院校协同育人

[摘 要] 艺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极其重要,通过调研分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联系与区别,阐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从艺术院校教育教学实际和艺术专业学生个性特点入手,系统梳理艺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优势和不足。立足现实,提出艺术院校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对策,以期为艺术院校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关键词] 艺术院校;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构建艺术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研究”(2021WQNCX036)

[作者简介] 徐睿(1987—),女,江西南昌人,硕士,广州美术学院党政办公室科员,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1-0141-04 [收稿日期] 2022-10-20

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由于教学侧重点不同,有时难免会出现脱节现象。艺术院校由于专业教学特点,这种现象较为突出。与此同时,艺术院校在开展课程思政方面又具有天然优势,可以把相对枯燥的思政课堂通过艺术形式讲“活”起来,将思政元素融合、渗透到艺术领域的各个学科,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实效。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艺术院校教育教学实际和艺术专业学生个性特点出发,系统分析艺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天然优势和现实困境,探索艺术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可行路径。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一)两者的联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者都是以课程为载体,从不同层面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首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任务和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围绕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的,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两者在育人方向上是同向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生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一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是在进行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同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政专任教师向全员转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最后,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内容上互为补充。高校思政课程主要是指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相对具体统一。而课程思政的内容更为宽泛,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1],是对思政课程的有益补充和丰富。

(二)两者的区别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中,思政课主要是指专门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类课程的总称,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政课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时代性、系统性等特征。作为理论课程,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内容枯燥、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等问题,学生课程体验感和获得感欠佳,以至于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教学质量也有待提升。而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的一种新形式。其不单指某一门或某一类课程,是承载在所有课程中,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突出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一定程度破除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孤岛”现象。课程思政具有渗透性、综合性、辅助性等特征,与思政课相比,课程思政的感染力、针对性更强,教学内容和方式更易被学生接受,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可以说课程思政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良好补充。

二、艺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

艺术院校专业课实践性强、任务重,时间跨度长,多采取小班教学,学生规模也普遍较小。在长期接受专业训练过程中,艺术院校学生更多强调个性化发展,他们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强。同时,艺术院校学生普遍也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对文化课特别是思政课的学习不够重视,积极性也不高,因此文化基础薄弱、政治理论和政治素养有待提升是部分艺术院校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也容易导致他们的理想信念较为薄弱,组织纪律性不够强,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他们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对此,必须准确把握艺术院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在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的同时,深入挖掘分析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艺术院校学生政治理论素养。

三、艺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现状

(一)推进艺术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面临的现实困境

1.对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1)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都是育人的主体,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受国内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影响,艺术院校普遍较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訓练和对专业教师的培养,会将某些特色学科、专业课作为主打专业或王牌专业重点支持,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艺术创作的正向引导作用,没有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这就导致目前在艺术院校中,专业课和思政课、专业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基本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健全完善,“三全育人”格局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2)课程思政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当前,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部分艺术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科教育教学还未实现深度融合。部分专业教师由于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淡化、教育思维僵化、德育意识较为薄弱等问题[2],认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才是紧要的、必要的,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有的甚至认为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他们“分内”的工作,导致淡化甚至忽视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割裂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还有一些专业教师虽有德育意识,但由于日常教学科研任务较重,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导致课程思政建设流于形式,应付了事[2],未能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将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相融合,更谈不上形成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3)部分艺术院校学生在心中为思政课贴上了副课的标签,他们更希望通过艺术专业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3]。因此,部分艺术生对其他课特别是思政课不感兴趣,课堂互动也不积极,导致教师处于完成授课内容的消极状态,只是单纯地从讲“理论”的角度讲授思政课,课堂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久而久之,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存在感和成就感也越来越弱。

2.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机制还不够完善。(1)当前,全国各高校都在大力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就实施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发展机制,缺乏有力的措施和保障机制。特别是一些艺术院校重视程度不足,没有从宏观角度进行相关设计,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统筹规划,只是在一些专业教学中随机融入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政课程与思想引导、专业教学与职业素养难以实现有机融合[4]。(2)由于没有形成制度机制,人、财、物等方面得不到长效保障,执行落实方面打折扣,导致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推进过程后劲不足,可持续性不强。(3)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各专业、各学科之间思政教育资源挖掘不平衡、不充分,隨意性较大,无法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指导,最终导致艺术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滞后。

3.落实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从对一些艺术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科教育教学相融合的调研情况来看,地方、学校、院系、课程、教师之间,还存在推进程度不平衡、实施效果存在一定差距等问题。部分艺术院校对落实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暂未形成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设置考核评价过程,育人效果难以衡量。

(二)艺术院校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优势

1.艺术学科的文化属性是艺术院校改革创新思政课程的显著特色和优势。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方式、语言表达、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将艺术常识、艺术现象、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等内容融入思政课堂教学[4],运用艺术形式展现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进一步丰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同时,把握艺术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有助于强化课堂教学实效。

2.艺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备天然优势。专业课几乎是艺术院校学生最重视的课程,艺术院校学生与专业教师的交流更频繁、联系更密切,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艺术院校专业教学应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4]。同时,相比于传统的思政课理论教学,艺术作品在弘扬精神、陶冶情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容易打动人心,特别是一些红色艺术作品本身就蕴含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系统分析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深刻内涵、重大影响,积极引导创作和表演富有爱国主义情怀和正能量的艺术作品,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欣赏等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

四、发挥艺术院校的资源优势和专业特色,大力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一)科学把握新时代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加强顶层设计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5]。高校,特别是艺术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形成领导班子重视、教师全员参与的系统性工程。要大力引导思政课专任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准确理解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科学内涵和具体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意识,牢固树立“大思政”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构建艺术院校思政育人新体系。

(二)不断提升艺术院校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

课程思政协同思政课程育人,关键在思政课以外的专业课程以及承担这些课程的专业教师协同思政课程的育人能力和水平,这就包括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的能力和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对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资源的挖掘、分析、研究和运用,建立专业教师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改变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和课程群。同时,处理好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关系问题,避免脱离专业教学开展课程思政。要注意分清主次,专业课教学应当摆在主要位置,课程思政要服务专业课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加强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要培养和提升艺术院校专业课教师熟练运用地域资源和学校实际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课程思政不应仅局限于课堂这一单一载体,还可以与社会实践、田野考察、志愿服务、艺术展演等活动有机融合,积极搭建有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服务平台,提升育人实效。

(三)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

1.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艺术院校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从全局宏观层面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提供坚实保障。建立责任体系,明确各部门、院系、教师之间的管理和责任,加强组织保障,形成推进有序的协同育人运行机制。

2.强化艺术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主体责任落实。艺术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要注重培养和强化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通过加强专业教师的政治理论武装,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确保其在教学、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同时,积极引导专业教师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肩负的重要育人职责,厘清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正确价值取向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重要引领作用。只有对课程思政拥有正确的认识和认知,专业教师才会潜心研究课程教材,充分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深化教学内涵,课程思政建设才能富有实效。一些艺术院校还专门成立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通过常态化开展课程思政培训交流和比赛活动,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和资源共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艺术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还应注重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上加强思想引领。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国内一些美术院校充分发挥专业特色,积极号召师生开展抗击疫情题材创作,“以艺抗疫”,充分发挥美术作品温暖人心、凝聚民心、构筑同心、增强信心的作用,为中国和世界抗击疫情传递了信心与力量。

3.健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考核监督体系。要注重加强艺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牵头成立专家组,建立学校领导、教学督导、课任教师听评课体系及学生课堂教学反馈体系,综合运用以上四层反馈机制,汇总各方评价信息,将其与教师的考核续聘、职级晋升、年薪绩效等挂钩,有力有效推动艺术院校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不断改革创新,实现协同育人良好格局。

参考文献

[1]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師范大学学报,2020,41(2):50-58.

[2]王文.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20(20):185-186.

[3]宾培英.艺术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及实施路径[J].大学教育,2021(5):145-147.

[4]夏治国.新时代艺术院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浅探[J].文教资料,2018(30):178-179.

[5]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Research on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of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 Rui

(Party and Government Office,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Abstract: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art colleges to carry out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ec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ideology and politics curriculum, clarifies the importance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and starts from the actu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ituation of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rt major students,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of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arrying ou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Based on reality, this paper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art colleges to carry out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operative education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艺术院校协同育人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