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文明意蕴
2024-02-23岳奎刘柯均
岳奎 刘柯均
[摘 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出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内含丰富的文明意蕴。透过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崭新视角,充分阐释共同富裕的文明意蕴,可以发现:从文明发展规律的角度讲,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传承并发展了传统共富观,为中国式现代化开辟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对共富理想的文明创新;从文明进步实践的角度讲,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全方位推进共同富裕,形成了富有中国式现代化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文明实践;从文明价值构建的角度讲,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表征,是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擘画人类发展蓝图、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对引领人类现代化文明发展有着很强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人类文明
[DOI编号] 10.14180/j.cnki.1004-0544.2024.01.002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544(2024)01-0012-09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升华,也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当前,人类社会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的发展与文明的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國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2](p23-24)。共同富裕作为人类共同的期盼,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得以丰富和呈现,不仅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也极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蕴含着丰富的文明意蕴。
一、传承发展了传统共富观,实现共富理想的文明创新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明发展规律,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实践是文明理论生成与建构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共同富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追求的一种文明样态,历经各类时代思潮的实践指引与理论升华,深深烙下了人类文明发展创新的耀眼印记。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文明为根脉,以其初心使命为强大动力,集古今中外思想精华,积极推动了共富文明的中国式构建。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辟了一条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富道路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确立和发展,与封建主义制度相比确实推动了人类文化素质与价值观念的不断革新,创造出了空前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造就了一系列文明财富。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也正在以最大的欲望,不断制造出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后果即是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剧、经济危机的出现以及环境的不断恶化等。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已阐明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强调要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并设想提出“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3](p222)的共同富裕社会。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其自身社会存在无可调和的对立矛盾,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竞争关系所带来的系列混乱后果也不断加剧经济危机和贫富两极分化。他们“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4](p275),将人的尊严转变成了交换价值,极大地增加了物质资料的非共享性与不均衡性。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消灭私有制和贫富两极分化,才能将人从这种混乱中解救出来,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p53),而且所有人都将被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都将被提供“真在的充分的自由”[6](p652)。
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开辟出了一条科学社会主义共富道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高举革命旗帜,致力于领导人民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有力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诉求与价值目标,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保证人民翻身作主,才能真正规避资产阶级带来的弊病,既不走“平均主义和贫穷落后的老路”,也不走“两极分化、剥削至上的‘邪路”[7](p36-42)。社会主义的任务不再是要搭建多么完美的理想体系,而是应当重点研究必然产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8](p739)。由此,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沿着这条科学社会主义共富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持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以中华文明共富基因为根脉,传承并发展了共富愿景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共富基因。可以说,共同富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共富思想的中国化,更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文明中共富基因的传承和发展,体现出了文明创造。
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理想诉求,并不取决于哪一朝代抑或仁人志士的单方面意志。翻开中华文明辉煌悠久的历史画卷,哲思涌动如烟波浩海,理念推陈风起潮涌,但浩瀚星海间永远闪烁着一盏明灯,始终指引着人们走向共富美景,这便是中华文明中所蕴含着的共富基因。通过对文明历史的细致梳理可以看出,这个共富基因既深刻体现在物质富裕层面,也同样镌刻出了精神富裕的标识。古代先贤向来推崇物质资料对治国安邦与满足民众诉求的重要价值功能。孔子在《尚书》中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并认为“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还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善于养民、顺应民意,滋养民众、富裕民众。孟子主张的“制民恒产”,使民众有田有宅,并指出了轻徭薄赋、保障民生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为满足民众诉求,诸如晏子的“权有无,均贫富”、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管子的“安高在于同利”等哲思,均是古代先贤对如何缓解贫富分化、维系社会稳定的明确思想与价值主张,“最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共富的朴素体认”[9](p24-31)。同时,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对统治权力与道德伦理的维护有着一系列价值准则和伦理规范。如孔子的“先富后教”、孟子的“以义取利”等思想,不仅强调了要注重精神富裕,还为此提出了明辨公私利益的道德秩序和天下为公的伦理原则。
文化基因的延续与生长需要科学合理的土壤。中华文明中的共富基因虽持续传承几千年,但因受到封建传统思想与社会制度的限制一直无法真正显现。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起了这一历史重任,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适时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持续提升经济基础,完善上层建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对中华文明共富基因的传承与发展,不断将共同富裕图景画精画实。
(三)以党的初心使命为价值遵循,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突破和超越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为价值遵循,矢志不渝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逐步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美画卷,持续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领人民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使国家迅速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也使得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在中国得以真正确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正式踏上了共同富裕的轨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坚决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以先富带后富的方式,逐步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p373),同时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追求的目标。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这一战略思想,不断统一全党认识,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过程中提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11](p132)。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持续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2](p975)。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坚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取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国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的进一步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13](p83)
反观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由资本逻辑主导的西方现代化,虽然对外展现出了丰富而繁荣的物质文明样态,但伴随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弊端不断凸显,真实社会不断与人民心中的共富理想发生背离,进而走向了文明进步的反面。一方面,资本主义文明虽然在创造物质财富上有着巨大能量,但依然无法摆脱对雇佣劳动的无尽剥削,仍在不停地加剧贫富两极分化。另一方面,资本逻辑不断吞噬着现代性原初价值上的启蒙与革命意义,只为满足其资本增殖的工具理性,使得人民不断陷入精神恐慌,逐渐步入“充斥着利己拜金、物欲横流、享乐主义横行的贫瘠精神世界”[9]。总之,中国共产党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遵循,不仅保证了党能够矢志不渝地带领人民实现幸福生活,也能够为共同富裕的推进源源不断地提供强大的现代化力量支撑,无论在应然还是实然层面都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突破和超越,构建起了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共同富裕的文明样态。
二、全方位推进共同富裕的文明实践,体现了文明进步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必然要通过文明的实践得以彰显,只有文明实践才能产生文明理论。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2](p22)可以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中国共产党不断把握现实、总结规律,形成了富有中国式现代化特色的社会主義共同富裕文明实践,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一)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人类文明发展底蕴
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而处于文明发展中的主体——人民,最根本的诉求首先应该是能够自主面对时代发展潮流,自己当家作主,而非受时代的裹挟被动前进。纵观中华文明历史,中国人民没有哪一时期能像今天这样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最早的奴隶制社会中,底层人民无人权可言,随意由奴隶主买卖和交换,忍受着等级区别和宗法制度,受尽欺凌和压榨。封建统治时期,广大人民深受苛捐杂税折磨,上交大量赋税,一旦遇上灾荒或豪强贪官,多半会失去土地,变成佃户,形同奴隶。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同时面临“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实现现代化,中国人民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推行社会主义民主,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原则融通到现代化建设中的各个环节,极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观西方社会,民主的呼声依然高亢,但最终只是少数人的游戏罢了。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推进的共同富裕不仅使人民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生活,更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需求。
作为文明发展中的主体,人民要真正享有共同富裕的发展果实,过上实实在在的富裕生活,才能真正彰显文明进步的价值。自古以来,中国都属于农耕社会,国民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广大农民向来饱受贫困之苦。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仍处于一穷二白的社会状态,随即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充分体现了普惠于民的内在价值。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结合当时的国情,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不断调整收入分配制度,促进低收入群体实现人力资本提升的均等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个人发展均等化等,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人人共享,发展果实公平分配。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营造人民创新致富的现代化发展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14](p4)。前提必须要营造好勤劳创新致富和真干实干的环境氛围,不断为人民创造创新致富的发展机遇和致富条件。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发动人民、鼓励人民,注重发挥人民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积极营造创新致富的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各类法律与社会政策体系,完善相关体制机制,鼓励人民勤劳守法,提升人民受教育程度,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努力打造出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努力、人人共享的共富氛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2](p46)这充分体现出了共同富裕的人民性,彰显了文明发展的价值底蕴。
(二)坚持物质精神协同富裕,构建文明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2](p22)中国共产党所走的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道路,始终强调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辩证统一、协同推进,积极构建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相辅相成的文明发展格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
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自诞生起,我们党就把追求无产者的翻身解放作为重要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不仅注重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还强调“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奋力推进“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生产关系以及竖立在其上面的一切社会的、政治的、精神的新的建筑物”[15](p58),始终注重使“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16](p24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改变国家贫困状态、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有力肃清遗留的封建思想以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积极引领精神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进而不断铸牢广大人民的共产主义理想,使人民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强调了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加快了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基础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入新时代,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切实保障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强调要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尤其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将中国精神作为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持续赋予人民群众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将文明落实到人民生活中、体现在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富裕上,持续强化思想价值的引领功能,积极补齐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方面的短板,不断增加丰富的高质量的精神文化资源供给,极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扎实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完备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道路承载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文明实践,表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人类通过制造工具将自己从动物中脱离出来,制造工具不仅是人类诞生的标志,也是人类主动改造自然环境以更好生存下来的重要手段。人类不仅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这也就意味着,人类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而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始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道路坚持物质精神协同富裕,“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17](p11)。而西方国家由于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等原因,往往是“见物不见人”,重物質而轻精神,物欲横流、私欲膨胀,信仰缺失、精神贫乏,生活颓废、道德沦丧随之而来,社会上也大都充斥着“吸毒贩毒、卖淫嫖娼、枪支暴力、种族歧视、偷盗抢劫等犯罪[18](p22)。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西方早期的现代化,一边是财富的积累,一边是信仰缺失、物欲横流。今天,西方国家日渐陷入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遏制资本贪婪的本性,无法解决物质主义膨胀、精神贫乏等痼疾。”[19](p6)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道路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实践呈现,构建出了物质富裕、精神富裕的文明发展格局,彰显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三)扎实推进多维共富实践,推动文明发展创造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不断把握现实、总结规律,继而推动了多维共富实践,不仅切实巩固了现有共富成果,也为共富图景的最终实现赋予了全新加速度。
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协同发展的同时,也将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纳入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机制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创造。政治文明的实现标志着执政党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公民各项权利落实,公民有独立的财产、有自由行使权利的物质基础,同时国内和国际环境相对稳定等。人民利益得到应有保障,能够自由、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有着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稳定的生存发展环境,是政治文明的迫切追求,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可以说,政治文明决定着人民的生活质量,更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政治文明的同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会缺乏根本政治保障。同样,社会文明主要表征着人类社会的开化状态与进步程度,包含人类同主客观世界之间的互动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总和。推动社会文明建设,实现人们家庭幸福、邻里和谐,各类社会关系融洽自然,社会道德风尚正气祥和,不仅可以为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创造良好人文环境,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基本社会条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另外,我们党还十分注重以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长远考虑,充分认识到追求实现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性问题。“人类文明产生于自然界,通过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和加工以实现自身生产和发展。”[20](p133-142)自从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以来,以西方资本主义的诞生为起点,资本主义国家过度消耗物质生产资料,大肆污染环境、破坏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环境恶果也开始反噬人类,极大阻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马克思就此也警示人类不能侥幸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21](p560)。中国在探索现代化道路中充分吸取了这一文明成果,努力将绿色发展的文明基因转化成为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追求的发展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9](p4-8)
总的来讲,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共同富裕,是有着多重保障的共同富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富裕,是为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文明优势,体现出了文明创造。
三、为世界贡献中国共富方案,引领人类现代化文明发展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表征,是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擘画人类发展蓝图、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对引领人类现代化文明发展有着很强的价值意义。
(一)共享中国贫困治理成就,推进人类摆脱贫困的文明进程
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与理想愿景。世界各国想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就要摆脱贫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使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19](p6)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世界奇迹,为世界各国解决绝对贫困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任何一个国家,解决贫困问题都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切实可行的治贫方案,走符合国情的治贫道路。虽然中国国情与其他各发展中国家有所不同,但中国在治理贫困过程中开创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依然是世界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珍贵财富。一方面,精准化的脱贫方式为世界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减贫经验。解决贫困问题要精准对症。每个国家的人民之间都有着不同的贫困差距,根据人民的实际贫困程度进行精准“滴灌”而非粗放“漫灌”,不仅能够将扶贫进行到人民心坎里,也能够保证扶贫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发生。中国共产党采取精準化的脱贫方式,立足各地实际找准贫困根源,明确靶向、对症治疗,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不断将中国减贫事业推向成功。另一方面,“政府主导、对口帮扶的脱贫机制为世界扶贫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模式”[22](p5-10)。中国坚持政府主导,将扶贫脱贫纳入到了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动员凝聚全社会力量,集全党全国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攻坚克难,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政府主导下,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帮扶团队入驻扶贫现场,社会力量定点帮扶,人民群众有了主心骨,脱贫致富有了新力量。丰富的贫困治理经验共享给其他仍未摆脱绝对贫困的国家,期望他们能同中国一样,早日摆脱贫困难题。
事实上,中国不仅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治贫经验,也实实在在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着减贫支持。中国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建立交流平台,分享中国经验、传播中国智慧,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直接援助,培训了众多减贫人才,切实推进了各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治理进程。总之,中国取得了推进共同富裕中的巨大减贫成就,也势必带领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实现脱贫致富,进一步推动人类摆脱贫困的文明进程。
(二)弘扬中国式现代化共富理念,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进程
共同富裕的真正实现,标志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功实践,可以说是“五个文明”一体的全面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富裕。不仅充分体现出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也生动蕴含着共建共享的实践理念。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共富思想,对于推动世界各国携手开辟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加快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着很强的引领作用。
共同富裕的落脚点在每一个人上,必须要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与共建共享的实践理念。一方面,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为世界各国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共同富裕理念,采取一系列举措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争取让每一个人都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西方的很多国家,经济富足、物质基础丰富,但人民的体验感、幸福感并不高。在资本主义逻辑下,其发展主要是资本至上,国家的繁荣也只是资本逻辑下的假象,人的发展意义上的价值所获还只停留在少数人那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西方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曾接近发达国家的门槛,却掉进了‘中等收入陷阱,长期陷于停滞状态,甚至严重倒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两极分化、阶层固化等问题。”[19](p5-6)中国的人民至上理念有力彰显了人类情怀,势必牵动着世界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渴望和自由发展的梦想,引领各国不断突出人民的主体作用,强调人民性的价值遵循。
另一方面,共建共享的实践理念为世界各国协同发展共同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共同富裕包含全面性内涵,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加以推进。相较于少数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军事、金融等霸权,利用先发优势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狭隘的致富途径,中国共产党坚持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动员亿万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奋斗;不仅追求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还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生态美好;同时始终以高质量发展解决贫富差距,积极处理好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发展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正义的关系,有力保障亿万人民共同推进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这不仅为各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提供了理念指导,也为推动各国共同进步、人民共享发展果实提供了实践指引。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共同富裕理念与人类情怀应该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情感追求,应当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推广,鼓励世界各国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14](p273)只有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理念融入自身共富实践当中,作为共同富裕的受益主体,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赋予希望,进而才能更好推动和实现世界范围内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发挥社会主义共富优势,引领世界加速现代化文明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2](p22)。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当中,所有宏大的理论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共同富裕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推动的最大力量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最大优势所在。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最大优势,不仅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加速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助推器。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共富优势,这一优势正作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奋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远景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共同富裕的历史地位和文明价值得以不断凸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使马克思恩格斯对共同富裕的设想逐步在现实中显现,既充分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鲜明优势,也极大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共同富裕的理论才有了实践基础,实践才有了领航标。在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的艰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赓续与发展,也集中表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新时代,共同富裕早已成为中心课题,中国共产党正在持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共同追求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鲜明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23](p64)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持续发挥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优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与实践。在全球化视野中,中国在世界重大事件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从一定程度上讲,中国正以昂扬姿态走向世界文明发展的中心,正以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占据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方位制高点。因此,中国共产党要持续发挥自身的领导优势。一方面,面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特征和有益趋势,积极书写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篇章,持续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文明中心论和优越论的狭隘立场”[24](p64-72),中国共产党要持续强化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探索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并存发展的现代化模式,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引领世界各国不断解决各类矛盾冲突,化解各类风险挑战,逐渐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进一步推动人类现代化文明发展进程。
四、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优势与制度优势,继承和发展了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文明,超越了物质至上、资本至上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中,提出了共同富裕的中国方案,内含一种可持续的人类文明发展模式,为消除贫困、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文明实践样态。新时代新征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进程中,必须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共同富裕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价值意蕴,动态掌握好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特征内涵与发展要求,继而在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上,凝聚起更为有力的拼搏劲头,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引领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出更大的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N].人民日报,2023-06-03(0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杨明伟.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坚定谋划和不懈追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1(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庞虎,陈仁锋.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础[J].治理研究,2022(2).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5]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6]李大釗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7]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8]曲青山.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J].求是,2023(16).
[19]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J].求是,2023(16).
[20]董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意蕴[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3).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2]岳奎.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J].学海,2020(4).
[2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4]吴宏政.“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贡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