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阅读教学研究

2024-02-23闫维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梅花古诗教师应

闫维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词汇,还能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阅读教学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以课堂为依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阅读教学工作,基于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鉴赏水平和文化意识,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巩固学生的阅读功底

语文核心素养本质上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必备能力,如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教师在课堂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进而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阅读、写作、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优化学生的阅读思维

若要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应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扮演“探究者”的角色,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有序的练习中提升思维能力之后,学生在未来的阅读中自然可以通过思维发散和积极想象,进一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统编教材中收录了大量文笔优美、内涵丰富的优质文章,可以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阅读需要,学生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才能由量变到质变,开阔阅读视野。教材中收录的文章数量有限,仅靠教材内的阅读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立足教材搜集课外资源,利用优质的阅读素材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一)借助丰富素材,培养语用能力

语文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课堂中一些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语用能力,阅读教学也不例外。语用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以此为引导,利用丰富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见文章体裁,古人在写诗时讲究“炼字”“推敲”,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利用文本中的精准字词,关注文本中用词的精妙,指导学生推敲词语,形成独特的语言感受,从而形成语用能力,助力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诗意的同时,应深挖关键字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首先,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要求学生阅读古诗题目,提出问题:庐山风景秀丽,可以登高赏景,也可以临谷听泉,在众多美景中,诗人只写了庐山的瀑布,庐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魅力呢?教师结合古诗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后续推敲词语打下良好的基础。随后,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古诗后,提出问题:从古至今,很多诗人都写了庐山瀑布,李白所写的这首诗流传度最广,请大家再次阅读古诗,说一说诗中哪一句或哪个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学生自由谈论,“诗中‘挂’字的运用非常巧妙,瀑布是大自然景象,诗人用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突出了景象的神奇”“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生’字,赋予了云雾和香炉峰生命力,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香炉峰云烟缭绕的盛景”,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不断地揣摩和推敲精妙字词,为语言运用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高自身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在以往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上,忽视了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鉴赏其中的语言,感受文字的魅力,对母语产生喜爱之情及自豪感。如此一来,学生才能真正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提升审美品位。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的教学为例,作者以“寻找春天”为线索,写出了春天的美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文本大致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教师鼓励学生多次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大意,尝试说一说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模拟教材中的情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多重感官被充分调动,敏锐地感知到文本中的事物,在想象中感受美、理解美。随后,教师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春天是怎样的,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被忽视和遗忘的“自然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最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实践类作业,要求学生到校园、公园等地方寻找春天,通过触摸小草、嗅闻花香、观赏小鸟,感受春天蓬勃的生机,用手机拍摄照片,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草、鲜花和小鸟。基于此,学生通过阅读活动感受到文本中的“美”,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多维度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三)引入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本资源,其中不乏优秀诗词和古典名著,是学生了解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主要依托。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文本并不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目标,教师应通过深入研读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再结合教学方案渗透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深化文化理念搭建沟通的“桥梁”,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引入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设计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收获更多新知,提升文化理解能力。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的教学为例,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梅”的古诗,梅花常常被诗人用来托物言志,寄托情思,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入“梅”文化,利用课件展示梅花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思考“为什么那么多的诗人喜欢梅花,大家知道哪些关于梅花的诗句”等问题。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发现古人将梅花喻为君子之花,赋予其很多优秀的品格,而赞美梅花的名诗名句也颇多,如王安石在诗中写道“遙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卢梅坡在诗中写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林逋在诗中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拓展阅读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认识到与梅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墨梅图与梅花的图片,让学生在对比中说一说二者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后发现,墨梅图中的“墨梅”并非真正的梅花,而是指用水墨画的梅花。教师则顺势引出“题画诗”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本诗是作者题在墨梅图空白处的,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而非真正为梅花所作的诗。基于此,教师在阅读中以古诗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探究古诗大意的同时,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受到文化熏陶,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文化传承作用。

总的来说,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梅花古诗教师应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梅花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梅花引
梅花锁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