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朝霞
2024-02-23蔡特丽
蔡特丽
清晨,望着天边的朝霞,想起儿时的一些场景来。
那是一个朝霞初露的清晨,我和母亲已在金灿灿的稻田里,准备收割。母亲麻利地把打谷大木桶推到田里,又装好了筛稻谷的帆布挡篷,拿起镰刀割水稻。只见母亲先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一株株地割,最后迅速把稻谷摆在田埂上,那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我不甘示弱,和母亲一起割起稻谷来,不一会儿便腰酸背痛,一屁股摔坐在稻谷上。母亲冲我一笑,说:“眼是孬种,手是好汉。手不要停下,很快就做完了。”说完,她便拿起一大把稻谷在打谷桶甩打,打一下还要轻轻抖几下,谷粒完全脱落下来。
我们家水稻田一块块的,并不挨在一起,每收割完一块,就得转移这些又大又重的农具。我望着稻田,只觉得这苦日子了无尽头。可再看看干得热火朝天的母親,我又重新俯下身子割起稻谷来。母亲说,种地不怕慢就怕停,一步一个脚印,吃得苦中苦,方有甜中甜。我不再抱怨,嘴里哼起“日出唤醒清晨,大地光彩重生,让和风拂出的影像,谱成生命的乐章,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水稻收割完了,跟着抓紧翻地播种别的农作物。母亲说翻土可以使土壤变得松软,有利于种子吸收营养。土翻好了,母亲又用锄头把大的土块一一敲碎了再整平,然后开始种菜。母亲挥起锄头刨一个坑,我按照母亲的吩咐往坑里丢进两三粒种子,母亲迅速把土坑填平,每隔15厘米左右再挖一个坑。一而再,再而三,直到我们“征服”了那块地。
之后的几个月里,母亲定期给它们除草浇水,松土施肥。蔬菜成熟了,母亲又趁天蒙蒙亮时来到田地里摘下它们,待挑拣后一捆捆绑好,挑上担子走十几里路到集市上摆摊售卖。天边的朝霞虽绚丽多彩,但母亲无暇欣赏,只知道得赶紧到集市上找个好位置,赶在晌午之前卖完赶回家,家里还有我们姐弟等着她哩。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一直忙碌在田间地头。她种过麦子、玉米、红薯、黄豆、西瓜等农作物,年年都能获得不错的收成。当别人问起种地秘诀,母亲只是笑笑。其实,这里面哪有什么秘诀可言?只不过在种庄稼上,比别人多流了一些汗水而已。
母亲只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中的一个,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说不出人生大道理。但她知道庄稼是有感情的,她用自己从庄稼地里得到的经验,教会子女朴实真诚、勤劳善良。“人勤地长宝,人懒地长草”“人瘦面皮黄,地瘦不打粮”“地整平,出苗齐;地整方,装满仓”这些常挂在母亲口头上的话,让我很早就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要勤快,不能懒惰。
是的,只有握着勤奋这把锄头,在人生的田野里用心劳动,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的喜悦。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