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4-02-23孙茜

留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嘉兴市家校协同

孙茜

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文件的相继出台,国家不仅就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作出重要部署,同时也明确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关责任。在此背景下,家校社“三位一体”实现协同育人尤显重要,如何理顺三者关系,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还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笔者拟从家、校、社三方面介绍学校构建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学校守好教育主阵地,做到主动育人不越位

学校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主阵地。学校要守好教育主阵地,核心工作是发挥好育人职能,为此,学校具体开展了以下几项实践工作—

完善顶层设计,明确育人理念。学校的顶层设计是要解决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明确清晰的育人理念,有利于各项教学工作和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开展。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学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完善育人理念、使顶层设计更符合教育规律。学校以“引领青年,就是引领未来”为教育理念,以“未来引领者”为培养目标。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学”无以引领。学校在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其能否“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引领天下之情怀、引领创新之力量、引领艺趣之格调。

注重教师培养,提升育人观念。教师是育人的主导者,是教育教学具体工作的实施者,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桥梁和纽带,转变教师观念至关重要。为提升教师育人理念和教学能力,学校连续19年举办教学主题活动,开展专家论坛、教师论坛、课堂教学评比、教师读书交流等活动。开展“青蓝工程领贤”计划,加强“三横三纵”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工会开展多项活动以丰富教师生活,调节教师心情,增强工作积极性。

调整课程结构,变革课堂教学,适应育人变化。减负只是手段,“减”本身不是目的,“减”是为了“增”,是为各学校教育提质增效留出时间和空间。校内减负必须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变革课堂教学,必须优化课程结构,做好供给侧改革。完善后的“引领”课程群构建不仅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核心理念相统一,也为家庭、社会参与学校育人提供有效平台、创造可能性。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各方优势,相互补充、协同发展。

修订评价机制,提升育人实效。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点是改变现有的学生评价机制,采取综合素质评价模式。通过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的维度进行综合评价。这项机制有利于学校牢固树立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的成才观。

提供优质增值服务,提升育人品质。根据家长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学校可以提供延时辅导、晚自修管理等教学服务,周末开设体育俱乐部、组织各种文艺社团活动,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可以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联系,整合各项优质资源、提升育人品质。

家庭是教育的启蒙地,做到参与育人不缺位

家庭教育是人生起点的启蒙教育,是伴随每个人成长的终身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家长把教育的全部责任都交给学校和教师,会使教育变得不完整。为了便于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来,学校开展以下几项实践活动—

组建家长学校,搭建家校共育有效平台。开办家长学校有利于营造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提高家长素质,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在促进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育人理念和育人目標,了解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知晓学校的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家长学校采取“家长互育”方式,便于家长间沟通交流,进行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切实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建立家长委员会,健全家校共育有效机构。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可以对学校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情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帮助学校改进工作;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开展校外活动提供资源和志愿服务;反映家长的意愿,促进学校和家庭的相互理解。选取家委会成员组建家庭教育指导讲师团,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培训讲座、经验交流、主题教育、参观考察、亲子体验、社会实践等家庭教育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以实现家校共育。

开展家长活动,丰富家校共育有效途径。学校组织专业教师有准备地开设家长活动。如“点亮心语·家长线上读书”活动,推荐家长共读一书,交流如何与青春期孩子交流沟通的问题;共写一语,解决如何做好孩子的生涯规划导师问题;“美丽心语·家长沙龙”讨论“初中新生家长角色适应”“如何陪伴一路”“学会沟通·让家庭更温暖和谐”等问题,让家长在沟通和交流中参与教育过程,与学生共同成长。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家长会。在形式上,既可以线下面对面交流,也可以进行线上指导;从对象上,既可以进行共性化指导,也可以进行个性化指导。

社会是教育的滋养地,做到辅助育人不让位

教育问题从来都不只是学校的问题,它是一个社会性问题,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折射点的。教育的培养目标来源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也要回到社会中,所以社会是教育的协同者,发挥好教育的辅助作用不能让位。为了更好地协同社会育人,学校采取了“融合”育人模式。

开展科教融合。学校与市区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将其科技资源优势利用到学校教育中来。如“我与院士面对面”活动,邀请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林宗虎、沈国舫、王景全与我校“科学小院士”畅聊科学;邀请多位科技专业人员来校做“科学人文讲坛”讲座;与科技馆开展合作,打造长三角STEAM教育体验中心(筹)试点学校等。

开展卫教融合。学校与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合作,为学生宣传讲解心理健康知识;与疾控中心合作,开展七年级青春期女生生理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学生到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新安国际医院等进行社会志愿服务等。

开展体教融合。与体育局开展体教融合,与香港习冠足球合作,聘请英国足球教练指导训练;与健硕体育俱乐部合作,助力男、女乒乓球队跻身全省强队;开设击剑课程;与乐动体育合作开设街舞、啦啦操课程;与嘉兴市武术协会合作,开设武术、太极道、空手道课程等。

开展艺教融合。学校与《嘉兴日报》合作,邀请专业摄影师开设摄影课程;与嘉兴市新闻综合频道合作,邀请知名主持人进校开设播音课程;与嘉兴市图书馆合作,进行读书分享;与嘉兴市博物馆合作,共同开设“草木染”课程等。

国家正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工作要求落细落小落实,大力促进“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力量,推动着教育发展,实践表明:家、校、社三方已经成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合作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关键性、核心性的影响作用。社会实践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经验,并全面引导他们拥有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生活。我们教育人相信,只要持之以恒、不忘初心,教育的生态环境定会越来越美好!

(作者单位:嘉兴一实学校)

猜你喜欢

嘉兴市家校协同
家校距离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