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怒江州经济林资源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2024-02-21李继品孟翠萍
李继品,孟翠萍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调查规划院,昆明 650031;2.云南湖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昆明 650034)
1 自然概况
1.1 地理位置
怒江州地处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介于98°39′~99°39′E,25°33′~28°23′N。其东面是迪庆州的维西县和德钦县,丽江市的玉龙县,大理州的剑川县和云龙县,南面为保山市的隆阳区和腾冲市,西面为缅甸,北面为西藏的察隅县。怒江州东西横距150余公里,南北纵距320余公里,全州国土总面积14 703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50公里,占中缅边境线的20.6%。州府六库距省会昆明638公里。
1.2 地形地貌
怒江州地势由巍峨高耸的山脉与深邃湍急的江河构成,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怒江州从西到东的山脉有担打力卡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和云岭,江河有独龙江、怒江和澜沧江。四山三江相间排列,形成北高南低和由西向东倾的三大高山峡谷山区,担打力卡山和高黎贡山山脉的分水岭为中缅两国的北部边界线,是祖国的天然屏障。境内多为高山陡坡之地,土地面积中坡度在25°以上的占76.6%,最高峰为高黎贡山楚鹿腊卡峰,海拔5 128 m,最低点为泸水市境内怒江边蛮英村,海拔738 m,高差达4 400 m。
1.3 气候
怒江州属于低纬度高原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全州纵跨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三种气候带。具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和四季不明显的特点。海拔1 400 m以下区域气温最高,热量最为丰富,年均气温为16.8~20.1 ℃,最热月气温达21.7~24.7 ℃,最冷月气温为11.1~13.6 ℃,年极端最低气温3.7 ℃。全州年平均降水量1 850.4 mm,雨季南面较晚,北面较早,雨量南面较少,北面较多,南北干湿分明。北部的贡山和福贡两个县,每年2月中旬进入雨季,2~4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45%,个别雨量较大的年份可能出现洪涝;此时,位于南面和东面的泸水市和兰坪县两县仍处于旱季。一般州北部雨期比州南部长4个月。
1.4 土壤
怒江州境内土壤种类较为复杂,全州共有11个土类、14个亚类,29个土属,55个土种。主要土壤有: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壤、黄棕壤、红壤(为地带性土壤)、紫色土、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水稻土(为地域性土壤)。土壤垂直分布大体情况是:低海拔区域的江边河谷主要有为赤红壤何红壤;中海拔半山区主要分布黄红壤;高海拔区域,从下到上依次为棕色针叶林土和高山草甸土。水稻土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 m以下的河谷阶地和半山台地。西部三县土壤偏酸,东部的兰坪县土壤偏碱。
1.5 水文
怒江州主要河流有怒江、澜沧江和独龙江,分属怒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水系。有一级支流麻必洛河、克劳洛河、迪麻洛河、普拉河、老窝河、通甸河、罗松场河等183支流注入三条大江。全州除怒江、澜沧江、独龙江、糯千卡河等大江大河外,径流面积大于一百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有26条,50~100平方公里的有34条,50平方公里以下的有122条,这些河流的自然落差为90~2 370 m,大部分河流都可以多级开发水电站。境内高山湖泊共有43个,主要分布于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海拔3 500 m以上[1]。
2 社会经济概况
2.1 行政区划和人口
怒江州下辖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和兰坪县4县(市),州府设在泸水市六库镇。全州共有13个镇、14个乡和2个民族乡,17个社区、255个村委会。根据《云南统计年鉴(2020)》[2]统计,怒江州总人口55.7万人,16.2万户,占全省总人口1.15%,其中男性29.5万人、女性26.2万人;城镇人口19.2万人、乡村人口36.5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9人。境内居住着傈僳、白、汉、怒、普米、彝、独龙、纳西、藏、傣、景颇、回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州。
2.2 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怒江州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2020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GDP)210.73亿元,可比增长7.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30.63亿元、74.01亿元和106.08亿元,同比增长5.2%、8.0%和7.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6∶35.1∶50.3。全州人均生产总值37 833元,比上年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7 810元,仅为全国平均值的45.59%,云南省平均值的60.81%,依然是云南省最落后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民族自治地区。
3 经济林资源分析
3.1 经济林分树种面积
根据《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汇总报告》[1]截止 2017年年末,怒江全州经济林面积82 941.4 hm2,其中乔木经济林78 287.4 hm2,占经济林面积的94.39%;灌木经济林4 654.0 hm2,占经济林面积的5.61%。
3.1.1 乔木经济林分种面积及所占比例。全州乔木经济林面积78 287.4 hm2,乔木经济林中的泡核桃、漆树、油桐面积占全市经济林面积的92.16%,占全市乔木经济林面积的97.64%。详见表1。
表1 怒江州乔木经济树种面积及其比例
3.1.2 灌木经济林分树种面积及所占比例。全州灌木经济林面积4 654.0 hm2,灌木经济林中的油茶、咖啡、青刺尖面积占全市经济林面积的5.11%,占全市灌木经济林面积的91.05%。详见表2。
表2 怒江州灌木经济树种面积及其比例
3.2 经济林分县市面积及比例
全州经济林面积82 941.4 hm2,泸水市和福贡县占全州比例为71.43%。详见表3。
表3 怒江州各县市经济林面积及其比例
3.2.1 乔木经济林县市面积。全州经济林面积82 941.4 hm2,其中泡核桃面积72 748.7 hm2,全州均有分布,分布面积最大的县市为泸水市,为29 836.3 hm2;漆树面积2 670.2 hm2,全州均有分布,福贡县分布面积最大,面积为2 235.1 hm2;油桐面积1 018.8 hm2,全州均有分布,泸水市分布面积最大,为765.1 hm2;铁核桃面积952.6 hm2,全市均有分布,贡山县分布面积最大,为919.3 hm2;板栗面积378.6 hm2,全州均有分布,兰坪县分布面积最大,为191.8 hm2;梨面积95.7 hm2,全州均有分布,兰坪县分布面积最大,为89.0 hm2;芒果面积95.6 hm2,均分布于泸水市;其他乔木经济树种面积327.2 hm2,主要为柿子、枇杷、杜仲、银杏、樱桃等,零星分布于怒江州的四个县市。
3.2.2 灌木经济林分县市面积。全州灌木经济林面积4 654.0 hm2,其中泸水市659.8 hm2,福贡县3 785.3 hm2,兰坪县190.3 hm2,贡山县18.6 hm2。在灌木经济林中,油茶面积最大,为3 887.9 hm2,全州均有分布,福贡县分布面积最大,为3 652.0 hm2;咖啡面积200.8 hm2,均分布于泸水市;青刺尖面积148.8 hm2,均分布于兰坪县;茶叶面积124.0 hm2,全州均有分布,福贡面积最大,为84.3 hm2;柑桔面积100.0 hm2,集中分布于泸水市和福贡县,福贡面积最大,为49.0 hm2;木瓜面积99.3 hm2,集中分布于泸水市和兰坪县,其中泸水市面积为98.6 hm2;灌木紫胶寄主树面积53.8 hm2,均分布于泸水市;其他灌木经济林39.4 hm2,主要树种为花椒、石榴和杨梅等,零星分布于怒江州的四个县市。
4 发展建议
4.1 因地制宜培育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
加大特色经济林产业支持力度,加强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和品牌建设,优化特色经济林产业结构。以核桃、花椒、漆树等木本油料提质增效为主,加快推进特色产业现代化园区建设,加强高产稳产示范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高质量提供特色经济林产品,合理划定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区域和规模。壮大特色优势经济林产业,增强绿色优质中高端经济林果产品供给能力。保障经济林产品质量安全,深入实施经济林果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推动怒江经济林果走出云南,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带状分布、点状聚集的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打造“一县一业”特色产业,促进重点特色经济林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泸水市重点发展核桃、澳洲坚果等木本油料,芒果、柑橘等特色水果;福贡县重点发展油茶、花椒、漆树等木本油料,草果、云黄连、滇黄精等林下中药材;兰坪县重点发展核桃、花椒、漆树、青刺果等木本油料,银杏、重楼等中药材,柑橘、芒果、石榴等特色水果;贡山县重点发展油茶产业和松露、灵芝、草果、滇黄精等林下经济。
4.2 积极培育新兴经济林产业经营主体
培育新型经济林产业经营主体、提升融合增效能力(互联网+、共享经济、跨界整合)。争取国家对怒江州适当放宽林业企业申报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的申报条件,实现怒江州林业重点龙头企业“零”的突破。支持鼓励农户通过参股、务工等方式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多种经营转移,引导建立“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党支部+农户+基地+市场+科技”合作机制,破解“小、散、弱、乱”等经济林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经济林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积极打造绿色、生态、优质、安全林果产品品牌,着力打造峡谷特色经济林林产品品牌,培优育强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引领怒江经济林产业做优做强。
4.3 做大做强泡核桃产业
怒江州泡核桃面积72 748.7 hm2,占全州经济林面积的87.71%,是全州经济林产业中的支柱,怒江州经济林产业能否有新的突破关键在于能否培育出自己的泡核桃产业。针对怒江州泡核桃产业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充分整合零星分布的核桃林木资源,打造高产优质特色核桃经济林产业基地,全面推进泡核桃提质增效。对现有泡核桃区进行科学有效的抚育管理,更换优质品种,改造低产低效林。同时,积极探索新的产业模式,例如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专业合作社模式甚至股份合作制企业等新型模式,以推进泡核桃的基地化、产业化和专业化生产[4]。二是延伸泡核桃产业链长度。简单地进行泡核桃初加工,经济效益远远低于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将有助于改变单纯泡核桃粗加工和生产的现状,有助于制定泡核桃品质定级标准,有利于增加不同等级泡核桃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收入。三是加大政府调控力度,以增加市场渠道。在充分尊重泡核桃生产规律和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政府应增加泡核桃产业及其市场的调控力度。并出台积极的引导政策,促进新的产销模式,例如借助互联网,探索的新销售渠道和新的业态模式等[5]。
4.4 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经济林产业科技信息化制度。建立以物联网和精准装备为重点的经济林产业信息化技术体系,完善全州经济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可视化监测督查体系。加快全州经济林资源大数据库建设,推进林业产业管理和办公系统信息化。建立技术成果榜单和推广应用制度。建立经济林产业科技应用推广机制,搭建线上线下齐备的科技成果对接交易市场,推动无人机、外骨骼系统、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林产业管理。加快推进经济林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怒江州高效经济林产业技术体系和重要生态系统保育技术体系。根据经济林产业的实际需要,加强良种选育和苗木培育,探索丰产栽培、防虫抗旱和林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建立健全州、县、乡三级经济林产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继续抓好“核桃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和“花椒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等经济林产业科技推广项目,不断提升科技服务在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能力。建立健全林草科技成果收益转化分配制度。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多主体协同推进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机制,加强科技推广员、林草乡土专家队伍建设,配置一定比例的护林员从事经济林产业科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