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双渠道供应链信息甄别模型

2024-02-21胡晓青蔡建湖孙海宁马香媛贾利爽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24年1期
关键词:零售商契约产品质量

胡晓青,蔡建湖+,孙海宁,马香媛,贾利爽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数据科学与智能决策实验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1 问题的提出

对众多制造商而言,在产品质量上持续改进是赢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取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至关重要。因此,制造商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对市场预测进行较大的投入,并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访谈、产品测试等方式来获得消费者偏好和销售数据等信息。尤其是对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的产品,制造商必须在需求信息获取方面投入更大的成本以设计出符合市场潮流的新产品,因此相对于零售商而言往往具有需求信息优势,例如手机行业、服装行业等[1-2]。目前,制造商作为供应链上游成员拥有私有需求信息的现实情况已经得到了部分学者的关注。WANG等[3]发现,制造企业通常会通过市场调查、焦点访谈等传统方式,以及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来搜集消费者数据,因此比零售商掌握着更多的需求信息。JAIN[4]认为,许多制造商会在新产品上市之前通过接收提前订单或者产品测试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也可能会通过密切跟踪多个市场中的消费者行为来预测市场需求,因此有能力获取比零售商更多的需求信息。

这里首先引用一个家电行业中的案例来说明本文拟解决的管理问题。定位于“萌家电”的小熊家电可以从多种渠道中获取销售数据,并通过不断积累消费者的行为数据来预测市场需求,从而支持其新产品开发或者产品改进。目前,小熊家电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来进行产品销售。在线上,小熊家电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销售产品:①通过授权广东易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经销商在电商平台开设店铺来销售产品,或者直接与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通过经销模式进行合作,由平台来销售产品;②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直接开设自营店铺来销售产品。在线下,小熊家电主要授权经销商进行产品销售,即包括超市、母婴店、药店等在内的线下零售门店先采购产品,然后销售给消费者。小熊家电线上经销占比约81.48%,线上直销占比约8.93%,线下经销占比9.59%,其中线上经销毛利率水平偏低(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249702632014840&wfr=spider&for=pc.。如图1所示为小熊家电的供应链结构。小熊家电必须要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系列来保持竞争力,因此有动力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同时,小熊家电线上线下双渠道的销售方式,使其有能力获取相对于经销商更多的市场需求信息。对于经销商而言,在小熊家电的双渠道销售模式下,也有动力通过契约方案的设计来甄别小熊家电的私有需求信息,甚至引导小熊家电提高产品质量以扩大市场需求,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今天,类似的管理问题可以在其他双渠道供应链中观察到。珂楹是一家服装制造企业,拥有芭蒂娜和卡拉弗两个服装品牌,它一方面通过线下零售商来销售服装,另一方面在天猫等电商平台开通了旗舰店。为了准确把握时尚趋势,珂楹会在设计产品之前通过下列途径来预测市场需求:①整理往季订单数据,分析消费者喜爱的色彩、基础面料等信息;②参加大型时装周,整理与分析服装的流行趋势。通过前期信息获取以及需求预测,珂楹能够灵敏地对服装流行趋势作出快速响应,设计与生产出高质量产品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是,珂楹是否会将其掌握的需求信息共享给下游零售商,取决于珂楹能否从共享信息中获利。若珂楹不愿共享需求信息,则零售商需要在需求信息不对称环境下进行决策。

结合小熊家电和珂楹的案例分析,本文认为对双渠道供应链而言,关注上游制造商主导产品质量提升且拥有私有需求信息时的合作机制设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两个方面的视角来提出双渠道供应链的研究方案:①从制造商的视角来看,关注其相对于零售商拥有需求信息优势时的产品质量决策与直销渠道库存量决策;②从零售商的视角来看,关注其在制造商拥有私有需求信息时的订购决策,以及如何将批发价格和质量水平引入到激励契约的设计方案中去甄别制造商的私有需求信息。本文的研究视角适应了当前众多双渠道供应链在信息不对称运营环境下的管理需求。

2 文献综述

供应链需求信息不对称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3个方面:①私有需求信息拥有者通过契约方案的设计来传递信息,即信号传递[5-8];②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通过契约方案的设计来甄别拥有私有信息一方的信息,即信息甄别[9-11];③信息共享和信息不共享这两种不同机制下,求解供应链成员的竞争均衡,进一步对比研究不同机制,分析私有需求信息拥有者的信息共享决策,即信息共享价值研究[12-15]。本文属于第②类研究范畴,即通过构建信息甄别模型,研究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甄别另一方私有信息的最优契约设计方案。在该研究领域,已有较多学者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工作,在研究方案设计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KHANJARI等[16]考虑由制造商、销售机构和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假设销售机构和零售商拥有需求信息,提出一个线性契约清单,并通过委托代理模型的求解,得到了制造商甄别需求信息的最优方案。LI等[17]假设零售商具有需求信息获取能力,基于此研究供应链上游的制造商如何设计订购量和转移支付的捆绑契约清单来甄别零售商的私有需求信息。CHEN等[18]从上游供应商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基于预测的契约清单和线性契约清单这两种契约方案对下游卖家需求信息共享和销售努力投入的激励作用。楼高翔等[19]假设需求与销售价格和单位产品碳减排水平相关,研究了零售商拥有消费者低碳偏好私有信息时,制造商的信息共享激励机制设计问题。MOBINI等[20]假设零售商同时拥有私有需求信息和成本信息,基于供应商的视角设计了简单易实施的契约清单来影响零售商的订购计划,并实现了双重信息的共享。

目前,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双渠道供应链的需求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HUANG等[21]构建了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假设零售商获取需求信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并基于制造商的视角设计了契约方案来激励零售商获取需求信息。周建亨等[22]考虑制造商拥有私有需求信息,分析了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通过调整入场费和批发价向零售商进行信号传递的决策,并发现制造商线上直销渠道的引入可以降低其信号传递成本。YAN等[23]考虑电商平台拥有私有需求信息且制造商销售力相对较弱的情况,分别构建信号传递模型和信息甄别模型,分析了实现电商平台需求信息共享的契约方案。但是,上述学者均假设双渠道供应链下游成员掌握私有需求信息,只有个别学者关注了上游成员拥有私有需求信息的情况,并通过构建信号传递模型开展了相关研究[22]。本文拟从双渠道供应链下游成员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信息甄别模型,设计契约方案来实现需求信息的共享。

也有学者将产品质量水平关联进来研究供应链需求信息共享问题。例如,ZHANG等[24]运用信号传递模型研究了零售商拥有私有需求信息时制造商的渠道入侵问题,其中制造商需要决定产品质量。研究表明,渠道入侵可能会降低产品质量,而需求信息不对称在一定条件下会提高产品质量。ZHANG等[25]考虑制造商决定产品质量并通过双渠道进行产品销售的两级供应链,假设制造商和零售商均拥有私有需求信息,重点研究了制造商为避免泄露信息而放弃批发价定价权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产品质量水平、绿色水平、服务水平、企业社会责任等均属于需求增长努力,很多学者采用同样的量化方式来描述这些需求增长努力水平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联性[3,26-27]。在需求信息不对称领域,学者们考虑需求增长努力水平的研究工作为本文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例如,文献[23]考虑制造商投入销售努力,电商平台拥有私有需求信息的情形,分别运用信息甄别和信号传递模型分析了实现电商平台需求信息共享时的均衡解。XUE等[28]假设零售商通过提供销售服务来刺激市场需求,且这种服务效应会外溢到制造商的直销渠道中。在此基础上,他们采用信号传递模型研究了制造商先决定库存量和零售商先决定订购量这两种情形时的均衡解。类似的研究还可以在CAI等[29]、DING等[30]、MENG等[31]的研究中看到。总体来看,上述研究均关注了供应链下游成员拥有私有需求信息的情况。上游成员拥有私有需求信息将对供应链决策以及契约设计带来重要影响,因此需要从新的视角进行研究。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作为研究对象,并假设制造商拥有私有需求信息。考虑到获取制造商的需求信息可能有利于零售商进行准确的运营管理决策,零售商有动力通过契约方案的设计来甄别制造商的私有信息,并激励制造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因此,本文基于零售商的视角设计两部定价(Two-part Tariff,TT)契约来甄别制造商的私有需求信息。其中,该契约包含了批发价格和一次性转移支付这两个参数。进一步设计质量激励(Two-part-tariff-Quality,TQ)契约来实现信息甄别,该契约包含批发价格、一次性转移支付和产品质量水平这3个参数。也就是说,在该契约方案中,由零售商来引导制造商的产品质量水平决策。值得注意的是,一次性转移支付可能是由零售商向制造商支付的[32-33],也可能是由制造商向零售商支付的[34]。此外,把原本由制造商主导的决策变量转换为零售商的重要契约参数已经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例如,YOO等[35]从零售商的视角出发,设计了包含目标质量水平的激励契约,来提高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文献[27]发现,产品绿色创新在很多情况下是供应商主导的,但也有可能是零售商主导的。因此,他们针对供应商掌握产品绿色创新效率私有信息的实际情况,基于零售商的视角分别设计了两部定价契约和创新努力需求契约来实现信息甄别,其中创新努力需求契约是在两部定价契约的基础上增加了绿色创新水平这一契约参数。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正视了制造商可能拥有私有需求信息的现实,继而研究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双渠道供应链信息甄别模型,适应了当前经济环境下众多供应链面临的实际问题;

(2)从零售商视角出发,设计和引入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契约方案来实现对制造商私有需求信息的甄别,为构建双渠道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提供了多样化的可选方案;

(3)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了两种契约方案在提高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绩效方面的效率,为增强双渠道供应链在需求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竞争力的提供了可行方案。

3 模型假设与变量描述

4 TT契约

在TT契约中,零售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博弈过程可描述为:①零售商向制造商提供TT契约{wi,τi},i=H,L,其中wi为批发价格,τi为一次性转移支付。若制造商接受该契约后获得的期望利润大于保留利润,则制造商接受该契约;否则,制造商不接受该契约,且交易终止。②制造商接受TT契约后,决定产品质量水平ei,并选择直销渠道库存量qmi。③零售商决定订购量qri。④制造商生产产品并将产品配送至零售商处,零售商则在销售季节开始后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同时,制造商在直销渠道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TT契约中双渠道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博弈过程

4.1 需求信息对称

本节考虑需求信息对称时双渠道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竞争决策,重点分析零售商的最优TT契约设计方案。此时,由于需求信息对称,零售商和制造商均知道市场需求的真实状态。由图2可知,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竞争是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弈。其中,给定高需求和低需求状态时,制造商的期望利润函数为:

(1)

零售商的期望利润函数为:

πri=E[(a+θi-b(qri+qmi)-wi)qri]-τi。

(2)

其中:下标“m”表示制造商,“r”表示零售商。当制造商接受TT契约后,制造商和零售商进行独立决策,其决策行为无法被对方证实。因此,这里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即制造商无法证实零售商的订购量决策,而零售商也无法证实制造商的产品质量水平和直销渠道库存量决策。类似的决策顺序和道德风险问题可以在ELIZUR等[40]、高杰等[41]的研究中看到。参考上述学者的分析,本文合理假设:制造商在接受TT契约后,其产品质量水平和直销渠道库存量决策与零售商的订购量决策可以看作是同时做出的。

接下来,通过逆向归纳法分析供应链成员的竞争决策,可得到博弈第2阶段零售商和制造商的最优决策如引理1所示。其中下标“T”表示TT契约。

给定引理1中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的竞争决策,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期望利润函数可进一步表示为:

πTmi=(wi-c0)×

(3)

πTri=

(4)

此时,双渠道供应链的期望利润为:

πTti=(wi-c0)×

(5)

为简便起见,令

πTm(wi,θi)=(wi-c0)×

πTr(wi,θi)=

(6)

s.t.

(7)

对式(7)进行分析,可得零售商设计的最优批发价格,进而得到制造商的最优产品质量水平和直销渠道库存量,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和转移支付也可随之获得,具体如命题1所示。

(8)

双渠道供应链的事前期望利润为:

(9)

4.2 需求信息不对称

(1)零售商向制造商提供TT契约清单{wi,τi},i=H,L。

(2)制造商选择一个特定的契约组合(wj,τj),j=H,L来最大化自身期望利润,并且通过这个契约组合向零售商传递出其私有需求信息,其中j≠i。

(3)制造商选择特定的契约组合后,决定产品质量水平,以及直销渠道库存量。

(4)零售商决定订购量。

(5)制造商生产产品并将产品配送至零售商处,零售商则在销售季节开始后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同时,制造商通过直销渠道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在博弈第(1)阶段,零售商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πTr(wL,θL)-τL]。

(10)

s.t.

在上述委托代理模型中,IC-H和IC-L约束保证了制造商选择的契约能够反映其拥有的真实需求信息,即零售商能够甄别制造商的私有信息;IR-H和IR-L约束确保了拥有私有需求信息的制造商愿意参与供应链的运作。通过求解该委托代理模型,可以得到零售商的最优契约方案。首先,得到如下引理。

引理2式(10)中零售商的目标函数可进一步表示为:

πTm(wL,θL)+πTm(wH,θH)]+(1-ρ)

(11)

s.t.

wH≥wL。

根据引理2可以得到实现制造商需求信息共享的最优契约方案,具体如命题2所示。

当制造商预测到低需求时,其直销渠道库存量和产品质量水平,零售商的订购量,以及产品的销售价格分别为:

(12)

制造商的事前期望利润为:

(13)

双渠道供应链的事前期望利润为:

(14)

不同于需求信息对称时制造商只能获得保留利润的情况,在需求信息不对称下制造商除了获得保留利润外还能获得

5 TQ契约

在TQ契约中,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博弈过程可描述为:

(1)零售商提供契约{wi,ei,τi}。若制造商接受该契约后获得的期望利润大于保留利润,则制造商接受该契约;否则,制造商不接受该契约,且交易终止。

(2)当制造商接受TQ契约后,决定直销渠道库存量qmi。

(3)零售商决定订购量qri。

(4)制造商生产产品并将产品配送至零售商处,零售商则在销售季节开始后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同时,制造商通过直销渠道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具体博弈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TQ契约中双渠道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博弈过程

5.1 需求信息对称

需求信息对称时,在高需求或低需求状态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期望利润函数分别为πmi和πri。根据逆向归纳法分析双渠道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竞争决策,可得图3中第(2)阶段竞争结果如引理3所示。其中,下标“Q”表示TQ契约。

引理3的结论与引理1类似,即制造商的直销渠道库存量qQmi,零售商的订购量qQri,以及产品的销售价格pQi均是θi的递增函数。同时,制造商的直销渠道库存量和产品的销售价格均是wi的递增函数,而零售商的订购量是wi的递减函数。由于在TQ契约中,产品质量水平是由零售商决定的,制造商投入相应的成本来实现零售商确定的产品质量水平,因此在博弈第(2)阶段制造商的直销渠道库存量qQmi,零售商的订购量qQri,以及产品的销售价格pQi均是ei的函数,且随着ei的增加而递增。根据上述结论可以推断,制造商的直销渠道库存量和产品的销售价格受到θi、ei和wi的正向影响;零售商的订购量受到θi和ei的正向影响,而受到wi的反向作用。这表明,乐观的市场需求预测以及较高的产品质量水平可以激励制造商和零售商提高产品数量。同时,对于制造商而言,批发价格的增加可以提高边际收益,但对于零售商而言,批发价格的增加会提高其边际成本,从而使其降低订购量。此外,当零售商的订购量降低时,制造商会通过增加直销渠道库存量来满足市场需求。根据引理3的结论,还可以进一步得到第(2)阶段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期望利润函数分别为:

(15)

(16)

双渠道供应链的总期望利润为πQti=πQmi+πQri。为简便起见,令

πQm(wi,ei,θi)=

接下来,分析图3中第(1)阶段中零售商选择的最优契约方案。结合式(15)和式(16),零售商的决策问题可描述为:

(17)

s.t.

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可得零售商设计的最优契约方案,进而得到制造商的均衡直销渠道库存量,以及零售商的均衡订购量。这里,零售商的最优契约方案以及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的均衡决策如命题3所示。

(18)

双渠道供应链的事前期望利润为:

(19)

5.2 需求信息不对称

在需求信息不对称下,零售商和制造商之间的博弈过程可描述如下:

(1)零售商向制造商提供TQ契约清单{wi,ei,τi},i=H,L。

(2)制造商选择一个特定的契约组合(wj,ej,τj)来最大化自身期望利润,并通过这个契约组合向零售商传递出其真实的私有需求信息,其中j=H,L,且j≠i。

(3)制造商选择特定契约组合后,决定直销渠道的库存量。

(4)零售商决定订购量。

(5)制造商生产产品并将产品配送至零售商处,零售商则在销售季节开始后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同时,制造商在直销渠道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因此,在博弈第(1)阶段,零售商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1-ρ)[πQr(wL,eL,θL)-τL]。

(20)

s.t.

IC-H:πQm(wH,eH,θH)+τH≥πQm(wL,eL,θH)+τL;

IC-L:πQm(wL,eL,θL)+τL≥πQm(wH,eH,θL)+τH;

引理4式(20)中零售商的目标函数可进一步表示为:

πQm(wH,eH,θH)+πQm(wL,eL,θL)]+(1-ρ)

(21)

s.t.

5(wH-wL)+2γ(eH-eL)≥0。

根据引理4可得零售商设计的最优契约清单,具体如命题4所示。

当制造商为高类型时,其直销渠道库存量,零售商的订购量,以及产品的销售价格分别为:

当制造商为低类型时,其直销渠道库存量,零售商的订购量,以及产品的销售价格分别为:

(22)

制造商的事前期望利润为:

(23)

双渠道供应链的事前期望利润为:

(24)

6 综合分析

6.1 契约方案的对比

本节通过双渠道供应链成员在不同契约方案中事前均衡决策和事前期望利润的对比研究,分析不同条件下这两种契约方案的效率。首先比较需求信息对称时零售商和制造商在上述两种契约方案中的事前均衡决策和事前期望利润,并得到如下命题。

由命题5可知,当需求信息对称时,零售商在TQ契约中设计的批发价格和一次性转移支付小于TT契约中设计的批发价格和一次性转移支付,而零售商在TQ契约中设计的产品质量水平大于制造商在TT契约中决定的产品质量水平。这是因为零售商在TQ契约中对产品质量水平的决策具有主动权,所以会选择较高的产品质量水平从而刺激市场需求;而在TT契约中,制造商对产品质量水平的决策具有主动权,所以会选择较低的产品质量水平从而降低成本。此外,制造商的事前直销渠道库存量和产品的事前销售价格在两种契约方案中保持一致,而零售商在TQ契约中选择更高的事前订购量。这是由于在TQ契约中,产品的批发价格更低而其产品质量水平更高,零售商会订购更多的产品。接下来,进一步分析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的事前期望利润。首先,由于需求信息对称时零售商可以通过调整一次性转移支付使得制造商只能获得保留利润,在两种契约方案中制造商的事前期望利润保持不变。其次,对于零售商而言,一方面在TQ契约中支付的批发价格更低,因此产品的单位成本更低;另一方面产品的销售价格与TT契约保持一致。综合考虑上述原因,零售商在TQ契约中可以获得更高的事前期望利润。总体而言,双渠道供应链在TQ契约中获得更高的事前期望利润。

接下来,比较需求信息不对称时零售商和制造商在上述两种契约方案中的事前均衡决策,并得到如下命题。

类似于命题5,当需求信息不对称时,零售商在TQ契约中设计的批发价格小于TT契约中设计的批发价格;零售商在TQ契约中设计的产品质量水平小于制造商在TT契约中决定的产品质量水平;而零售商在TQ契约中选择的订购量小于其在TT契约中选择的订购量。但不同于命题5的结论,当需求信息不对称时,制造商在TQ契约中决定的直销渠道库存量大于在TT契约中决定的直销渠道库存量。此时,虽然TQ契约中产品的批发价格更低且产品质量水平更高,更有利于零售商,但由于制造商掌握了需求信息优势,期望通过选择更高的事前直销渠道库存量使其拥有更大的竞争力。

图4 两种契约中供应链成员的事前期望利润

6.2 需求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本节分析需求信息不对称对双渠道供应链成员均衡决策和事前期望利润的影响。在不同契约方案中,对比分析需求信息对称时和需求信息不对称时零售商的最优契约方案以及供应链成员的均衡决策,可得如下命题。

根据命题7的结论可以发现,在两种不同契约方案中,零售商在需求信息不对称时设计的批发价格均小于在需求信息对称时设计的批发价格,表明需求信息不对称时,通过合理的契约方案设计能够降低双边际化效应,这有利于供应链性能的提升。但是,需求信息不对称时的产品质量水平小于需求信息对称时的产品质量水平。一方面,尽管零售商甄别了制造商的需求信息,但需求信息不对称仍然不利于制造商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制造商掌握私有需求信息不利于其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来扩大市场需求,从而不利于双渠道供应链性能的提升。结合上述分析可知,需求信息不对称时,双渠道供应链一方面受到批发价格降低带来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受到产品质量水平降低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区间使得需求信息不对称时双渠道供应链的性能优于需求信息对称时的双渠道供应链。此外,相对于需求信息对称的情况,制造商在需求信息不对称时会选择更低的直销渠道库存量。这是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①制造商掌握私有需求信息时,其产品质量水平相对较低,不利于刺激市场需求;②制造商掌握私有需求信息时,批发价格相对较低,这有利于零售商降低订购成本并选择较高的订购量,增强了零售商的竞争力,不利于制造商。对于零售商的订购决策而言,在TT契约中,零售商在需求信息对称时的订购量大于需求信息不对称时的订购量;而在TQ契约中,零售商在需求信息对称时的订购量小于需求信息不对称时的订购量。

图5 两种契约中需求信息对称和不对称时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的事前期望利润

7 结束语

本文考虑制造商拥有私有需求信息的现实情况,构建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假设供应链可以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来扩大市场需求。如果零售商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进行决策,则不利于其获得最优的期望利润,因此有动机设计契约方案来甄别制造商的私有需求信息。

本文基于零售商的视角,分别提出了TT契约和TQ契约。在需求信息不对称下,通过构建委托代理模型,求解了甄别制造商私有需求信息的最优契约方案,并实现了零售商期望利润的最大化。本文还分析了需求信息对称下TT契约和TQ契约的最优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契约方案中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的均衡决策和事前期望利润。研究发现,在需求信息对称下,零售商能够在TQ契约中获得比TT契约中更高的事前期望利润,即TQ契约占优于TT契约。在需求信息不对称下,制造商能够获得保留利润之外的信息租金,而零售商也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契约方案的设计实现制造商需求信息的甄别同时,获得更高的事前期望利润。类似于需求信息对称时的情形,在需求信息不对称下,满足一定条件时TQ契约占优于TT契约。另外,不同于文献[27],本文的研究表明零售商在设计契约方案时引入产品质量这一个关键参数,有利于提高供应链的产品质量水平。即TQ契约下的产品质量水平高于TT契约下的产品质量水平。

最后,分析需求信息不对称对双渠道供应链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需求信息不对称下,虽然零售商可以设计契约方案实现信息的甄别,但需求信息不对称仍然不利于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同时,需求信息不对称下零售商会选择较低的批发价格,这可以降低双边际化效应。可以说,需求信息不对称对双渠道供应链存在着两种相互矛盾的影响。本文通过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存在着一定的条件,使得零售商可以通过契约方案的设计,既甄别制造商的私有信息,又能保证双渠道供应链成员在需求信息不对称下获得的事前期望利润大于需求信息对称下获得的事前期望利润。

本文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今后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扩展研究:①进一步设计契约方案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②设计其他多样化的契约方案来实现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的需求信息共享;③在双渠道供应链中,考虑上游制造商拥有产品质量成本相关的私有信息,采用信息甄别或信号传递模型来开展研究。

附录

(1)引理1证明。

进一步可以得到:

证毕。

(2)命题1证明。

证毕。

(3)引理2证明。

证毕。

(4)命题2证明。

根据引理2,可以进一步求解零售商甄别制造商私有需求信息的最优TT契约清单。首先,我们忽略约束条件wH≥wL。此时,目标函数可进一步写成两部分:

(1-ρ)[πTr(wL,θL)+πTm(wL,θL)]。

分析上述两式可分别得到:

证毕。

(5)引理3证明。与引理1的证明类似,这里予以省略。

(6)命题3证明。与命题1的证明类似,这里予以省略。

(7)引理4证明。与引理2的证明类似,这里予以省略。

(8)命题4证明。

根据引理4,可以进一步求解零售商甄别制造商私有需求信息的最优契约清单。首先,本文忽略约束条件5(wH-wL)+2γ(eH-eL)≥0。此时,目标函数可进一步写成两部分:

(1-ρ)[πQr(wL,eL,θL)+πQm(wL,eL,θL)]。

分析上述两式可分别得到:

证毕。

(9)命题5证明。

证毕。

(10)命题6证明。

证毕。

(11)命题7证明。

证毕。

猜你喜欢

零售商契约产品质量
饮食契约
一纸契约保权益
完形填空两篇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国产品牌,零售商这样说……
零售商都在做自有品牌化妆品,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产品质量好 认证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