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灌肠联合雷火灸治疗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2024-02-21蓉,柏

吉林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雷火下腹盆腔炎

张 蓉,柏 琳

(成都市青白江区妇幼保健院中西医结合科,四川 成都 610000)

盆腔积液和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较高的发病率,拥有数以百万计病患群体[1]。慢性盆腔炎合拼盆腔积液属于常见合并症,一般是有慢性盆腔炎诱发盆腔积液[2]。慢性盆腔炎好发于已婚已育女性群体,炎性反应累及部位包括女性生殖系统及其周围结缔组织。慢性盆腔炎临床以早发现、早治疗为核心原则,如得不到及时干预,或治疗失效,久治不愈,可诱发盆腔积液[3]。西药治疗以消炎药物为主,但具有一定的药物局限性,并且治疗后病情易反复。近年来,中药灌肠联合雷火灸对盆腔积液伴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丰富的实证案例[4]。本研究对中药灌肠联合雷火灸治疗法对其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成都市青白江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盆腔积液伴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采用数字标记方式,按照患者入选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23~52岁,平均(41.74±4.83)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3.18±0.73)年;临床表现:下腹疼痛16例,白带增多异常14例,月经异常11例,下腹坠胀8例,性交痛5例,按压痛4例,月经异常2例。研究组年龄21~50岁,平均(39.13±4.27)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3.74±0.89)年;临床表现:下腹疼痛18例,白带增多异常13例,月经异常10例,下腹坠胀6例,性交痛5例,按压痛5例,月经异常3例。本次入选实验研究的患儿家属均已获得知情权,并且本次研究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此次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5];②伴有严重脏器损伤,或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③有程度不同的白带异常、月经不调、子宫活动度受限等问题;④患者意识清楚,能够正常交流,可以独立完成实验。

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严重的脏器疾病;②患者存在血液疾病、恶性肿瘤,或是免疫系统疾病;③ 患者存在交流障碍,无法遵照医护人员指示进行实际操作。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使用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每晚置入一颗,每28天为1个疗程,经期持续给药。共进行两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灌肠联合雷火灸治疗。中药灌肠主要方组成:穿山甲5 g,赤芍15 g,莪术15 g,三棱15 g,元胡15 g,丹参20 g,当归20 g,败酱草20 g,红藤20 g。以文火煎煮,5碗水熬成1碗,每次使用100 ml,1次/d。用药方式,患者保持左卧姿态,在肛门处置入肛管,插入深度10~15 cm。将药液导入,待药液完全导入后将肛管移除,并使药液停留30~60 min。每20天为1个疗程,患者月经期间停药,共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雷火灸治疗方法:采用重庆市渝中区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生产的雷火灸(渝械注准20172200086),于患者少腹两侧行灸,灸体与患者肌肤保持2 cm距离,每次行灸时间为10 min,并配合中医手法按摩。任脉方式:由神阙开始到曲骨止为止,进行往复式施灸,每进行10次往复施灸操作配合1次中医手法按摩。施灸时间为5 min。配穴包括曲骨、气海、关元、维胞(两侧)、归来(两侧)。 行雀啄灸,灸体与患者肌肤保持1 cm距离,每个穴位行灸28次,每行灸7次配合1次中医手法按摩。雷火灸治疗1次/d,1个疗程为20 d,经期不进行治疗,共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行灸时,以患者行灸处皮肤发红,自觉深处组织发热为最佳。如果在行灸期间出现肌肤灼伤,以及时对患者进行烫伤治疗,再次行灸时避开灼伤区域。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盆腔积液消失时间、B超检查包块消失时间、腰骶胀痛消失时间、盆腔积液消失时间、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①治疗有效性:根据《妇科学》(第6版)[6]中有关盆腔积液、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愈:治疗后,下腹坠胀、腹痛等症状全部消失,白带恢复正常,B超结果示无包块;显效:治疗后,下腹坠胀、腹痛等症状完全消失,白带恢复正常,B超结果显示有不明显包块;有效:治疗后,下腹坠胀、腹痛等症状有所好转,白带异味情况好转,B超结果表明包块体积减小;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无变化,B超结果表明包块体积无缩小或有所增加。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7]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力、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等八项内容,共计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③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泻、皮疹等。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58/60),痊愈24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对照组为81.67%(49/60),痊愈21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5)。

2.2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临床指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F-36各项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F-36各项评分比较分,n=60)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率6.67%(4/60),恶心呕吐1例,上腹不适1例,腹泻1例,皮疹1例),对照组16.67%(10/60),恶心呕吐3例,上腹不适2例,腹泻3例,皮疹2例。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3,P<0.05)。

3 讨论

由长期慢性感染的盆腔内或相关组织产生积液,少数患者也存在原发性盆腔积液的情况[8]。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具有一定的治疗难度,其病情较为复杂,发病因素与治疗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并且具有较长的治疗和康复时间[9]。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对女性身体健康以及正常的社会行为、生活行为、工作行为、学习行为等均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并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严重者会导致不育症。因此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以炎性病症治疗为核心内容,以消除积液为辅助内容。造成慢性盆腔炎的因素尚无统一定论,但一些相关风险因素会增加患者慢性盆腔炎的患病风险,包括盆腔腹膜和内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受病原体感染、患者进行过高频率人工流产手术、妇科相关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存在经期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产褥感染等。临床对于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10]。

西药对于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治疗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中医治疗慢性妇科疾病近些年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也被世界范围内的医疗工作者所关注。慢性盆腔炎和盆腔积液在中医中属于“腹痛”“带下”范畴,病情缠绵、就医不愈。中医认为其致病原因为患者才经期或产后出现摄生不慎,肾精亏虚,加之湿邪、邪毒入侵,致使气虚、阳虚不除。所以,慢性盆腔炎和盆腔积液的治疗核心为对肾虚、湿热、瘀血进行治疗[11]。

中药复方药物灌肠药方中穿山甲具有消肿排脓、活血消炎之功效[12];败酱草与红藤具有活血镇痛、清热解毒之功效;赤芍、丹参、当归具有活血通络、补血益气之功效;元胡具有镇痛平痛之功效;莪术和三棱具有化瘀活血、益气平痛之功效。整个药方主起解毒清热、止痛活血、益气通络功效[13]。

雷火灸疗法一种现代化针灸方式[14],具有安全性高、不刺破肌肤、行灸过程中感染率低,对各个年龄、各种体质、各种病情的患者治疗亲和力高,无不良反应等优势。雷火灸条燃烧时会产生一定的热力与红外线辐射,最高温度可达到240 ℃。浮于患者行灸处皮肤2 cm左右位置,一方面可以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本次研究中所选穴位包括曲骨、气海、关元、维胞(两侧)、归来(两侧),具有气血补益、通络化瘀、散结驱邪之功效。两者联合治疗具有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几乎未显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盆腔积液与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中药灌肠与雷火灸联合治疗措施,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临床各种不良病症,还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减少不良症状的产生。

猜你喜欢

雷火下腹盆腔炎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直肠癌患者的永久性和临时性肠造口部位选择与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