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良玉米新品种丹玉615 的选育、栽培技术与育种经验总结

2024-02-21唐文明卢秉生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1期
关键词:晚熟自交系种质

杨 辉 唐文明 卢秉生 王 亮 刘 君

(丹东农业科学院 辽宁凤城 118109)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又是主要的饲料作物[1]。玉米生产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依靠新品种改良对玉米单产的贡献率达到42.18%[2]。辽宁省玉米生态气候条件比较复杂,决定了辽宁省玉米品种类型的多样性[3],其主要特点是日照丰富,雨热同季,降雨量不均,积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东南部比较湿润,西部干旱,生产上种植的玉米品种类型比较丰富,生育期124~140 d,所需品种的活动积温为2 650~3 400℃,中熟品种到极晚熟品种均可种植。

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团队长期利用外引优良种质资源并适当导入本地优异抗源进行改良与利用,同时运用“早代测配、自然和人工接种鉴定、定向选择”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并以选育抗病、耐密、优质、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为基础,以创制本土优异种质资源为关键,以市场需求为主要突破口,以组配出适宜密植、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为主要目标,为辽宁省玉米中晚熟区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母本X22 的选育

以选育熟期早、脱水快、出籽率高的中晚熟玉米自交系为目标,并将“定向选择、早代测配及人工接种鉴定”等技术方法相结合,于2009 年采用792 和PH6WC 为基础材料,经南北异地连续自交于2013 年选育而成。

X22 在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7 d。株型紧凑,株高225 cm、穗位高98 cm,成株叶片数为20 片。果穗筒形,穗长15.5 cm,穗行数14~16 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籽粒类型为半马齿形,百粒重32.5 g。

1.2 父本H635 的选育

以选育耐密、抗倒、优质、多抗玉米自交系为目标,并以“定向选择、优势互补、早代测配及人工接种鉴定”等技术方法相结合,于2010 年采用PH4CV 和K18 为基础材料,经南北异地连续自交于2013 年选育而成。

H635 在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8 d。株型半紧凑,株高185 cm、穗位高85 cm,成株叶片数为20 片。果穗筒形,苞叶中,穗长16.3 cm,穗行数14~16 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籽粒类型为马齿形,百粒重29.6 g。

1.3 杂交种选育

丹玉615 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13 年冬以X22为母本、H635 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图1)。该品种于2015-2016 年参加丹东农业科学院联合品比试验,2 年试验分别比对照增产10.4%、6.8%,2017-2018 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区试及复试,2018 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2019 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190094),已取得植物新品种权 (品种权号:CNA20191002760)。试验结果表明,丹玉615 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良、适应性广、活秆成熟等特点。

图1 丹玉615 的选育经过

2 品种的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苗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254 cm,穗位高91 cm,成株叶片数20 片。花丝绿色,雄穗分枝数5~8 个,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形,穗长19.2 cm,穗行数16~18 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籽粒粒型为半马齿形,百粒重33.6 g,出籽率84.2%。

2.2 抗病鉴定

经丹东农业科学院及沈阳农业大学植保所于2017-2018 年2 年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穗腐病,感灰斑病、茎腐病,抗丝黑穗病。

2.3 品质特性

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丹玉615 籽粒容重772 g/L,粗蛋白含量9.81%,粗脂肪含量3.76%,粗淀粉含量74.41%。

2.4 生育期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8 d,与对照相同,需≥10℃活动积温2 800℃。属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3 产量表现

3.1 品种比较试验

丹玉615 于2015-2016 年参加丹东农业科学院联合品比试验,2015 年平均产量739.6 kg/亩,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10.4%;2016 年平均产量839.0 kg/亩,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6.8%;2 年平均产量789.3 kg/亩,平均比对照增产8.6%。

3.2 区域试验

丹玉615 于2017-2018 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区试。2017 年参加区试初试,7 个点增产、4 个点减产,平均产量792.4 kg/亩,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3.8%;2018 年参加复试,5 个点增产、2 个点减产,平均产量635.9 kg/亩,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4.9%,2 年平均产量714.2 kg/亩,平均比对照增产4.4%(表1)。

表1 丹玉615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汇总

3.3 生产试验

丹玉615 于2018 年参加辽宁省生产试验,6 个点增产、1 个点减产,平均产量688.4 kg/亩,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7.7%(表1)。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选地与施肥

丹玉615 属中晚熟品种,喜肥水,应选择肥力中等以上地块种植。亩施农家肥1 500 kg 作基肥、亩施复合肥15 kg 作底肥,大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25 kg;或播种前一次性亩施玉米长效复合肥50 kg 作底肥。

4.2 播期与种植形式

播前要精细整地,以保全苗,地温要确保在10℃以上时播种。种植形式为清种,种植密度以每亩种植4 000 株为宜。辽宁地区春播一般在4 月28 日至5 月5 日播种比较适宜。

4.3 田间管理

采用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防治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等病害,在玉米拔节期可用颗粒剂或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并在玉米生长季节加强中耕或药剂除草。

5 制种技术要点

制种时应选中等以上地块种植,注意隔离。父、母本行比为1∶6,父母本同播;母本保苗6 000 株/亩,父本保苗5 500 株/亩。整地时亩施农家肥3 000~4 000 kg,亩施玉米专用肥30 kg 作底肥(注意种、肥隔离)。制种产量一般可达400 kg/亩。

6 适宜地区

适宜在辽宁省内≥10℃活动积温在2 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域种植。

7 育种经验总结

7.1 加强外引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研究

外引玉米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育种及杂交种生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具有与本地种质不同的适应性、优良的农艺性状及较丰富的遗传基础,因此,充分利用外引种质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本地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同时可以改进其农艺性状、增强抗病性和拓宽适应性。

7.2 多种育种方法的集成运用是育种成功的关键

采用正确和适当的育种方法是选育优良自交系成功的关键。育种不仅需要好的种质资源,同时还需要适当的育种方法并集成运用,通过基因与环境互作进行自然环境逆境选择,才能选择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系。丹玉615 的双亲在早代进行 “定向选择、优势互补、早代测配及人工接种鉴定”等技术相结合的集成技术,充分利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快速实现了有利基因的增效、聚合和目标性状的突破性选择,保证选育出的自交系对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的高抗性和不良环境的适应性。

7.3 注重品种的商品性和商业价值

注重玉米品种的商品性选择。一个优良玉米品种不仅要求品种本身要高产、优质、抗病等,还要求在生产上的风险系数较小、种子芽势要强、商品性好,要有利于精包精播。同时要求种子生产上制种产量要高,以降低种子的生产成本,提高其商业价值。

7.4 严格定向选择,加强PH6WC 与PH4CV 的改良利用

PH6WC 与PH4CV 是近10 多年来外引系的典型代表,中国玉米主要生态区基本都在对其进行利用和改良,但各个生态区对其改良和利用的方法千差万别,成功的案例也履见不鲜。由于其在本生态区的表现各不相同,本文作者认为应重点选择本地优异抗源并合理导入利用,同时因地制宜地进行系统性的定向选择才是关键。

7.5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并导入本土优异抗源

因地制宜地依据本地生态气候条件,合理利用本土优异抗源,目的明确地导入到外引优良种质资源中,并持续不断地进行改良和创新利用研究,不仅可以在短期内选育出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同时从长期来看既能提升育种能力,也能建立针对本土较完善的育种结构和育种体系。

猜你喜欢

晚熟自交系种质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晚熟的记忆
晚熟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SRAP结合SSR标记分析油菜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干旱胁迫对4份玉米自交系生理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红锥种质早期生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