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结合白头翁汤灌肠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4-02-21庄绪军
庄绪军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 罹患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祖国医学理论则认为, 该病应当纳入至痢疾、便血及泄泻的范畴中来。有关该病的病机, 历代医学家的认识均是有所不同的。疾病发病初期, 患者可表现为急热、化脓性血痢、腹痛及发热等症状, 若是未及时对症状予以干预, 患者将表现为气血失调及脏腑功能受损等表现。从多年的临床经验诊疗上看, 不少作者认为该病与患者饮食或脾胃不足导致的情绪焦虑所致脾胃受损有关。最终机体的津液运行出现了湿热滋长, 最终致病[1,2]。本次研究则是将中医疗法引入其中, 探讨美沙拉嗪结合白头翁汤灌肠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120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试验对象, 选择单双号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60 例, 此次试验在2019 年2 月12 日~2020 年3 月20 日期间完成。观察组平均病程(19.98±4.13)个月;平均年龄(40.32±4.79)岁;病变位置:19 例累及乙状结肠及直肠, 10 例累及全结肠, 31 例累及左半结肠;性别:男33 例, 女27 例。对照组平均病程(19.57±4.46)个月;平均年龄(40.41±4.58)岁;病变位置:18 例累及乙状结肠及直肠, 11 例累及全结肠, 31 例累及左半结肠;性别:男34 例, 女26 例。两组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美沙拉嗪(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80148)治疗, 口服,4 次/d, 1 g/次。1 个疗程为2 周, 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白头翁汤灌肠治疗, 基础配方:6 g 生甘草, 30 g 白芍, 15 g 当归, 10 g地榆炭, 15 g 黄芩炭, 10 g 秦皮, 15 g 黄柏, 15 g 黄连,20 g 白头翁。对于便血者, 加用10 g 侧柏炭;对于热毒者, 加15 g 忍冬藤, 15 g 金银花。将上述所有药材熬制汤汁(去渣), 留取250 ml 汤汁, 加温38℃, 并装入消毒灌肠筒内, 肛管末端涂抹适量润滑剂, 连接一次性肛管, 深度15~20 cm, 缓慢插入后再注入结直肠。同时在注药后, 协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 抬高臀部, 适当时候可翻身, 促使肠液充分接触, 1 次/d。在治疗期间, 嘱咐患者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化的饮食为主。1 个疗程为2 周, 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中医证候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赋分标准, 将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分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及肛门坠胀,满分5 分, 分值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
1. 3. 2 肠黏膜征象评分 参照Mayo 评分标准, 将肠黏膜征象分为黏膜充血、黏膜水肿、黏膜溃烂、黏膜溃疡、炎性增生, 总分为0~12 分, 分数越高表示疾病越严重。
1. 3. 3 炎性因子 共包括3 项:TNF-α、IL-17、IL-1β。
1. 3. 4 临床疗效 判定标准[3]:显效: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糜烂消失、溃疡愈合, 大便常规检查呈阴性, 脓血黏液便、腹泻、腹痛症状消失;有效:结肠镜检查, 假息肉形成, 黏膜轻度炎症, 大便常规阴性, 症状消失;无效:大便常规、体征无任何改变。总有效率=1-无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6.0 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及肛门坠胀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x-±s, 分)
2. 2 两组肠黏膜征象评分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黏膜充血、黏膜水肿、黏膜溃烂、黏膜溃疡、炎性增生肠黏膜征象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肠黏膜征象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肠黏膜征象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黏膜充血 黏膜水肿 黏膜溃烂 黏膜溃疡 炎性增生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6.94±2.03 1.44±0.36a 5.78±1.87 1.51±0.43a 5.41±1.79 1.24±0.33a 4.67±1.73 1.22±0.29a 4.44±1.25 1.12±0.19a对照组 60 6.84±2.02 3.51±1.13 5.85±1.92 3.92±0.61 5.47±1.85 3.79±0.51 4.59±1.71 3.04±0.59 4.39±1.23 3.25±0.76 t 0.27 13.52 0.202 25.013 0.181 32.516 0.255 21.444 0.221 21.061 P 0.787 0.000 0.84 0.000 0.857 0.000 0.799 0.000 0.826 0.000
2. 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TNF-α、IL-17、IL-1β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x-±s)
2. 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57 例、占比95.00%, 显著高于对照组(50 例, 占比83.33%), 数据比较有意义(χ2=4.227, P=0.040<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当前随着人们饮食方式及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罹患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加。中医学则认为, 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痢疾等范畴。诱因与患者胃肠受损后, 导致脏腑气血闭塞, 最终出现肠络闭塞, 最终导致痰后湿生[4]。主要是因脏腑虚弱、七情不调、饮食所伤、感受外邪所致运化失司、脾胃虚弱, 加之血气相搏、瘀血阻络、气血停滞, 以大肠湿热瘀滞为主。也与患者自身脾胃受损, 导致腐坏成血的情况有关。故中医学中认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应当以通腑止泻为本[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更低, 分析原因如下:中药白头翁汤是在凉血止痢、清热解毒的基础上, 联合加入地榆炭、黄岑炭、黄连、白头翁、侧柏炭、忍冬藤、金银花等药物, 最终实现去腐生肌及化脓的治疗之功。应用后能够短时间内的缓解患者的泄泻之苦。其包含多种药材, 其中地榆炭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等功效;黄芩炭具有止血、清热燥湿等功效;秦皮具有清热燥湿功效;黄柏、黄连具有燥湿热功效;诸药合用, 可发挥凉血止痢、清热解毒功效。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分析, 白头翁汤能够促进免疫功能, 发挥愈合溃疡、抗炎、抗菌功效[6]。其中黄连能够发挥抗炎、抗菌及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效果;黄柏具有着促进胰腺分泌及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 还能够减低创面的渗液量, 同时也可发挥抗感染之功。方剂中的生甘草、白芍、当归、黄岑炭、黄莲、白头翁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灌肠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将药物直接送入病灶, 药物能够在肠道黏膜的吸收机制到达下静脉丛, 最终起到促进肠道免疫屏障重建的效果。研究中所应用的另一药物美沙拉嗪, 主要成分为5-氨基水杨酸, 其能够通过对肠黏膜前列腺素E 的合成起到抑制效果, 最终起到抗炎效果[7]。但是应用西药存在着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多, 增加药物抵抗和依赖性的效果[8]。从炎性因子的角度看, 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更低, 分析原因如下:在溃疡性结肠炎病变的过程中, 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浓度水平与疾病进展的严重水平密切相关。当微生物突破物理屏障时, 机体的免疫系统将被激活, 这将导致机体的效应细胞产生炎性因子, 最终导致局部炎性反应加重。有研究结果显示, 白头翁汤灌肠能够降低机体的炎性反应因子水平, 利于组织重建和修复[9]。分析其可能的机制与黄柏、黄连及白头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同时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本身肠道菌群失衡, 这又将导致机体促炎细胞分泌失衡, 应用该药物灌肠后能够起到良好的调节效果[10,11]。而当应用白头翁汤后, 患者机体内的炎性因子减少, 分析原因为该药物进入人体后, 可减少肠内致炎因子的释放, 最终达到治疗效果。从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上看, 脾胃功能失司为脑-肠轴功能紊乱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而脾胃又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病机之本。应用白头翁汤治疗能够起到从脾胃的角度进行调理, 最终起到祛除肠道湿热毒邪, 改善患者肠道相关症状的效果。分析原因白头翁汤灌肠方式起效原理可能与肠轴理论以及中医“上病下治”理论有所关联。因此通过调理患者的脾胃,能够达到肠道调节的效果[12]。从临床疗效上看, 表现为观察组更佳, 分析原因与两药联合应用安全性佳, 同时两药的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不同, 可协助提升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美沙拉嗪结合白头翁汤灌肠能够降低局部炎症反应, 减轻结肠黏膜损伤, 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