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2024-02-21宋伟王恩华
宋伟 王恩华
纵隔肿瘤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多见的胸部病变, 可分为转移肿瘤、原发肿瘤, 原发性纵隔肿瘤临床症状有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疲倦、胸痛、咳嗽等, 若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伴随近些年临床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 许多还没有临床症状的纵隔肿瘤患者均得到确诊, 原发性纵隔肿瘤不论属于良性肿瘤还是属于恶性肿瘤病变, 只要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情况或者未转移到远处, 就必须尽早以手术进行探查、治疗, 争取早日、彻底将肿瘤清除[1,2]。临床对原发性纵隔肿瘤通常采取手术治疗, 特别是开胸切除术, 其治疗通常是按照患者肿瘤大小、位置、四周重要器官相对位置、外部的侵袭程度等对手术路径进行选择, 切口的选择原则是充分暴露肿瘤, 切口在患者胸骨正中或胸部的外侧, 该治疗方式虽然能够彻底切除病灶, 但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 还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对患者术后康复会造成不利影响[3,4]。伴随临床微创技术的持续发展,给予患者经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5], 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基于此, 本研究对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纵隔肿瘤80 例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给予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纵隔肿瘤8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0 例。对照组男15 例, 女25 例;年龄33~70 岁, 平均年龄(51.47±6.88)岁;肿瘤的直径在1~7 cm, 平均肿瘤的直径(3.98±1.66)cm;其中12 例后纵隔肿瘤、18 例中纵隔肿瘤、10 例前纵隔肿瘤。研究组男14 例, 女26 例;年龄34~70 岁, 平均年龄(51.99±6.92)岁;肿瘤的直径在1~8 cm, 平均肿瘤的直径(4.01±0.69)cm;其中13 例后纵隔肿瘤、16 例中纵隔肿瘤、11 例前纵隔肿瘤。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均符合《胸外科手术学》中原发性纵隔肿瘤疾病的诊断标准[6];②认知功能正常;③病理组织活检后确诊;④本研究患者、家属均清楚且愿意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肾、肝、心等病变, 肢体障碍[7];②对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者;③妊娠期女性;④临床资料不全。本次的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 3 方法 手术前护理人员需清点手术所需的物品且做好记录工作, 对患者生命体征、输液情况进行观察,且按照手术的情况对显示器、冷光源、无影灯进行调节, 台上所需的物品及时进行传递。对照组以传统开胸手术实施治疗, 实施手术治疗之前需给予患者全麻,术中帮助患者选择仰卧位, 在患者前胸的中央作一个手术切口, 或者在其左右侧胸壁外侧部位作切口, 使患者的胸腔充分暴露出来, 再根据患者病灶组织四周将粘附组织慢慢分离开, 完全切除纵膈肿瘤, 最后常规闭合胸腔且进行相应的引流操作。研究组开展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主要是通过双腔气管插管进行治疗, 首先给予患者静脉全麻, 对其健侧进行单肺通气, 且按照患者肿瘤的位置采取合适体位, 前纵隔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需适当将其患侧抬高;中、后纵隔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主要选取健侧卧姿势, 腋中线6~8 肋间为观察孔, 通过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探查患者的病灶, 对病灶和四周组织间关系进行明确, 然后按照患者病灶的情况将3~6 肋间当作主副操作孔, 依次打开病灶表面的纵隔胸膜、病灶包膜, 再利用抓钳牵引病灶,使其从包膜中剥离, 游离囊壁且将其完全切除, 主要的血管、相连神经、病灶蒂部需进行结扎, 再采取钛夹钳进行钳夹之后将其切断。胸腺瘤患者需重点清扫心膈角脂肪、肺门、颈根部等位置;病灶属于神经来源的患者需先通过钛夹夹闭病灶远近端的神经, 将神经切断之后再帮助患者切除病灶;病灶较大、病灶严重粘连四周组织的患者, 需利用胸腔镜直视开展小切口手术治疗, 选择与患者病灶靠近的套管口, 延长切口,再切除病灶, 术后需给予患者常规引流管。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炎症因子, 包括TNF-α、CRP、IL-1β、IL-6。③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 包含社会交往能力、精神情况、心理情况, 各项目评分在0~100 分,其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的质量也越好[8]。④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切口感染、轻微声嘶、饮水呛咳)发生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x-±s)
2. 2 两组炎症因子对比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TNF-α、CRP、IL-1β、IL-6 水平比对照组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对比( ±s)
表2 两组炎症因子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TNF-α(pg/ml) CRP(mg/L) IL-1β(pg/ml) IL-6(pg/ml)研究组 40 50.32±5.26a 7.82±0.76a 49.32±13.63a 49.32±22.75a对照组 40 78.29±5.83 10.26±1.11 65.43±17.45 91.41±37.02 t 22.539 11.471 4.602 6.126 P 0.000 0.000 0.000 0.000
2. 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社会交往的能力、精神情况、心理情况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x-±s, 分)
2. 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后,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情况[n(%), %]
3 讨论
原发性纵隔肿瘤通常和机体后天性的囊肿、肿瘤形成、先天发育存在异常等相关, 所包含的种类较多,如胸腺肿瘤、神经源性肿瘤、淋巴瘤、原发性囊肿等[9]。如今, 临床通常给予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手术治疗, 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有一定的差异, 所以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增强患者的预后。为此, 本文对本院收治的原发性纵隔肿瘤80 例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说明以经胸腔镜微创手术开展治疗可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引流、住院时间, 且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手术切口, 还可降低出血量。究其原因,可能是临床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大部分选择传统的开胸手术, 此治疗方法的术野较为清晰、开阔, 但是手术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 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会产生影响[10]。近几年, 伴随微创技术持续、迅速发展,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采取经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该手术的创伤较小, 能够保护正常的器官、组织, 且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的出血量, 术后患者可快速恢复, 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11]。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TNF-α、CRP、IL-1β、IL-6 水平比对照组低;说明原发性纵隔肿瘤采取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可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相关研究中发现, 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手术创伤、术中麻醉均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特别是术中的创伤。与传统手术相比, 经胸腔镜微创外科手术能够有效减少对患者胸部组织器官带来的不良影响, 对患者术后免疫系统的恢复有良好促进作用, 进而可有效减少机体的炎性反应情况[12,13]。虽然给予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价值较高, 但是需对其禁忌证、适应证严格掌握, 确保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得到提升[14]。患者开展胸腔镜手术治疗之前, 首先要对肿瘤大小、位置、包膜的完整性进行明确, 且确定血管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外侵情况存在等, 从而确定是否可给予患者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通常情况如果患者肿瘤的边界比较清晰、包膜完整, 属于良性肿瘤, 即可采取胸腔镜手术[15-1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社会交往的能力、精神情况、心理情况评分比对照组高;说明原发性纵隔肿瘤采取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在可视、视野清晰等条件下开展手术, 可将患者瘤体病灶有效剔除, 不仅能使子病灶精准切除, 还能对正常的组织进行有效保护, 且不会使患者受到较大的创伤, 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进而可帮助患者增强生活的质量[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说明原发性纵隔肿瘤采取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可减少患者产生并发症的几率。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操作比较简单,能够通过胸腔镜准确定位肿瘤的大小、位置, 操作的准确性更高, 可降低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且能有效防止患者胸腔内的其他脏器暴露, 可有效剔除肿瘤的同时降低机体应激反应, 帮助患者有效改善各种临床症状, 进而能有效减少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轻微声嘶、饮水呛咳等一些并发症情况[20-22]。
总之, 原发性纵隔肿瘤采取经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 可改善患者的炎症情况, 促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恢复健康, 提高生活的整体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