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

2024-02-21苏醒余洋王洁孙军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分者病耻关怀

苏醒,余洋,王洁,孙军

(南阳市中心医院 神经介入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由于脑供血中断所致脑组织出现坏死或软化的脑部疾病,中青年ACI发病率占全部ACI的10%~1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存活者中60%~80%会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15%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还可能面临工作、受教育机会的丧失[1]。自我感受负担是指由于自身疾病或照顾需求对他人产生的移情担忧,可引起内疚、抑郁等负面情绪,ACI患者自身出现负面心理状态,可加重自我感受负担,增加家庭负担,导致生活质量较差[2]。改善自我感受负担可影响医学应对方式,这对改善患者预后、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目前中青年ACI患者群体中自我感受负担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分析中青年ACI患者群体中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中介模型分析病耻感在自我感受负担、医学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以期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6例中青年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8例,女88例,年龄18~59(41.96±8.11)岁,体重指数18~26(21.96±1.62)kg·m-2。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符合ACI诊断标准[4],且经颅脑CT等检查确诊;年龄划分符合WHO对中青年划分标准[5];首次发病。排除标准:合并脑出血者;伴有重要器官疾病者;精神疾病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意识障碍者;合并血液疾病、恶性肿瘤者。

1.2 研究方法

(1)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临床资料,由神经科医护人员采用一致性语言对符合纳入标准患者进行问卷填写指导,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家庭收入状况、照顾者健康状况等。(2)自我感觉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采用SPBS评估自我感觉负担,包括身体负担(共3个条目)、情感负担(共4个条目)、经济负担(共3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为50分,分值越高则自我感觉负担越严重[6]。(3)家庭关怀度量表(family APGAR index,APGAR):采用APGAR评估家庭关怀度,包括5个条目,采用Likert 3级计分法计算,总分为15分,7~15分定义为家庭功能良好,否则定义为中重度障碍[7]。(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包括3个维度、10个条目,分值>50分定义为社会支持良好,否则定义为社会支持低下[8]。(5)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tigma scale for chronic illness,SSCI):包括24个条目,总分为120分,分值越高则病耻感越重,本研究依据既往研究结果以70分为分界标准[9]。(6)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包括26个条目,总分为80分,分值越高则生存质量越好,本研究依据既往研究结果以60分为分界标准[10]。(7)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包括12个条目,总分为60分,以34分为分界水平,分值越高则恐惧疾病进展程度越严重[11]。(8)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包括 3个维度:屈服、回避、面对,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总分为8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越倾向于采用该种方式应对[12]。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不同临床资料特征者SPBS评分,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PBS评分的影响因素。(2)分析SPBS评分与APGAR、SSRS、SSCI、WHOQOL-BREF、FoPQ-SF、MCMQ相关性。(3)建立中介模型并分析病耻感在自我感受负担、医学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自我感受负担情况

186例中青年ACI患者SPBS平均(36.24±5.63)分,其中身体负担平均(10.32±2.14)分、情感负担平均(14.03±2.63)分、经济负担平均(11.89±1.26)分。

2.2 不同临床资料特征者SPBS评分

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者SPBS评分高于≥5 000元者;子女或其他为主要照顾者SPBS评分高于配偶为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低下者SPBS评分高于良好者;无生活自理能力者SPBS评分高于有生活自理能力者;对疾病认知情况无认知者SPBS评分高于有认知者;家庭关怀度轻重度障碍者SPBS评分高于良好者;有饮酒史者SPBS评分高于无饮酒史者;不同心理辅导需求者SPBS评分:从不>很少>有时>经常;照顾者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者SPBS评分高于良好者;疾病进展恐惧水平>34分者SPBS评分高于≤34分者;慢性病病耻感>70分者SPBS评分高于≤70分者;不同医学应对方式者SPBS评分:屈服>回避>面对;生存质量≤60分者SPBS评分高于>60分者(P<0.05)。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资料特征者SPBS评分比较分)

2.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PBS评分的影响因素

以中青年ACI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为因变量,将2.2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见表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生活自理能力、照顾者健康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进展恐惧水平高、家庭关怀度、慢性病病耻感、医学应对方式、生存质量为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

表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PBS评分的影响因素

2.4 相关性分析

Pearson法分析SPBS评分与APGAR、SSRS、WHOQOL-BREF、面对维度评分呈负相关,与SSCI、FoPQ-SF、回避维度、屈服维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ACI发病机制可能与颅内/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斑块所致血管狭窄有关,临床常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以实现再灌注,改善脑缺血状态,但部分患者治疗后仍存在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临床常用SPBS评估自我感觉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186例中青年ACI患者SPBS平均(36.24±5.63)分,与既往研究[13]相似。ACI需长期治疗或护理,让中青年患者产生内疚、自责感等负面情绪,同时由于疾病影响,其未能进行正常生活或工作,促使其自我感受负担加重。中青年ACI患者处于人生发展关键阶段,ACI发生促使其由保护者、照顾者等角色转变为受保护者、被照顾者,角色转变促使其产生自我贬值等情绪,进一步加重自我感受负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生活自理能力、照顾者健康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进展恐惧水平、家庭关怀度、慢性病病耻感、医学应对方式、生存质量为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中青年ACI患者由于脑出血或脑梗死出现意识肢体、吞咽等功能障碍,并伴随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若主要照顾者为子女或其他,患者易产生挫败感,出现自我感受负担;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调节自我身心状况,而社会支持低下者自我调适途径较少,易出现负性情绪,引起自我感受负担[14]。本研究发现家庭关怀度中重度障碍者SPBS评分高于良好者,进一步分析发现SPBS评分与APGAR呈负相关,提示家庭成员关怀程度越高则自我感受负担越小。ACI患者自我感觉负担较高,家庭成员更关注患者所面临的痛苦,给予更多情感支持,而情感支持常常大于朋友帮助、患者自我鼓励,可缓解其心理压力,减轻其心理负担。本研究发现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者SPBS评分高于≥5 000元者,这与既往研究结果[15]相近。由于ACI发生导致患者未能及时重返工作,无法承担原有家庭责任,而治疗费用、收入较低等促使其产生内疚、自责等负面情绪。本研究中照顾者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者SPBS评分高于良好者,照顾者在自身健康不佳时仍需照顾患者,这会给被照顾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病病耻感>70分者SPBS评分高于≤70分者,生存质量≤60分者SPBS评分高于>60分者。慢性病病耻感水平升高可降低患者生存质量,而中青年患者在面对疾病时,更易产生自我贬低、逃避等心理,从而消极应对[16]。易梦思等[17]研究表明中青年ACI患者疾病进展恐惧水平较高。本研究发现疾病进展恐惧水平>34分者SPBS评分高于≤34分者,与上述研究报道结果相似,同时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医学应对方式中屈服者SPBS评分高于回避者、面对者。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中青年ACI患者担心疾病再次复发,长期或过度恐惧已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促使其难以树立信心。本研究发现SPBS评分与APGAR、SSRS、WHOQOL-BREF、面对维度评分呈负相关,与SSCI、FoPQ-SF、回避维度、屈服维度评分呈正相关,提示自我感受负担与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水平、病耻感水平、生存质量、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医学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临床干预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与病患沟通、交流,鼓励其主动寻求社会、家庭支持,提高其应对疾病能力;(2)指导照顾者照护技能,提高照顾者照护能力,由身体状况较好的家人照顾患者;(3)针对性心理疏导,提高家庭关怀度,建立良好家庭环境;(4)加强脑卒中相关知识宣教,促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发展规律,降低病耻感水平;(5)医护人员采取渐进式结构访谈,探讨患者在不同阶段应对自我感受负担的策略,组织护理人员、患者、照顾者三方会议,协助制定可接受的、有效的干预方案,以减轻自我感受负担。

4 结论

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生活自理能力、照顾者健康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进展恐惧水平、家庭关怀度、慢性病病耻感、医学应对方式、生存质量为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可依据上述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轻自我感受负担。

猜你喜欢

分者病耻关怀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泌尿外科门诊早泄患者的病耻感调查研究
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治疗及生活能力影响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使用中药外洗方法的护理研究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人格的相关分析
甲状腺微小癌与良性结节性病变的超声及超声弹性声像图特点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