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4-02-21陈德才胡威龙王高尚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周径术式清除率

陈德才,胡威龙,王高尚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血管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由血液异常凝结于下肢深静脉而诱发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达1.0%,且具有逐年上升趋势[1-2]。急性期(<14 d)下肢DVT患者常表现为下肢肿胀、静脉溃疡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3-4]。临床治疗急性下肢DVT主要采取手术取栓、抗凝、导管接触性溶栓等方式,目的在于及时有效清除血栓,恢复静脉通畅,预防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发生。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与经皮人工血栓抽吸(manual aspiration thrombectomy,MAT)是治疗急性下肢DVT的两种常见术式,其疗效均得到临床证实,但究竟哪种方式疗效更好,更有利于患者预后,目前尚无统一意见[5-6]。本研究旨在观察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与MAT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两种术式血栓清除率及对患肢情况与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前瞻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选取标准

入选条件:(1)符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7]中下肢DVT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2)初次且为单下肢血栓;(3)血栓类型为中央型或混合型;(4)近3个月内未使用过抗凝药物及激素类药物;(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1)对比剂过敏,抗凝、溶栓禁忌者;(2)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3)患肢严重感染者;(4)合并难治性高血压者;(5)有肿瘤、妊娠期及血栓家族史者。

1.3 手术方法

患者平卧,患肢足背静脉穿刺采用碘佛醇进行深静脉造影,明确血栓部位、血栓范围和血管阻塞程度,常规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观察组行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患者取俯卧位,给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消毒铺巾。超声定位患肢腘窝位置以Seldinger术进行穿刺置入6F鞘管,确认双侧肾静脉开口状态,置入泥鳅导丝,并将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沿血管走行引导至血栓段,开启喷射模式,以尿激酶与生理盐水混合液喷刷血栓,直至血栓浸渍、软化,将喷射模式调至抽吸模式进行抽吸治疗,治疗结束后常规留置溶栓导管,根据髂静脉受压及堵塞程度确定是否进行球囊扩张术。对照组行MAT术,取位、麻醉方式同观察组,将导丝、导管置入血栓段远心端,并观察血栓情况。沿着导丝引入8F指引导管,连接人工注射器,反复抽吸血栓。治疗结束后辅助治疗同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血栓清除率:术后根据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级,共3个等级。对比剂无滞留,阻塞段血流通畅,血栓清除率>95%为Ⅲ级;50%<血栓清除率<95%为Ⅱ级;血栓清除率<50%为Ⅰ级。Ⅱ级、Ⅲ级计入有效血栓清除率。(2)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支架置入率、置管取栓时间、住院时间。(3)患健肢周径差: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7 d测量髌骨上缘20 cm与髌骨下缘15 cm周径,以此计算患健侧大腿周径差与小腿周径差。(4)凝血纤溶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7 d采集患者肘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血浆,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水平。(5)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穿刺点血肿、发热、二次手术、皮下瘀斑等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血栓清除率

观察组血栓清除率(92.11%)高于对照组(73.68%)(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栓清除率比较[n(%)]

2.2 手术相关指标

两组手术时间、支架置入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取栓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3 患健肢周径差

两组患健侧大腿与小腿周径差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两组患健侧大腿与小腿周径差均较术前减小(P<0.05)。术前两组患健侧大腿与小腿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观察组患健侧大腿与小腿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健肢周径差比较

2.4 凝血纤溶指标

两组FIB、D-D水平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两组FIB、D-D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前与术后各时间两组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凝血纤溶指标比较

2.5 术后并发症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下肢DVT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认为与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等有关,好发于下肢制动患者以及存在髂静脉受压患者[8]。DVT脱落可引发肺动脉栓塞,导致肺动脉高压、器官组织缺氧等,造成患者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9]。因此,及时诊断与治疗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预后,降低血栓复发具有重要作用。急性下肢DVT治疗方式有保守治疗、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等,随着介入技术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主流治疗方式[10]。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与MAT术均属于介入疗法,凭借着快速有效清除血肿,可减少溶栓时间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11-12]。但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劣,究竟哪种更具优势临床尚无统一意见。

MAT是临床常用术式,其作用机制在于利用抽栓导管及针筒器械产生负压,以此来抽取血栓[13]。有研究表明,MAT能快速开通堵塞血管,改善患肢血液灌注,治疗中央型DVT安全有效,且费用远低于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较适用于经济条件有限与设备条件不足的基层医院[14]。但MAT也存在血栓清除不彻底、术后易复发、更换鞘管可能导致血栓脱落等缺陷。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的工作原理为利用流体力学的冲刷与抽吸模式来击碎并抽吸血栓,操作简便,血栓清除率更高,治疗时间短,但临床费用较高,且吸栓容量受限,也可能引起溶血、心动过缓、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置管取栓时间短于对照组,与王蒙等[15]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了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在血栓清除效果与置管溶栓时间上更具优势。从手术安全性上看,观察组并发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钟胜[16]研究结果则显示AngioJet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MAT组,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与其结果存在细微差异,可能与选取的样本量不同有关。由此可见,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与MAT两种术式治疗安全性相当,但需要注意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选择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另外,本研究还显示,术后3、7 d两组患健侧大腿与小腿周径差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大,可见两种手术方式均能缓解下肢水肿,但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优势更明显,这可能与该术式血栓清除率更高和及时解除了静脉高压有关。

FIB是一种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也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其水平升高则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可促进血栓形成,加剧急性下肢DVT的危险性。D-D是一种由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后产生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也是直接反映凝血酶生成的敏感指标,其含量在急性血栓发生时可明显增加[17]。因此,FIB与D-D不仅可用于血栓的早期诊断,也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与预测疾病复发的风险。为了进一步探究两种术式的疗效,本研究对FIB与D-D水平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术前至术后7 d两组FIB、DD水平持续下降,但术后3、7 d两组FIB、DD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以改善凝血纤溶指标,有利于疾病转归,这可能与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MAT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清除血栓和降低血栓负荷有关,但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4 结论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与MAT术治疗急性下肢DVT均安全可靠,都有助于改善凝血纤维指标,但前者血栓清除率更高,置管取栓时间更短,更能改善患侧下肢水肿症状。但在术式选择时,要结合患者经济状况以及病情权衡利弊。另外,本研究尚存不足,如样本量较小,缺乏对远期疗效的观察,后续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周径术式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止血带个性化压力值在下肢手术中的探讨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血液透析滤过中前稀释和后稀释的选择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