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

2024-02-21吕恒江沛权陈子立

中国市场 2024年4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

吕恒 江沛权 陈子立

摘 要:近年来,由于人口红利的减少,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过去几十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是国家经济的支柱。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业正在重新回归,而发展中国家则利用自身的低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随着全球化进展的加快,我国制造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升级时期。数字经济的出现,不仅给了制造业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也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变革,使得制造业的发展更加具有活力和可持续性。因此,深入探索和分析数字经济如何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級尤为重要。文章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如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并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数字经济向中国制造业的渗透、转型和升级三个方面,更好地指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为此,基于技术创新的效果的影响,建立了一个机理分析框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探究数字经济如何推动这些领域的转型,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领域的发展。经过深入分析,文章总结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措施,采取多维度的数字经济布局,制定不同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数字经济;中国制造业;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4-0179-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4.045

1 数字经济向中国制造业的渗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信息网络和数据要素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数字经济已深入各行各业,不仅在大中型企业中普遍存在,而且在全国范围内的每一个角落都受益于这一先进的数字化转型,为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 总体产业数字规模化渗透

数字经济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制造业。其不仅在内部,而且在外部,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信息网络,使得政府、企业、学者、研究机构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促进了人才、科研、创新等资源的整合,并促进了制造业的关键技术的突破。长三角地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汇聚了多家国内顶尖的科学研究机构、制造业创新中心、优质高校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努力,打造出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产业生态系统,其中最先进的是万吨级熔体直纺生产线,使得研发成果得以迅速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的升级[1]。对“外”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海外的数据、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体系,从而显著提升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的速度。东风公司通过工业互联网构建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新型制造体系,搭建全球网络化协同研发平台,整合国内外各方资源[2],在武汉已经建成多个智能化工厂,包括东风日产云峰工厂、岚图工厂等,全面运用虚拟仿真等先进生产管理系统技术,实现系统自动排查、质量在线检测、智慧物流仓储,让新车生产储备周期缩短20%,工艺设计成本下降15%,新品质量提升13%[3]。

在数字经济的渗透下,制造业的数字基础设施迅速发展。这些基础设施既有传统的物理设施,也有新兴的网络和平台。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大量更换的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的比重大幅度增加。

1.2 制造行业数字化的推动

1.2.1 政府主导

当前,中国的制造业正在经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种是由政府牵头,各方参与,专注于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并推动前沿技术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政府应当在平台的建立过程中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并且鼓励跨界的科研合作,以实现协同创新,从而有效地减少科研与市场之间的脱节。此外,应当重点投入共性技术及未来竞争的前沿技术,以期达到企业主导的目的,并在此过程中取得突破。为了实现“创意—研发—扩散市场化”的整体创新,政府必须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开放式创新平台,既考虑到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发展,又考虑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以及市场的需求,并且整合多方资源,以期解决共性技术问题。

1.2.2 企业主导

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跨越地域和文化的开放式平台,汇聚了各类学术机构、大学、自由开发者、中小企业和消费者,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了全球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激发了创新主体的互联网思维,推动了前沿的预测,促进了协作的发展,增强了各方的竞争优势,最终提升了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这种模式在我国的制造业中非常普遍,通常由行业领导者建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来促进大型公司的创新,并帮助中小型公司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该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在新的模式下,通过重新设计系统创新模式,实现战略定位;鼓励创新主体之间的自发联系,让创新元素可以自由流通,使系统架构的操作变得更加简单。此外,还可以实现与市场需求的完美匹配,让创新主体之间广泛交互,从而提升创新的价值和创造力。

1.3 制造业数字化的协调推进

东北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先进的制造业,是我国工业体系的核心支柱,拥有众多知名的老牌企业,如一汽、鞍钢、沈阳机床等。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许多东北地区的制造企业仍未能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东北地区在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的推动下,积极开展与国内智能制造专业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利用“工业云”服务平台等先进技术[4]REF_Ref3_3472\n\h,为当地的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大幅度提升了经济发展的效率。经过各界的不懈努力,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制造业数字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日益缩小。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渗透,它已经成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为各行各业和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

2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

为了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环保制造和服务制造,以实现产业的全面提升,提升制造业的整体效率。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正在从过去的低成本、低消耗、低污染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走上一条更加智慧、更加绿色的道路。文章将探究数字经济如何有效提升制造业领域的效率。

2.1 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智能化

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传统制造业走向更先进的中高端产品。这种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而且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成本,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市场效率,让企业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并将其精细加工,最终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给产业链的下游企业。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网络销售渠道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不仅可以有效地缩短销售周期,也可以显著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新的组合模式正在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不仅改变了市场的格局,而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而使得竞争更加激烈,旧的商业模式逐渐被淘汰。

2.2 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对环保的影响

数字经济的创新技术不仅为制造业的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保。然而,这种技术的发展却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不仅让生产要素变得更加数字化,而且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从而推动“节约型”的实现。另外,数字经济技术的应用不断发展,其应用和处理也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企业通过数字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且获得更多的收益,但是也带来了更大的能源消耗压力。由于能源的价格不断上涨,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更多的资源被浪费,甚至被滥用。通过使用“日间+夜间”,日间的经济活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夜间的经济活动也有所增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完整的全时经济模型。然而,这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也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消耗,使得电力需求迅速攀升。数字经济的发展将面临更多的能源需求,但也有望实现节约和减少能源的目标。

2.3 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服务化

数字技术的不断深化为新兴行业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推动着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平台经济是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型社会生产组织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也推动了经济发展。通过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多种交互方式,已经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这对于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而这些平台组织,也正是在经济循环和周转过程中,与其他主体建立起多样的经济互动关系,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不仅积极地参与到产品的制造过程中,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的变化,从而更快地获取市场的反馈。这样,原本被忽视的小众需求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过去,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能按照“二八定律”的规则来进行,把资源集中在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上。

数字经济的进步,商品的展示和搜索成本大大降低,使得消费者能够轻松地找到其想要的且价格实惠的商品,这使得企业能够拥有更多的灵活性,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通过庞大的用户群体,平台企业可以精准地捕捉到消费者的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其购物偏好,根据这些信息,不仅可以推出更多的普通人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推出更多的适合特定群体的产品和服务[5]

3 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资源要素和市场需求三大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中国制造业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从而为中国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3.1 我国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正在努力实现从传统的物理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以应对来自发达国家的高端技术封锁和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竞争,并大力投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数字化转型是一种重大的技术革新,可以帮助企业从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为更加高效、精准的信息处理,从而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程序,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神经元网络等前沿技术在近年来稳步推进,智能化转型已经深入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不仅拓宽了机器的应用范围,而且让其拥有更强大的自主性,可以根据需要做出更加精准的决定,从而为企业带来更高效的生产效率。当前,仅有少数几家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达到了半自动化的水准,但是要真正实现全面的自动化生产,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由于技术的发展,国内的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2 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系

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地都在积极推动工业技术的创新。为此,中国也抓住机遇,大力投资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培育计算机技术与复合型人才,并且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构筑一系列开放性的创新平台,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终实现中国的制造强国梦。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朝着更高的效率、更高的价值和更先进的技术方向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劳动生产率、产业增值率,也体现在高科技产业的比重。本小节基于技术创新、资源要素和市场需求,探讨中国制造业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转型升级,并提出了三个关键原则:

一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卡萝塔·佩蕾丝的技术-经济范式理论指出,在这种模式下,创新可分为四种:增量创新、突破性创新、新技术系统及其他形式的技术-经济转型[6]。

二是大数据为21世纪“新石油”的推行奠定基础[7],數字经济的数据要素已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能源革新的重要动力。其不仅可以有效整合了新技术、人力资源等,而且有效地改善生产流程,从而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效率。

三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以中国的制造业受益于信息网络的推动,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市场的多样性,实现产品的高质量、高可靠性,并且在满足消费者、投资者、贸易者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资源要素和市场需求这三大因素不断完善,焕发出新的活力,共同推进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3.3 数字经济和制造业的创新效率

创新的效率不仅取决于速度和质量,更取决于其可持续性。通过运用开放性和分散性的创新模式,结合现代科技,如互联网和信息传输,有效地整合多种创新资源,提升生产效率,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创新速度看,随着网络平台的普及,不仅打破了物理距离的限制,而且吸引了全球的创新资源,使得制造企业能够更快地将复杂的任务分发给合作伙伴,从而大大加快了技术创新的进程。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如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平台,也为企业提供了可重用的解决方案,以及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得企业能够更快地实现增量创新和动态建模。随着新一代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在制造业创新领域的应用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引发了众多制造企业的模仿,纷纷从购买硬件转向租用数字基础设施上的服务,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到开放式创新和分布式创新中,加快创新的步伐。

从创新质量看,通过采用新的创新模式,制造企业可以有效地筛选出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用各种创新平台的综合评估,来实现对不同类型创新的灵活应对。随着各种创新主体的涌现,制造业的创新活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科研机构以深厚的理论功底,提供了突破性的创新思路,而企业的实践则为增量创新提供了可能性;技术公司的参与将互联网元素融入创新之中,而消费者的参与则让新的产品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采用开放、灵活的创新模式,使得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更紧密,有助于推动市场的整合,并且提升创新的效率。

4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的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时代,必须加强对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以提升其基础能力。为此,需要积极推动开放式、分布式和网络化的协作研发模式,以弥补中国制造业在核心算法、关键设备、高端芯片和基础元件等领域的不足。在提升基础能力方面,要继续鼓励企业和机构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经费、项目和人员投入,同时注重从成果转化和信息技术利用两方面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继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研发投资在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是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的基础,也是实现其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应当积极投资研发,并且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研发资金的合理使用,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是政府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并给予其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低息贷款、共同投入以及风险共担,来激励企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促使其加强自主创新,并且积极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

三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大智移云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8],必须加强对它们的利用,并将其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研发工具,从而提高研发的效率,减少研发的成本,这有助于推动新知识、技术以及产业的诞生,从而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的推动作用。

四是推动研发成果的转化,这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实施科技成果的权属改革、实施区域的奖励政策、允许科研人员以“技术股+现金股”的方式拥有股份,建立一个基于市场机制的创新社区,并建立一个以价值观念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5 结论

未来三十年,中国的数字经济方式将迎来全面的发展,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将更加成熟,并且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国力的提升,西方国家正在采取措施对中国的技术进行限制,这就意味着传统的引进—吸收—模仿—创新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市场环境,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来促进中国的自主创新。为此,必须牢牢把握两个重要的方面来实现目标。

一是强化基础。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经济在不断推进发展,这一过程要求深入探索基础理论、前沿理论、跨学科的复合研究,以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为了迎接全球最前沿的科学挑战,不仅要拓宽智能、量子计算、优化芯片等领域的研究,而且要深入探索智能科学、生命科学、自然科学、认知科学以及社会学的交叉与融合,以期望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二是全面布局,利用社會主义制度的高效性,以及开放型、分散型的创新模式,从上而下推动创新平台的建立、多元人才的培育、区域的保护、科学成果的转化,并采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政策支持等措施,支持重要的技术研究。为了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创新,必须加强对区域、伦理规范、行业标准等方面的监管,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以及技术-经济范式的平稳转换,从而成为技术革命传播的重要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张艺帅,方辰昊.京津冀与长三角区域城市创新合作网络研究——基于电子信息专利合作的实证对比[R].重庆: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9:1-9.

[2]彭健.加快推进我国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建议[J].互联网经济,2022(6):42-45.

[3]吴曈.研发周期从36个月缩短至24个月,东风公司加速拥抱数字化[N].长江日报,2021-11-20.

[4]李伯虎,柴旭东,张霖,等.智慧云制造:工业云的智造模式和手段[J].中国工业评论,2016(3):9.

[5]王希.信息素养教育在Web 2.0环境下的长尾效应[J].图书馆杂志,2010(3):32-35.

[6]郭晓杰,刘文丽.科技创新、金融资本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研究综述——兼论卡萝塔·佩蕾丝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0):11-16.

[7]王寅.大数据,未来的“新石油”[J].中国报道,2013(2):74-75.

[8]刘正农.读懂“物云移大智”[J].海峡通讯,2015(8):32-33.

[基金项目]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家庭教育课题“人工智能助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项目编号:ZHGC50162);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区域改革发展研究所经济研究中心课题“人工智能与经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JYJ00105)。

[作者简介]吕恒(1995—),男,汉族,湖南长沙人,广州华立学院博士生在读,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金融脆弱性分析;江沛树(1999—),男,广东茂名人,本科,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和乡村振兴;通讯作者:陈子立(1996—),男,汉族,广东江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国际关系。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
数字化—数字经济及其它
数字经济环境下中国跨境贸易税收问题研究
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及政策建议
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税法的改革
国外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实施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