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中和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路径及策略

2024-02-21赵秀娟

中国市场 2024年5期
关键词:绿色技术碳中和粤港澳大湾区

摘 要:文章從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公众环境素质、环境制度、对外贸易等视角提出了碳中和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路径,并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提出了碳中和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策略。

关键词:碳中和;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5-000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5.002

1 引言

“碳中和”是人类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它代表的是一种以减少二氧化碳为目标的环保运动,并日渐成为绿色发展的标准。2020年9月,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之后,“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均出现在2021年和2022年的政府报告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中国第一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理应在实现绿色发展方面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文章以实现“碳中和”为背景,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与策略,对于推动我国粤港澳地区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2 碳中和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

研究碳中和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问题的重点在于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学术界公认的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包括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公民环境素质、环境制度、对外贸易、城市化等,以下逐一进行论述。

2.1 经济规模

环境质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认为,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环境恶化,所以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降低经济增速,实现零增长。Grossman和Krueger在1991年将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这是学术界关于经济增长对环境影响的较早研究。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GDP从2019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1年的12.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约14.5%,这势必带来碳排放量的增加。

2.2 产业结构

从生产角度分析碳排放,最为基础的因素就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不同的产业结构代表着不同的碳排放强度,一般来说,第一产业的碳排放强度最小,第二产业的碳排放强度最大,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带来碳排放的变化。就广东省而言,赵秀娟和张捷在2015年基于绿色索洛模型,从机理上论证了在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碳排放量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效应将导致碳排放强度、碳排放量的增长率不断下降,从而出现碳排放强度、碳排放量的两条倒“U”型曲线,并且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2.3 能源结构

能源结构指各种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由于不同能源的碳排放因子不同,因此,能源结构会影响到碳排放量。能源结构包括能源生产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生产结构主要取决于能源禀赋和能源开采政策,能源消费结构则与能源生产结构、能源价格、能源消费政策、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有很大关系。尽管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但化石能源占比仍然超过60%,能源强度是东京湾区的2.3倍、旧金山湾区的1.4倍,节能降耗空间巨大。

2.4 技术进步

由于技术进步并不是以碳排放强度作为衡量标准的,因此,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不确定,包括正向和反向两个方面,总的效果取决于技术进步的性质。绿色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根本手段,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低碳领域的绿色技术包括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碳监测技术等,这些技术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依托。

2.5 公民环境素质

公民环境素质是绿色发展的社会基础,大致包括环境意识、环境知识、日常环境行为和公众环境参与四个层次的内容。如果说绿色发展的实现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推力和消费者的需求拉力的话,那么,公民环境素质的提高将有助于提升大众对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而这个市场需求将在一定阶段之后,取代碳排放管制成为促进绿色发展的主要动力。

2.6 环境制度

在绿色低碳领域的环境制度包括市场化环境制度和非市场化环境制度。非市场化环境制度包括命令-控制型制度、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等。市场化环境制度主要指绿色金融,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碳排放权交易、绿色保险等。其中,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它是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一种碳减排机制。我国已经运行全国碳交易市场,但是对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的使用还不够广泛。

2.7 对外贸易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对一国或地区碳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贸易隐含碳成为同时涵盖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一个常用术语。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进口额达67551亿元,出口额达77081亿元。2021年,进、出口额分别增长至75377亿元和88751亿元,三年增幅分别为11.6%和15.1%。产品进出口意味着贸易隐含碳的进出口,而对外贸易对碳排放的具体影响取决于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即:出口低碳排放强度产品并且进口高碳排放强度产品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反之,进口低碳排放强度产品并且出口高碳排放强度产品有助于增加碳排放。

2.8 城市化

城市化又称为城镇化,它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与城市化的模式和道路有较大关系。一般来说,城市化会带来工业用能、建筑用能、交通用能的增加,最终会带来碳排放增加。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城镇化率已超过90%,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3 碳中和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路径

基于以上分析,此处将经济规模、城市化这两个因素作为既定变量,不进行任何干预,仅从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公众环境素质、环境制度、对外贸易等视角提出以下路径。

3.1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路径

相比香港和澳门两个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其他9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优化空间,即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需要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升级改造,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入竞争机制和高端要素,通过“双创”战略加速新兴产业的成长,早日实现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低碳化、绿色化和面对增长压力时的强韧化。实践中,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虽然是一个相对漫长和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在新老产业替代演化的过程中,也不排除异变和突变的现象。例如,当某些传统产业与新的高端要素和商业模式相结合时,也可能迅速跻身新兴产业,焕发新的活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此消彼长不仅会铸就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且动力结构的转换还将有助于实现湾区绿色发展。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路径为:首先,利用国家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在对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发展先进制造业。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制造业的根本出路,不在于实现大批量生产的自动化,而在于定制化和智能化的柔性生产,而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型,不仅依靠技术进步,更离不开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服务和互联网商业模式等现代服务业的大力支持。其次,通过创新创业驱动战略和各业界之间的融合互动,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绿色金融、跨境电商、节能环保产业、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壮大。最后,促进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内部的绿色化和低碳化。

3.2 基于能源結构优化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路径

化石能源是导致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自然就成为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由于化石能源在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使用中的比例较大,而对其替代的速度又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因此,化石能源还将在未来的较长时间被大量使用。也就是说,能源结构由于受到技术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制约,特别是受实体经济对能源价格承受力的影响,难以发生快速变化,其优化速度往往比产业结构的优化速度更慢。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路径为:首先,开发清洁煤技术、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实现能源结构不变情况下的碳减排;其次,减少对煤炭的消费,以低碳化石能源替代高碳化石能源;最后,开发可再生能源,以可再生的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3.3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路径

目前,能够实现“碳中和”的途径有碳汇、碳捕捉、碳封存、碳交易等。碳汇通过植树造林就可以获取,而碳捕捉、碳封存、碳交易等都涉及技术进步或创新。技术进步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粤港澳大湾区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以营造有利于技术进步的环境。从技术进步的视角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路径为:首先开发清洁煤技术、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其次开发新能源技术,最后开发负碳技术。

3.4 基于公民环境素质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路径

碳排放来自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在生产领域,企业管理层的环境素质直接决定了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成效。在消费领域,公众的环境素质则决定了消费领域绿色发展的进程。绿色发展不是限制消费,而是要引导公众进行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公民环境素质的提升主要依赖于教育或培训。在提升公众环境素质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路径为:首先提升企业管理层的环境素质,其次提升企业一般员工的环境素质,最后提升普通公民的环境素质。

3.5 基于环境制度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节能减碳目标责任制和碳交易制度,尚未开征碳税。节能减碳目标责任制和碳交易制度各有优缺点,比如节能减碳目标责任制实施效果较好,但是存在数据不够公开透明的缺陷;碳交易制度数据公开透明,但是覆盖面不够广。因此,在环境制度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路径为:首先完善现有环境制度,比如节能减碳目标责任制和碳交易制度,其次发展其他绿色金融产品,最后开征碳税。

3.6 基于对外贸易视角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开放程度高、对外贸易依存度高。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贸易状况为顺差,这就意味着其对出口产品的隐含碳高于进口产品的隐含碳,因此,降低出口产品的隐含碳有助于降低粤港澳大湾区的碳排放。出口产品的隐含碳取决于出口量和出口产品碳排放强度的乘积。在对外贸易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路径为:首先,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制度创新,促进港口物流领域的碳减排;其次,对高碳排放强度产品的出口进行征税以减少其出口量,对高碳排放强度产品的进口予以减税以增加其进口量;最后,如果税收政策的效果不明显,那么对高碳排放强度产品实施出口配额管理,限制其出口量。

4 碳中和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策略建议

4.1 宏观国家层面

宣传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区内各市交流,加强对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完善绿色发展环境制度。

第一,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全社会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度,提升公民环境素质,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公众是绿色发展政策的受众对象。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微信、微博、宣传栏等大众媒体以及举办展览、知识竞赛、表彰典型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社区、学校、机关和其他公众场所宣传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培养公民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知识水平,在生活中做到绿色消费。

第二,鼓励粤港澳大湾区各市开展交流合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技术研发和实践平台,同时加强国际交流。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我国港澳两地的绿色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城市。政府可以牵头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技术研发和实践平台,让内地企业学习或引进港澳地区及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绿色技术,组织企业对国外的绿色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或开展合作。

第三,继续加大对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建立长效绿色技术创新机制。很多消费者之所以在绿色产品和传统产品之间仍然选择传统产品,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产品要么价格相对更低、要么使用更便捷、要么性能更稳定。国家层面需要继续加大对绿色产品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促进企业对绿色技术不断改进、升级,在此基础上促进绿色产业发展。近年来破茧而出的新兴产业大多属于与新技术、新产业组织乃至新市场结构有机融合的产物,它们大多数具有轻资产、低消耗的特征,是依靠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而非物质资本支撑的典型绿色低碳产业。新兴产业不是靠政府培育的,而是在市场需求与人的聪明才智碰撞过程中自发生长出来的,政府只需要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对其无须过多干预。

第四,完善绿色发展的环境制度。比如将环境保护立法的原则由“经济优先”调整为“绿色发展”,比如出台《碳排放核算及监测法》,从法律层面上指导碳排放核算及监测工作;完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在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前提下对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完善我国税收政策,实时开征碳税;完善我国碳交易制度,让碳交易覆盖我国所有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完善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出口方面,在鼓励出口的时候不仅关注出口额,还要关注出口产品的碳排放情况,提升高碳排放强度产品的出口门槛;进口方面,要鼓励企业进口高碳排放强度产品。

4.2 中观行业层面

加强各市交流,研读国家政策,协助企业核算碳排放,对企业进行绿色教育。

第一,建议区内各市相同行业的协会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分享各自在节能减碳方面的经验。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两岸三地,即使处于相同行业,各市的做法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行业协会定期进行交流,指导企业在碳减排方面扬长避短。

第二,研读绿色发展方面的政策,并且梳理后传达给企业。行业协会代表行业,服务于众多企业。行业协会需要与政府部门、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自身需要熟悉政府、企业的诉求,能够为企業正确地解读国家的政策,指导企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

第三,协助企业引入合适的碳排放核算和监测系统,指导企业做好能源数据记录,在此基础上建设行业碳排放数据库。准确的碳排放数据是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节能减碳工作的基础。各个行业具有自身特色,行业协会有能力根据自身行业的特色采用合适的碳排放和监测体系,建立碳排放数据库,为将来行业碳减排做好基础工作。

第四,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绿色教育,培养其绿色意识,强化其绿色责任,提高其环境素质。行业协会可以借助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向企业领导人进行教育培训,向其宣传绿色生产的意义和做法,让其认识到自身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责任,督促其提升环境素质,在企业内部实施绿色生产的做法,进而提升企业一般员工的环境素质。

4.3 微观企业层面

响应政府对于绿色发展的指示,抓住国家支持绿色发展的契机,加强绿色管理,推行绿色生产。

第一,积极开展绿色技术研发、推出绿色产品,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区内的科技企业要顺应绿色发展的潮流,抓住国家支持绿色发展的契机,利用政府对于绿色技术研发的扶持政策,积极研发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负碳技术等绿色技术,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区内的金融企业也要进行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为进行绿色技术研发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与绿色技术研发企业共同分享好处。区内的传统制造业企业需要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或者通过组织机构创新进行绿色低碳转型。

第二,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引入碳核算和监测系统,做好碳资产管理。控排企业一般资金雄厚、业务复杂,通常会利用专门的碳资产管理公司来核算或监测自身的碳排放。随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及碳减排边际效应的下降,国家的政策势必会进行调整,节能减碳涵盖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会从控排行业和控排企业不断扩大至全体行业和企事业单位。除了控排企业之外,普通企业需要安排专人负责本企业的能源消费、碳排放状况,做好能源数据、碳排放数据的记录,并且能够对本企业节能减碳提供建议。

第三,加强企业绿色管理。企业绿色管理是借助生态学知识对企业进行生态化改造的管理方式,可以概括为“5R”原则,即研究(research)、减量化(reduce)、再循环(recycle)、重复使用(reuse)、挽救(rescue)。企业需要加强绿色技术开发力度,加强绿色产品开发,将绿色生产理念贯穿到产品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从产品研发、原产料选择,到产品制造,再到产品保管、运输,最后到产品回收的绿色供应链组合。

参考文献:

[1] GROSSMAN G M,KRUEGER A B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Massachusetts: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 Working Paper No. 3914,1991.

[2]赵秀娟,张捷.基于绿色索洛模型的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影响——以广东省为例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15(3):38-53.

[3]赵秀娟.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绿色发展的机制与政策——基于与国际其他湾区的比较[J].中国市场,2020(7):7-9.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21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碳中和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路径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WTSCX224);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绿色发展的机制与政策研究——基于碳生产率的视角”(项目编号:SZ2018C002);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校级科研培育项目“深圳市提升碳生产率的策略研究——基于与北上广的比较”(项目编号:QN201720)。

[作者简介]赵秀娟(1982—),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与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绿色技术碳中和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