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樱与梁宗岱:情感纠葛中的一对“怨藕”
2024-02-21周立民
周立民
沉樱,20世纪30年代的女作家,曾出版过《夜阑》《某少女》等小说集,茅盾曾认为,沉樱大有成为冰心后继者的可能。沉樱笔下的女性追求自由恋爱,而她本人也果敢独立、自强自爱。然而,沉樱自己的婚恋却一塌糊涂,在与著名诗人、翻译家梁宗岱的情感纠葛中藕断丝连。
文坛耀眼的明星
沉樱,原名陈瑛,1907年生于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3岁时,沉樱随父母迁居济南,不久,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女子中学。
1925年,18岁的沉樱考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中文系,当年转入复旦大学借读。
1928年11月,《大江月刊》第二期出刊后,一篇署名陈因、题为《回家》的小说引起茅盾注意,他写信询问:“陈因何许人?是青年新秀,还是老作家化名?”
茅盾没想到的是,《回家》正是沉樱的处女作。这年,她21岁。
在名家的褒奖之下,沉樱声名鹊起,稿约应接不暇。短短时间内,年轻的沉樱成为文坛耀眼的明星,仅1929年就出版了3部小说集。
而且,沉樱在学校非常活跃,外文系教授洪深颇为赏识,极力邀请她加入自己主持的复旦剧社。
不久,沉樱作为女主角排演了话剧《女店主》,男主角是复旦才俊马彦祥。马彦祥的父亲是北大教授、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才子佳人的碰撞,如同金风玉露相逢,舞台上的爱情延伸到了现实。马彦祥一毕业,他们就结婚了。
1931年,女儿马伦出生,几乎与此同时,马彦祥移情别恋。沉樱选择了离婚。
在爱里沉醉
离婚后,沉樱迁居北平,住在好友金秉英家。
慈慧殿3号是沉樱最常去的地方。美学家朱光潜就住在那里,他办的“读诗会”吸引了大批文艺青年。与朱光潜同住的,是他的留法好友、28岁的北京大学法文系教授梁宗岱。
有一天,沉樱带着金秉英来了,梁宗岱热情地邀请她们吃饭、喝酒,从沉樱与梁宗岱的对视中,金秉英看到了“无限的柔情”。那时,梁宗岱刚刚辞别法国恋人回国不久。相处中,他与沉樱相爱了。
如膠似漆中,烦恼突然而至。1934年,梁宗岱当年包办婚姻的妻子寻到北大来要抚养费。对簿公堂时,梁宗岱败诉。一时间,北大著名教授的离婚案上了报纸,传得沸沸扬扬。不久,梁宗岱被解聘了。
对于这一切,沉樱毫不在意,她陪他远走日本散心。
异国乡间,日子静如止水。梁宗岱翻译了歌德、瓦莱里等众多名家的诗作,后结集为《一切的峰顶》。朝夕相处中,他的阅读习惯、翻译风格和思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沉樱。1935年5月底,他们返回北平,正式结婚。
不驯服的“梁太太”
婚后,梁宗岱应邀到南开大学任教,沉樱继续小说创作。
一年后,第一个孩子出生,梁宗岱为女儿取名“思薇”。“薇”,指白薇,是他的法国恋人的中文名字,他仍念着旧情。
1943年,战争中本就不平静的生活迎来惊涛骇浪——梁宗岱回广西百色处理亡父遗产事宜时,竟然移情粤剧演员甘少苏,不仅多次为她写诗,还倾囊助她赎身,并大张旗鼓宣告结婚。
没有声讨,没有控诉,沉樱带着两个女儿搬到四妹的住处。几个月后,儿子思明出生。
回到重庆后,梁宗岱想求得谅解,不时去找沉樱。在三妻四妾合法的社会里,他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可是沉樱绝不接受。
抗战胜利后,沉樱带着子女跟着母亲、弟弟去了台湾。离开时,他们并未正式离婚,她仍是“梁太太”。在与朋友们的通信中,她的落款始终是“梁陈瑛”。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樱的心态有了一些变化。二女儿思清从美国回国见了父亲后,带回一些梁宗岱手稿,翻看着熟悉的笔迹,沉樱心潮起伏。她提笔给他写信:“在这老友无多的晚年,我们总可称为故人的。我常对孩子们说,在夫妻关系上,我们是‘怨藕’,而在文学方面,你却是影响我最深的老师。”
“藕”通“偶”,个中滋味,难以言表。通信恢复后,沉樱的字里行间不乏温情。她不仅重印了他的《一切的峰顶》,就连他写给甘少苏的诗集《芦笛风》,她也帮他出版。而晚年热衷制药的梁宗岱,也会把自己发明的特效药寄给沉樱。多年后,他们再次触摸到甜蜜与温馨。
1982年4月,阔别30多年后,75岁的沉樱终于回到祖国大陆。逗留的几个月里,老友欢聚一堂,梁宗岱赶到北京多次求见,沉樱却没有答应。
第二年,梁宗岱离世。1988年4月,沉樱去世。
(摘自《传记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