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温暖”不是简单地发放慰问品
2024-02-21
每逢岁末年初、节日前后,各地都会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对生活、家庭遇到困难的群众,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劳模、先进工作者等进行帮扶、慰问,送上温暖。今年亦如此,各地已陆续开展送温暖活动。
将这项工作做实做好,意义重大。遗憾的是,有些地方在送温暖活动中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做法,比如摆拍作秀、物品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等,影响了送温暖的效果。
送温暖要明确主次关系,明确目的目标,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应付搪塞走过场。群众才是送温暖的主角,如果工作人员反客为主,认为自己才是主角,把送温暖当成添政绩的一种方式,就背离了送温暖的本意,降低了送温暖的温度与诚信度。
有的地方在甄别送温暖对象上并未做到严肃、认真,把不需要或者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人员、家庭列为对象,让送温暖变了味。有的把走访慰问变成了拍照宣传的一部分,导致本应用在困难群体身上的资金白白浪费,这也是需要严加禁止的。
送溫暖,既要实事求是,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而非简单地发放慰问物品,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归根到底就是要饱含真情实意,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温度和热度。对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人群,送去米面油及慰问金,的确可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生活陷入困顿的人员,可能更需要持续不断的鼓励与政策扶持,送出优惠政策同样是送温暖。对于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而言,陪伴他们过除夕、度十五,就是最好的送温暖。而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劳模、科技工作者等群体来说,走访慰问,嘘寒问暖,也能有效体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为他们送去温暖。
此外,送温暖还应起到以点带面、以小促大的功效。在特定时段集中开展的基础上,力争动态化、灵活化、常态化,随时发现、随时帮扶生活陷入困顿、急需帮助的困难群体、困难个人,确保群众在特殊情况下生活无忧。
(摘自《中国劳动保障报》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