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讨好”,是礼貌还是过度社交
2024-02-21
文萃报·周五版 2024年2期
●网络线上聊天时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在“你好”前加上“宝子”“亲爱的”,把“好的”改为“好哒”……这些操作被称为“文字讨好症”,一度引发许多人的共鸣。有人表示“打工人被迫讨好”,也有人表示不解:“这是我用来表达礼貌的方式,怎么就成了讨好?”
“文字讨好”没有原罪——线上聊天的文字和符号具有一定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增添一定的语气词和表情包会让当事人的信息传递更为清晰和精准。从这个角度上说,“文字讨好”只是互联网背景下一种新的社交方式,没有必要戴上“有色眼镜”进行看待。
易陷入自我内耗——如果每次都因为发消息想半天、纠结自己用什么表情,易陷入自我内耗。社交表达应该是追求一种平衡,你好我好、悦人悦己当为最佳状态。社交中,让别人好,自己不好,会导致内耗;自己好,别人不好,沟通也难以进行不去。
本质上是对情绪价值的尊重——“文字讨好”本质上是对情绪价值的尊重与回应。在此基础上,随着互动双方了解的加深,沟通策略也可以进行动态调整。不管采取何種社交表达方式,既清晰精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尊重对方的情绪情感,这才是应有的模样。
(综合《工人日报》、光明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