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之蕴、实然之弊与应然之策

2024-02-21陈杨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现实困境双师型中职学校

作者简介:陈杨,沈阳市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部教研员,讲师。

课题项目:1.本文系2023年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沈阳市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LZY22407。2.本文系2023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1+X”专题研究立项课题“‘1+X’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ZK202312。3.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立项课题“沈阳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G22BB365。4.本文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四五”成人继续教育科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职业教育与农村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3-695Y。

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国家发展好职业教育的基础。大力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需要,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服务中职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是服务中职教育健康优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在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师资结构、资格认定、教师培训、企业实践和专业发展等方面面临困境。因此,主张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体系,建立多主体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扩大“双师型”教师应用体系,有助于打造德技双馨、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现实困境;对策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国家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是进行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因此,中职学校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显得尤为必要。

经过多年发展,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以沈阳市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为调研对象,设计调研问卷、提炼问题,分析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实然之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力求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一、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之蕴

中职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中职学校是发挥中职教育基础性作用的重要载体,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发挥作用的主体。加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蕴意。

(一)政治蕴意: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衡量‘双师型’教师能力素养的第一标准”,强调“要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在综合育人、企业实践、教学改革、社会服务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带头引领作用”。“双师型”教师的政治素养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经济蕴意: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随着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的优化升级,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学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影响着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高低。加强“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是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有效衔接的根本保障,发挥中职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价值,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教育蕴意:服务于中职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2021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强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宝贵的资源,关系到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深耕教学理论和专业理论,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实现中职学校的内涵发展。

(四)社会蕴意:服务于中职教育健康优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作用,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并接受部分职业技能学习。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师资的主要特色,在教育公平、乡村振兴、职普融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强“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与幸福感,扩大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辐射范围,能够增强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真正实现中职教育的健康优质可持续发展。

二、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然之弊

《中国教育报》介绍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的教师培养实践探索,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1995年,《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出现了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表述,并提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要有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随后,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学者关于“双师型”教师最早的学术论文可以追溯到1991年王義澄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而关于中职“双师型”教师最早的学术论文可以追溯到2005年赵锋发表在《上海教育》期刊上的《“星光”何以灿烂 上海中职破解“双师型”教师培养瓶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但中职领域的研究开始较晚,研究的人也相对较少。

(一)数据采集

本次调研主要以问卷的方式开展,以沈阳市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为调研对象,主要围绕师资来源、资格认定、教师培训、企业实践、专业发展5个方面设计调研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发放调研问卷。经统计,共有804位教师参与了调研问卷,其中,专业课教师757人,实习指导课教师47人;在调研对象中,“双师型”教师530人,占调研总人数的65.92%。按照职称类别划分,正高级讲师占3.23%,高级讲师占27.11%,中级讲师占35.95%,初级讲师占14.43%,未定职级占12.19%,其他占7.09%。调研学校中,市直属学校占65.05%,区、县职业教育中心占23.13%,民办学校占10.32%,行办学校和省属学校均占0.25%,其他占1.00%。

(二)现实困境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发展,在师资培养、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课教师来源结构

在“专业课教师来源结构”的调研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占56.47%,社会招聘人员占27.74%,其他学校转入人员占7.96%,企业转入人员占7.46%,其他途径占0.37%。不难看出,应届高校毕业生仍是“双师型”教师的主要来源。专业课教师来源单一。

2.“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

一是“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多样化。认定标准是确定“双师型”教师资格的重要标杆。在“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调研中,认同“双证书”的教师人数占66.16%,认同“双能力”的教师人数占15.15%,认同“双职称”的教师人数占10.35%,不清楚认定标准的教师人数占2.53%,其他占5.81%。不难发现,沈阳市中职学校多以“双证书”作为认定“双师型”教师资格的标准。

二是“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不健全。认定程序是保障“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科学、合理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操作中,各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本校“双师型”教师的占比,“重量轻质”“唯证书论”现象严重,对各类证书的含金量缺乏有效判断,难以衡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真实水平,同时,造成了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的浪费。

3.“双师型”教师培训

培训是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经过调研发现,当前“双师型”教师培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培训形式和教师参训意愿相佐。在“双师型”教师实际参训级别的调研中,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校本培训、市级培训和省级培训;而在“双师型”教师参训意愿的调研中,教师最希望参加行业、企业组织的培训及国家级培训。

二是培训内容形式化。教育行政部门及中职学校管理者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认识仍停留在应对检查和评比上,“双师型”教师对整体师资队伍的辐射、引领作用认识不足。这就直接导致相关部门对培训工作缺乏重视,培训形式单一,难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在对“双师型”教师培训满意度的调研中,仅有24.38%的教师表示对培训内容非常满意。

4.“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

企业实践是“双师型”教师提升实践能力最便捷、有效的方式。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其参与教师培养的意愿更低,直接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效果。在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工作岗位的调研中,26.87%的教师表示企业实践仅限于参观考察企业运营和生产,17.41%的教师曾参与企业普通岗位的工作,5.85%的教师曾参与企业核心技术岗位的工作,18.65%的教师曾参与企业其他岗位的工作,而31.22%的教师从未参与过企业实践。

在教师企业实践效果影响因素的调研中,41.92%的教师认为实践时间短,30.72%的教师认为学校不支持,缺乏政策指导,16.42%的教师认为企业排斥,10.94%的教师认为是自身因素。不难发现,“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时间不长,参与程度不深,形式大于内容现象明显。

5.“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是敦促教师实现自身专业价值的过程,内驱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分析调研结果发现,沈阳市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存在内驱力不足的现象。

一方面,与普通教育相比,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社会认可度低,职业幸福感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缺乏对“双师型”教师的支持。59.95%的教师反映其所在学校并未制定针对于“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政策;30.10%的教师表示“双师型”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其他教师无异。

三、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应然之策

大力提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推动德技双馨、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的培育,能够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持。

(一)顶层设计: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通知》中明确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以及不同教育层次、专业大类等,参照制定修订本级‘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实施办法,明确支持举措,实行分类评价,并适时调整完善。同时,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细则。”按照文件要求,遵循“谁认定”“为什么认定”“怎么认定”的思路,从认定主体、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3个方面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体系。

一是明确认定主体。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市级教育行政部門牵头,成立包括中职学校管理、骨干教师、教学名师、教育专家等人员在内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的专门机构,作为“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主体,负责统筹、协调认定的总体工作;以专业为单元,建立包括专业带头人,企业导师等人员在内的各专业教师“双师型”资格认定分支机构,作为资格认定专门机构的下设机构,负责具体专业“双师型”教师资格的审核工作。

二是细化认定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为依据,重点围绕师德师风、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企业实践4个维度,结合各专业特色,细化各专业“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制定可操作、可量化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能够与时俱进。

三是健全认定程序。建立“自主申报、学校审核、市级认证”的教师资格认定程序。加大对过程性材料的审核力度,注重辨别材料的真实性以及含金量,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认定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提升认定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客观性。同时,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年审制度,敦促“双师型”教师将终身学习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学习中。

(二)多维发力:建立多主体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构建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产教融合的多元培养培训格局。在此背景下,遵循“谁培训”“培训什么”“怎么培训”的思路,从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形式3个方面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

一是多元化培训主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只有依托行业、企业才能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倡导确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横向培训主体,侧重于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及技术开发能力。同时,确立以国家、省、市为主导的纵向培训主体,侧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理论、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纵横交替,各司其职,助力“双师型”教师的全面成长。

二是共建培训内容。建立“先调研,后培训”的培训机制,深入分析教师需求,行业、企业、学校、教育行政多部门联动,共同研制培训内容,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是多样化培训形式。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坚持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鼓励将现代学徒制应用于“双师型”教师培训中,以专业为单元,以大国工匠、技术能手等为导师,以“以一带多”为主要方式,开展跟岗、轮岗实践锻炼,组织多样化培训方式,全方位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综合实力。

(三)统筹兼顾:扩大“双师型”教师应用体系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资源,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在职普融通、乡村振兴和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扩大“双师型”教师的应用体系,最大限度地促进“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是开展团队建设,促进职普融通。在注重“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的同时,坚持两结合(即专兼职相结合,流动岗和固定岗相结合),促进“双师型”教师在中职学校之间的流动,从而丰富“双师型”教师来源结构,创新“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积极发挥“双师型”教师团队在中小学职业启蒙、技术技能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的作用。推动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高职学校、应用型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积极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二是鼓励师资互通,共建社区学院。按照就近原则,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进社区活动,发挥社区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各自优势,真正做到师资互通,发挥“双师型”教师在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方面的作用。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中职学校根据当地发展需要试行社区学院制,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

三是营造氛围环境,提升社会认同。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的教育类型,“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人人皆可成才”这一目标的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一方面,中职学校要鼓励“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专业课教师发展成“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媒体应加大对中职教育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对“双师型”教师的宣传,营造尊师重技的社会氛围,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价值,提升“双师型”教师在岗位上的幸福感、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在社会上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朱孝平.“双师型”教师概念:过去、现在与将来[J].职教论坛,2008(14).

[2]丁正亚.职教本科视域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18).

[3]李国良,王斌.技能型社会背景下“双师型”教师认定指标体系与成长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3(25).

[4]孟凡华,岳金凤,于志晶.新《职业教育法》:“类型教育”的作用和价值[J].职业技术教育,2022(15).

(责任编辑:赵静璇)

猜你喜欢

现实困境双师型中职学校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德育工作浅谈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