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中小学教师角色新定位

2024-02-21宋清文孙明娟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角色

宋清文 孙明娟

作者简介:宋清文,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孙明娟,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较高等教育。

课题项目:1.本文系2019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扶持共建项目“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9EDE333。2.本文系黑龙江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教育学专业新生研讨课课程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1C28。

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是培养数字化人才、推动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支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社会属性的培养者、海量知识资源的筛选者、加强德育工作的坚守者、发展思维能力的创新者,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角色;教育数字化转型

当下,信息化与数字化已经逐渐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数字时代的发展推进教育变革与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既是世界各国共同探索的课题,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支撑性要素,是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人才输送的主要力量,对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指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总结试点经验,提炼创新模式,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教师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中的作用。新技术伴随新的学习方式,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中小学教师的角色也要有新定位,从而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支撑力量,促进教育数字化发展,建设智慧教育新生态。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意蕴

数字化转型是在信息化之后的新发展特征,是信息化具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以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基础,统筹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智能化技术,推动社会系统流程再造、制度重构、整体优化的过程。教育数字化转型指的是数字化转型在教育领域的落实与应用,是通过数字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和全流程的创新与变革,是推动教育形态从传统教育走向数字教育的路径和策略。未来教育的新特征是人机协同育人,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柔韧性、常存性的智慧教育。

(一)以提供数字技术平台服务为支点,助推教育智能化发展

从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进程来看,基础阶段主要是配备全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为转型奠定基础;在驱动应用阶段,则更加注重数字化资源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创新阶段,以创新融合为基本原则,迈向智能化发展的新征程,助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与评价方式的全方位转变,形成以学习为中心的整体性、开放性、创新性、持续性、适宜性的学习平台。

教育资源的流动与整合因数字技术发生转变,间断性的教育数据可以被整合成连续性的数据,知识不再是单一化和碎片化,尤其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融入教育活动之中,使数据在教育领域发挥出更大作用。例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权威教育平台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支点,体现出“人人学、处处学、时时学”的开放型学习平台的特征,拓宽知识分享的渠道,助力智慧教育“精准、 个性、 优化、 协同、 思维、 创造”构想的高价值目标早日实现。

(二)以满足个体发展的根本需要为起点,助推人的全面发展

一般来说,不同学习者的特征差异表现为:学习目的不同,对学习的认知也不相同;学习背景或者基础不同,学习的兴趣、风格也不相同;在学习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所需的协助不尽相同;对自身的学习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在数字化时代,不同学习者受教育的需求趋于多样化,数字技术会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运行加以数字化的重建,以人为本,满足人发展的根本需求;以技术理性为基础赋能教育,从而展现出价值理性,重塑数字化时代学习者的能力结构;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共享,促进学习者的持续性学习和发展;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可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制定多样化学习计划,避免学习者发展的同一化,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消除学习者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各种制约因素,打造出持续、开放、互动的学习生态。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困境

数字化时代不仅改进了教学手段,同时也带来了认识和理解教学的新视角。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教师绝不是旁观者的角色,而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同样,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人机共教时代能够更好地协助教师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另一方面,不断发展的智慧化教育使得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教师的教学方式面临新的困境,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也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一)“教师”专业术语指称的泛化

狭义的教师指的是学校的专职教师。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士,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提升国民素质等重任。然而,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教师”指称泛化,被赋予了更广义的内涵和外延:“教师”这个专业术语冲破了学历、年龄、空间和教学经验的壁垒,凡是可以获取知识,帮助他人发展的人和数字化工具都可称为“教师”。当前,学生不仅可以从课堂上通过各学科教师的传授获取知识,还可以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工具来获取知识,甚至可以成为教师知識的反哺者。“教师”指称不仅仅局限于人本身,教师所存在的空间和场域也不再限定。各大智慧教育平台的直播或录播网课,让教育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成为现实教师大展身手的场域,也成为虚拟教师存在的场域。

在多元和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数字化时代,“教师”这一指称的泛化可能导致教师的角色错位,甚至是角色迷失。因此,在教育与数字化融合的大趋势下,教师必须跟随时代步伐,增强终身学习能力和数字化工作的胜任能力,以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的挑战。

(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知识获取的特征为共享性、海量性和易获取性。中小学生可以在智慧化平台和信息化工具的帮助下,获得大量的知识与信息。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其知识权威在数字化知识共享的冲击下逐渐削弱。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容易被数据充斥。其一,信息化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接触范围,如公开课、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线上教育模式不断涌现,而教师自身储备、更新知识的时间、精力往往受限;其二,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地的知识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尽可共享,突破了经济、文化、时间和场域的制约,各种各样的信息化平台提供了多元化、多渠道的知识获取途径,知识的易获取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知识权威;其三,当前信息和知识更新迭代速度迅猛,而教师自身更新知识的速度相对较慢,难以满足学生对文化前沿和新鲜信息获取的需求。因此,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需要有效应用信息化教育手段,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创新开发与利用,成为适应社会的信息化人才。

(三)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面临挑战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的全方位变革影响着教师的传统教学。传统的教学经验指的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感性认识,即教师制定教学计划,通过对客观对象学生的主观观察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的过程。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判断,判断的依据多为学生的分数以及课堂反应情况,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也很难体现出学生的个性价值。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教育平台利用技术赋能,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评价数据的收集进行量化分析,诊断其存在的问题,评估其学习过程,从而改进教学设计,生成与学生相匹配的线上课堂;教师还可以从海量的学习数据中总结教学经验和规律,教育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更改线上教师的教学经验,在短时间内打造优秀教师。这样一来,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面临挑战。

三、中小学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学校的教育作用是不可被替代的,教师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技术赋能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教师劳动力,且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教师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致。只有顺应时代背景,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激发教师对新型教育生态的进一步探索,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社会属性的培养者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性是人类所特有的属性。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其对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因此,教育会作用于学生的社会属性,而教师是培养学生社会属性的主要桥梁。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和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小学生社会化角色不单单是陈述性知识的积累,其社交能力关键在于环境的熏陶,教师的言行这类隐性教育在学生社交能力中会转化成显性教育。

和谐密切的师生、生生关系将产生巨大的学习效果和社会效应。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营造社会性氛围。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在合作中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二)海量知识资源的筛选者

传统教育中,学生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灌输式教学和机械性记忆的方式,教师就像是“二手课本”,不断向学生输送知识,导致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学生很容易获取海量的知识。但是,在海量资源中,各类信息良莠不齐,而中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若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易出现价值观偏差等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当海量知识资源筛选者的角色,营造积极健康的知识环境。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教师首先要成为自主学习者和终身学习者。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利用数字化的积极功能帮助自己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终身学习,在数据化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通过对学生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的观察,筛选有益于学生成长的知识并对其进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海量知识加以选择和整合,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三)加强德育工作的坚守者

当下的中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的三元空间内,成长在一个通过网络可以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时代。人工机器人、智慧化平台、虚拟技术等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正挑战着社会规范、公共道德、数字伦理。虚拟世界的运行法则深刻影响着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而且,机器不具备心理属性,不能读懂人类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自己是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坚守者。

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让学生找到信息空间与真实世界的连接点,让学生深刻认识数字技术应用中的风险与挑战。教师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外,还要开展教育数据伦理问题的探讨,规范学生在信息空间的使用行为。

(四)发展思维能力的创新者

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需要的是能够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型人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说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包括想象力、创造力、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是较高层次的心智活动。这一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以基础知识为堡垒,还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不断尝试、探究、想象、行动等一系列过程。

智能化技术能够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数据,从而改进教学,但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不断地尝试、发现,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并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不断激发学生内在潜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开放性的答案是智能教师无法判断的。因此,需要现实中的教师加以引导,并将智能化设备作为辅助。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指出,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教育数字化转型时期,数字技术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具有巨大的潜能,在赋能教育的发展、产生更高价值的同时也带来更多挑战,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教师在数字化时代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便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莉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基本原理和政策要素[J].电化教育研究,2023(4).

[2]戴岭,祝智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目标指向和行动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3(7).

[3]陈云龙,孔娜.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挑战与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23(4).

[4]邹太龙,康锐,谭平.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危机及其重塑[J].当代教育科学,2021(6).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6]林德全.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0(2).

[7]范国睿.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J].教育发展研究,2018(10).

[8]冯永刚,陈颖.智慧教育时代教师角色的“变”与“不变”[J].中国电化教育,2021(4).

[9]田小紅,季益龙,周跃良.教师能力结构再造: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

[10]祝智庭.对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要有新认知[J].人民教育,2023(Z1).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教师角色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初探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