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金融科技研究热点与述评

2024-02-20张莎莎石乘齐

科技创业月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金融科技

张莎莎 石乘齐

摘 要:科技的发展推动了金融服务的变革,金融科技是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以金融为本质、技术为手段,帮助金融行业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以金融科技为背景,选取CNKI数据库中自2016年以来所有与“金融科技”主题有关的CSSCI文献,以CiteSpace为辅助工具,对选取的41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金融科技在金融机构的实践应用、风险控制与监管、创新路径等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进而从这些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

关键词:金融科技;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309141

Research Hotpots and Literature Reviews of Fintech in China:

An Analysis Based on (CSSCI 2016-2023) Data

Zhang Shasha,Shi Chengq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21,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promoted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services. Fintech is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nancial field. As a financial innovation driven by technology, it can help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mprove its servic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addresses Fintech, and selects all CSSCI journal articles related to the theme in the CNKI database since 2016. CiteSpace is used as an auxiliary tool to visually analyze the 412 selected literature. The final research indicates the followings as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pots in this fiel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Fintech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ts risk controls and regulations, and its innovation paths. This paper further summarizes and reviews the related research from these aspects.

Key Words:FinTech;Visualization Analysis;CiteSpace

0 引言

金融穩定理事会(FSB)[1]2016 年发布报告,将金融科技定义为金融服务中的技术创新,且这种创新会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技术应用、业务流程和创新产品的技术手段,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今年,世界银行发布了《金融科技与金融的未来》,指出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服务行业被金融科技深度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也先后两次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即2019年8月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和2022年1月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思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金融科技先后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66-1986年,该阶段被称为金融科技1.0时代,是金融信息化阶段,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初步积累,运用传统的IT技术实现办公电子化、无纸化,以此来提高办公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第二阶段是1987-2009年的金融科技2.0时代,即互联网金融阶段,该时期互联网大规模出现和应用,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第三阶段是2009年至今的金融科技3.0时代,是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阶段,该阶段更加倾向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带来的金融服务。

我国金融科技不断发展,相关学术探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基于金融科技政策改革的重点和对已有研究的探索,梳理金融科技研究现状,进而根据可视化结果对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为今后的金融科技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所有文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输入关键词“金融科技”,因2016年以前没有与金融科技主体高度契合的文献,所以选取2016年1月-2023年3月(检索时间:2023年3月5日)所有相关的CSSCI文献,共507篇。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真实性、可靠性,在文献筛选过程中将没有作者,或属于会议报告、论坛、咨询等相关度不高的文献剔除,共85篇,最终保留412篇有效文献,并将所有有效文献数据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一款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相比于其他知识图谱工具,其更能够显示某一学科或知识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与动向,形成若干研究前沿领域的演进历程。这款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侧重于在行业或行业的发展中寻找关键点,尤其是智力转折点与关键点,支持来自科学出版物的多种网络的结构与时间分析,包含协作网络、作者共同引用网络与文档共同引用网络。所以本文选取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以此得到目前金融科技发展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研究的突破口。

2 金融科技的基本研究概况

2.1 发文数量分析

根据有效文献,本文绘制了2016-2023年我国金融科技的发文数量折线图(图1),可以看出,2016年金融科技相关文章的发文数量只有2篇,可能的原因在于该年科技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中国证监会办公厅、中国保监会办公厅联合推动了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的工作,是金融科技的初步探索阶段;2017-2022年,金融科技发文数量总体呈直线上升趋势,在2022年达到111篇,该时间段是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阶段,可能的原因在于《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发布;因为2023年还没有统计完全,所以折现图中用虚线表示,但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来预测,2023年相较于2022年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

2.2 期刊作者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发文作者,如图2所示。根据普莱斯提出的核心作者计算公式:M=0.749(Nmax1/2,其中Nmax代表所检索文献时间段内的高产作者所发表的文献数量,发文数量在M篇以上为核心作者,核心作者群就是由发文量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核心作者所形成的群体。在本次检索结果中,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刘孟飞,发表了5篇;再由核心作者计算公式算出M约为1.675,即发文量达到2篇的作者才能成为核心作者。由统计结果可知,金融科技领域共有57位作者发文在2篇以上,共发文145篇,占总文献的35.19%。所以综上分析,该领域并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体,研究尚不成熟,可以继续在金融科技领域进行挖掘和探索,找到不同的研究路径。

发文量排名前16的核心作者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高产作者首次发表年份在2017年,且发文量最多的年份集中于2021年,原因在于《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对该领域的冲击与推动。

2.3 发文机构分析

由检索到的样本文献绘制核心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整体来看,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与其他高校的联系比较紧密,其他高校之间联系较少。从发文量排名表来看,发文机构最高的机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表了14篇;其次是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分别发表了13篇、9篇。排名前15的机构共发文99篇。从机构类型来看,发文机构以高校的金融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为主,说明高校比较重视金融科技领域的科研探索。

3 金融科技研究进展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可以发现某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延伸出的新分支、新概念,也可以完整展示出该领域的研究丰富性。表2统计了金融科技研究领域排名前20的高频关键词,其中排名前4的关键词分别为“金融科技”“监管科技”“金融监管”“商业银行”,中心性分别为1.35、0.26、0.13、0.20。整体来看,关键词集中在监管、风险、创新和大数据上。

3.2 关键词突现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本文找出了23个金融科技领域突现词,并对突现词首次出现年份进行排序,得出关键词突现图,如图4所示。出现最早的关键词是“金融行业”,出现时间为2016年,随后相继出现的是“大数据”“区块链”“金融监管”“实体经济”“监管沙盒”等。从持续时间来看,前17个突现词只持续了1年,而“融资约束”“银行风险”“绿色金融”“中介效应”“信用风险”“创新绩效”这6个突现词虽然出现较晚,但是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从2021年一直持续至今都是研究热点。从突现词的内容来看,“创新”“技术创新”“创新绩效”等将会是今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可以清晰展示出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各个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CiteSpace软件分析得出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5所示,共有关键词节点288个,连接626条,网络密度为0.015 1。节点的大小可以表示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节点越大说明关键词出现频次越大,由图5可知,出现频次最高的金融科技关键词为“研究中心”,延伸出“监管科技”“金融监管”“区块链”“金融创新”“商业银行”等,其次是“融资约束”“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大数据”等,整个图谱的连线紧密,线条交叉迂回,说明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集中度较高,且各个关键词的联系也比较紧密,出现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

3.3 关键词聚类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聚类功能对筛选出的412篇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聚类能清晰地展示出研究领域的热点,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路径,选择Pathfiner与Pruning Sliced Networks网络裁剪方法,得到466条连接,14个关键词聚类。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比较分散,不具有整合性,然后通过人为的合并与调整,去掉节点处关键词数量较少的聚类,最后得到9个聚类,如图6所示,分别为:#0区块链、#1商业银行、#2创新、#3人工智能、#4金融监管、#5金融创新、#6数字经济、#7融资约束、#8普惠金融。

这9个聚类之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①打破原有路径依赖的束缚性,以演化地理经济、区域协調发展、路径创造为基础,形成地理特征较强的“区块链”。②以“商业银行”为主导,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加大盈利能力与经营绩效。③结合人工智能、监管政策、消费者权益保护实现金融科技的“创新”。④在科技驱动、数字支付、网络借贷的发展下,促使“人工智能”效用最大化。⑤中国选择式的金融科技,在发展挑战的前提下,推动监管科技,以此达到“金融监管”的目标。⑥在金融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创新周期、金融科技创新、信用共治、监管沙盒等。⑦“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在推动过程中应该注重资本市场的市场稳定与信息效率。⑧“融资约束”在研发投入中会存在明显的中介效应,可以通过研发创新与产业升级来改善融资约束对研发活动的抑制作用。⑨“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可以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3.4 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分析

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图谱主要用于勾画各个聚类之间的关系和某一聚类的时间跨度。本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设置时间切片为1年,切换为时间线视图,如图7所示,可以清晰地看到金融科技各个聚类的演变过程。其中“#0区块链”“#1商业银行”“#3人工智能”一直是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从2017年持续至今,研究集中于“乡村振兴”“信贷结构”“经营绩效”“监管科技”等;“#7融资约束”被关注较晚,从2020年持续至今,研究从开始的“中介效应”“企业创新”转变为“中小企业”。“#2创新”“#4金融监”从2016年中期持续到2022年,研究集中于“监管科技”“监管模式”“监管路径”等;“#5金融创新”从2017年持续到2021年,研究集中于“科技创新”“数字货币”;“#6数字经济”从2018年持续至今,研究集中于“信息效率”“数字金融”“数字金融”等;“#8普惠金融”从2017年持续至今,研究集中于“农村金融”“小贷公司”“小额贷款”等。

4 文献述评

4.1 金融科技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简单而言,金融科技即“金融机构+科技元素”。金融科技对金融结构的影响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金融科技可以从银行内部和外部来影响和作用于经营能力、效率产出、风险控制。郭娜等[2]提到金融科技發展可以通过提升银行内部控制水平、市场势力以及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来降低银行风险;并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收入比来提升银行盈利水平,改善银行经营绩效。李逸飞等[3]认为,金融科技有利于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把控信用风险进而提升企业长期融资供给,缓解传统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融资歧视“。但是,蔡岑等[4]认为金融科技在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同时,金融科技公司也会依赖银行来加强产

品、业务、商业模式的定位,金融科技发展使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监管机构需重点关注行业交叉和新型业务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当商业银行部门内竞争不足时,跨部门替代效应占据主导,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抑制商业银行存款规模增长。因此,贾盾等[5]认为,金融科技对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来说具有两面性。游家兴等[6]认为,面对当前大数据模式和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金融科技的发展会对银行的盈利水平和成长性产生负面冲击,但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金融科技不仅能够降低银行业层面的金融服务风险,而且有助于银行拓展之前还未开发的、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市场,张龙耀等[7]建议应该加快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速度,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

4.2 金融科技风险控制与监管

金融科技能够提升金融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而各种风险的存在会放缓金融科技发展的速度,金融科技的风险与监管成为重要议题之一。一些学者认为金融科技是重要的风险监管手段之一,如沈伟[8]从目标管理与任务的角度,提出从优化现有监管体制、将金融科技业务全面纳入审慎监管、突出科技性的技术化监管手段、运用监管沙盒观察和控制风险4个方面来进行监管优化;高昊宇等[9]提到金融科技可以优化银行业务,通过分析企业经营或个人行为数据完善长尾客户的信用评分机制,减少银行信用贷款投放中面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金融科技在赋能银行创新的同时会传递风险,如刘孟飞等[10]认为银行机构间的风险传染效应会增强,进而加剧系统性风险;高昊宇等[9]认为金融科技赋能通过减缓信息不对称,促进业务边际拓展和增强风险应对能力等渠道实现银行风险降低的作用,市场监管能力的提高和城市居民征信意识的增强都可以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的风险管理赋能效应。一些研究进而聚焦于金融科技风险防范,如袁康等[11]针对金融科技数据风险,从治理主体赋能与数据风险吸收两个角度出发构建风险防控体系,防范数据风险向外传导;杨涛[12]认为监管沙盒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尝试,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具有多重价值;胡滨[13]从不完全契约下剩余权利配置的视角出发,对金融监管的理论机制进行了阐释,认为监管沙盒可以加强对创新者在资源投入和信息披露上的监管,并开创出对于社会福利更优的金融创新。

4.3 金融科技创新路径探究

《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指出,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创新是相关领域的热点议题,主要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是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科技的主体进行模式创新,如蔡岑等[4]将创新性路径探究与银行的经营效率结合起来,提出了“引领式”创新、“跟随式”创新和“合作式”创新3种金融科技创新路径,并从大中小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能力和经营绩效出发,为银行的创新模式提供参考。王霜等[14]对金融科技与供应链金融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梳理,提出只有三大融资主体(中小企业、核心企业、商业银行)共同进退,才能激发金融科技联动效应,最后构建了三大融资主体采用金融科技让金融不掉“链“的组态研究模型。二是金融科技以企业为中介实现创新效应。何涌等[15]基于宏观市场化进程与微观企业透明度的双重视角,对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与企业信息透明度在金融科技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中均发挥了中介效应。为了厘清金融科技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李为等[16]通过分析金融科技作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机制,提出金融科技发展可有效促使企业纾解融资约束、实现财务稳定、降低杠杆水平、提高研发投入等,进而驱动企业行为选择并实现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也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机遇,李海齐等[17]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通过发挥需求侧的恩格尔效应和供给侧的鲍莫尔效应,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双进程;王文倩[18]提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最优金融结构点,能最大程度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文献梳理,绘制出金融科技创新路径图,如图8所示。

5 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2016-2023年知网412篇与金融科技领域相关的CSSCI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首先,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金融科技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相关研究方向都值得进行深层次挖掘与探索。

其次,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研究从2016年才开始,起步时间较晚;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体,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目前只发表了4篇;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但是高校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本文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线图谱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各个关键词是以出现频次最高的金融科技为研究中心,延伸出监管科技、金融监管、区块链、金融创新、商业银行、融资约束、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大数据等研究热点。②目前我国金融科技热点主要有9类,分别为:#0区块链、#1商业银行、#2创新、#3人工智能、#4金融监管、#5金融创新、#6数字经济、#7融资约束、#8普惠金融。③研究熱度持续时间较长的是乡村振兴、信贷结构、经营绩效、监管科技等,从2017年一直持续到2023年。

最后,本文结合关键词分析,重点从金融科技对金融机构的影响、金融科技创新路径探究以及金融科技风险控制与监管3个方面进行了文献梳理,认为金融科技领域应该从深度和广度上继续研究,探索出适应我国发展的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 Fintech:describing the landscape and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R/OL].(2016-03-01)[2021-11-08].https://www. fsb. org/wpcontent/uploads/P140219.pdf.

[2]郭娜,张骏,冯立.股权结构特征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驱动[J].财经论丛,2023(2):35-44.

[3]李逸飞,李茂林,李静.银行金融科技、信贷配置与企业短债长用[J].中国工业经济,2022(10):137-154.

[4]蔡岑,殷晓晴,陈选娟.金融科技创新路径选择与银行经营效率[J].财经研究,2023,49(3):19-33.

[5]贾盾,韩昊哲.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竞争性负债[J].世界经济,2023,46(2):183-208.

[6]游家兴,林慧,柳颖.旧貌换新颜:金融科技与银行业绩——基于8227家银行支行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23,23(1):177-193.

[7]张龙耀,袁振.金融科技对县域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10-21.

[8]沈伟.金融创新三元悖论和金融科技监管困局:以风险为原点的规制展开[J].中国法律评论,2022,44(2):186-199.

[9]高昊宇,方锦程,李梦.金融科技的风险管理赋能:基于中国银行业的经验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2,42(12):3201-3215.

[10]刘孟飞,罗小伟.金融科技、风险传染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2(3):72-87.

[11]袁康,程扬.金融科技的数据风险及其防控策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2):46-58.

[12]杨涛.理性认识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改革探索[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17):102-110.

[13]胡滨.金融科技、监管沙盒与体制创新:不完全契约视角[J].经济研究,2022,57(6):137-153.

[14]王霜,魏苗苗,于辉.供应链金融:金融科技赋能路径探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3(3):56-67.

[15]何涌,谢磊.金融科技与创新投入——基于宏观市场化进程与微观企业透明度的双重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2,38(12):62-78.

[16]李为,谭素瑶,吴非.金融科技发展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融资约束纾解与创新促进的中介传递[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20):28-38.

[17]李海奇,张晶.金融科技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的影响[J].统计研究,2022,39(10):102-118.

[18]王文倩.金融科技、最优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J].当代经济管理,2022,44(12):89-96.

(责任编辑:张双钰)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金融科技
数字智能时代的供应链金融
金融科技发展对保险行业的影响研究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