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回授式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方案对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嗓音康复的影响

2024-02-20江阿兰

黑龙江医药 2024年2期
关键词:摘除术嗓音声带

江阿兰,李 灵,郑 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福建 福州 350004

声带息肉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是嗓音过度使用、滥用及误用引起的,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讲话费力、声音嘶哑、声音疲劳等[1]。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是治疗声带息肉的常用方法,但患者术后嗓音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若术后仍然不改变错误用声习惯,术后易复发[2]。由于声带息肉手术具有微创优势,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需要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后提供连续性的医疗与护理服务,以减少复发。回授式健康教育是指在医护人员教育后,患者通过语言复述或演示对健康信息的理解,确保能够有效传递健康信息。本研究探讨基于回授式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方案对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嗓音康复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12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4 例行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回授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6 例;年龄18~59 岁,平均年龄(44.12±8.67)岁;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3.25±1.43)个月。回授组男17 例,女15 例;年龄18~57 岁,平均年龄(43.79±8.14)岁;病程1~6 个月,平均病程(3.27±1.4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主诉为声音嘶哑;喉镜检查显示声带单侧或双侧存在息肉;符合《嗓音医学(第2 版)》[3]中声带息肉的诊断标准;18 岁≤年龄≤65 岁;具有正常的认知及沟通能力;无麻醉禁忌和手术禁忌;均行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声带息肉。排除标准:伴咽喉反流性疾病、声带麻痹、声带囊肿、功能性发音障碍、喉癌等其他咽喉疾病,既往接受喉部手术或有喉部外伤史,伴神经系统疾病,伴呼吸系统疾病,入组前2 周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剔除标准:不按照规定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干预中途机体异常或因其他不良事件退出,病历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院外随访。出院前向患者发放嗓音康复手册,指导患者出院后遵医嘱用药,出院1 周内禁止使用声带,出院1 个月内禁止大喊大叫或长时间说话,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禁止辛辣、刺激饮食,禁烟禁酒,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间,嘱咐患者出院后坚持进行嗓音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每周对患者开展1 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嗓音康复情况、心理状态及饮食、睡眠情况,解答患者的疑问,督促患者开展嗓音康复训练,每次随访时间15~30 min,干预1个月。

回授组患者接受基于回授式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方案。(1)组建延续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选择1 名主治医师、4 名专科护士作为组员,由护士长负责人员协调、护理质量控制、护理进展把控等,主治医师负责指导治疗及解决诊治疑难问题,专科护士负责收集患者的资料、医疗信息传达及开展具体的护理工作,在开展护理前所有组员均参与为期1 周的回授式健康教育及延续护理专项培训,掌握回授式健康教育、延续护理的实施步骤与要点,培训结束后对所有组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2)制定延续护理方案。组员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循证护理中心网(JBI)、 PubMed、 Clinical Trials、 Cochrane Libtaty 等数据库进行循证检索,检索词包括“声带息肉”“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延续护理”“回授式健康教育”“Vocal cord polyps”“Vendoscopic vocal cord polypectomy”“Vcontinuous nursing”“Vfeedback health education”等,检索近10 年相关优质文献,包括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等,根据“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 版)”评价检索文献的有效性、可行性、适应性及临床意义,筛选符合要求的优质文献,结合本院近5 年的声带息肉患者临床护理记录以及科室实际情况、团队临床经验,制定基于回授式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方案;由组员相互配合拍摄声带息肉术后嗓音康复锻炼教学视频,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喘气训练、唇振训练、打哈欠训练、吹泡泡训练、发音训练、共鸣训练、肌肉松弛训练,以实际操作演示形式呈现,演示动作需要标准、到位,在视频画面空白处设置字幕,包括训练要点、训练时间及次数,字幕颜色需尽量醒目,视频时间以5~10 min 为宜。(3)基于回授式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 ①评估。在出院时采用中文版嗓音障碍指数(VHI)量表、DIVAS 嗓音分析软件对患者的嗓音情况进行主客观评估,了解患者的嗓音障碍程度及声音嘶哑程度,通过“一对一”访谈了解患者对嗓音康复的认知水平。②练习。由组员建立病友交流微信群,帮助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指导患者及家属加入微信群,将事先拍摄好的嗓音康复锻炼教学视频上传至微信群,嘱咐患者观看教学视频并根据视频进行练习,家属在旁拍摄患者的练习过程,发送至微信群。③澄清。组员观看患者的练习视频,了解患者的训练情况,是否存在训练动作错误或不规范处,若有此种情况,由组员在微信群指出其动作错误或不规范的地方,让患者反复观看视频中相关内容,直到完全纠正患者的错误动作。

1.4 观察指标

(1)主观评估嗓音障碍程度。采用中文版VHI 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 个月时的嗓音障碍程度,VHI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2,重测信度系数为0.88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VHI 量表涵盖功能(F)、生理(P)、情感(E)3个维度共30个问题,每个问题采用Likert 5 级计分法,分别计分0~4 分,各维度得分为0~40 分,总分(T)为0~12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嗓音障碍程度越严重[4]。(2)客观评估嗓音声学参数。采用DIVAS嗓音分析软件(德国XION 公司)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 个月时的嗓音声学参数,指导患者在安静环境下的检查室取坐位,口唇距麦克风30 cm,连续发舒适音调长元音/a:/,持续3 s,音调从低到高,记录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最高基频(Fhigh),指导患者深呼吸后平稳发/i:/音直至无法发出声音为止,休息20 s 后再次发音,连续3 次,记录最长发声时间(MPT),指导患者以最强声发/a:/音,音调从低到高,记录最低音强(Ilow),由DIVAS 嗓音分析软件自动计算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SI),DSI=0.005 3×Fhigh+0.13×MPT-0.26×Ilow-1.18×Jitter+12.4,DSI 值越大,表示患者的声音嘶哑程度越轻[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嗓音障碍程度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VHI 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 个月,回授组患者VHI 量表中F、P、E 3 个维度评分及T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嗓音障碍程度情况(±s)分

a表示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回授组(n=32)对照组(n=32)t值P值F P E T干预前4.62±1.18 4.60±1.12 0.070 0.945干预后1.84±0.41a 2.53±0.75a 4.567<0.001干预前7.11±2.71 7.06±2.52 0.076 0.939干预后2.43±0.34a 3.69±0.77a 8.468<0.001干预前3.14±0.54 3.07±0.48 0.548 0.586干预后1.97±0.26a 2.44±0.30a 6.697<0.001干预前14.87±4.43 14.73±4.12 0.131 0.896干预后6.24±1.01a 8.66±1.82a 6.577<0.00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嗓音声学参数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嗓音声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 个月,回授组患者Jitter、Shimmer、NHR 及DSI 显著低于对照组,MPT 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嗓音声学参数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嗓音声学参数情况(±s)

a表示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回授组(n=32)对照组(n=32)t值P值Jitter(%)干预前2.05±0.43 2.10±0.45 0.454 0.651干预后0.40±0.11a 0.91±0.26a 10.219<0.001 Shimmer(%)干预前3.54±1.19 3.51±1.14 0.103 0.918干预后1.53±0.47a 2.15±0.68a 4.243<0.001 NHR(dB)干预前0.28±0.06 0.27±0.07 0.614 0.542干预后0.15±0.03a 0.20±0.04a 5.657<0.001 MPT(s)干预前12.72±0.24 12.66±0.28 0.121 0.904干预后20.45±1.81a 17.81±1.27a 6.754<0.001 DSI干预前-2.19±0.58-2.24±0.61 0.336 0.738干预后3.83±0.82a 4.71±1.10a 3.628<0.001

3 讨论

声带息肉常发于营业员、教师等常用嗓的人群,多为单侧病灶,一旦形成难以自行消退,患者存在发声障碍,与其不良用嗓行为有关。目前主要以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治疗,大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但随着深入研究嗓音疾病的病因及声带振动机制,发现患者术后回归生活和工作岗位,继续使用不正确的发音方式对恢复和改善发音功能存在较大负面影响,术后极容易复发。因此,在声带息肉术后指导患者正确发音,是保证手术效果及减少复发的关键。由于声带息肉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出院后离开医护人员的监督,患者依从性下降。戚欣等[6]研究发现,对声带息肉手术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的嗓音康复。健康教育是延续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能够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使患者回归家庭后采纳有益于疾病康复的行为及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回授式健康教育是一种注重与患者双向沟通的教育模式,医护人员通过评估患者的认知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宣教,并关注患者的反馈过程,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及不良行为,对健康信息的接受起到强化作用,能够更好地巩固患者的健康知识。

本研究结果显示,回授组患者干预1 个月的VHI 量表评分、Jitter、Shimmer、NHR 及DSI 显著低于对照组,MPT 显著长于对照组,表明基于回授式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方案,有利于促进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的声带功能恢复,提高嗓音质量。分析其原因在于,基于回授式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方案,由组员相互配合拍摄声带息肉术后嗓音康复锻炼教学视频,并上传至微信群嘱咐患者观看教学视频,根据视频进行练习,家属在旁拍摄患者的练习过程发送至微信群进行反馈,组员通过观看练习视频了解患者的训练情况,指出训练动作错误或不规范处,让患者反复观看视频中相关内容,增强患者保护嗓音的意识,督促患者坚持嗓音训练,养成正确的用嗓习惯,从而降低患者的嗓音障碍程度,改善嗓音质量。

综上所述,构建并实施基于回授式健康教育的延续护理方案,有利于促进内窥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的声带功能恢复,提高嗓音质量。

猜你喜欢

摘除术嗓音声带
嗓音
声带也会长“茧”?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黄绮珊:我的嗓音为什么是这样?
“世界嗓音日”——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中心在行动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经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手术治疗声带白斑的观察研究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