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英语项目化学习中探索“五育融合”
——以《老人与海》为例

2024-02-20蔡湘芝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马林鱼智育老人与海

蔡湘芝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

一、引言

2019 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者现在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责任和义务。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仍普遍存在“五育缺失”问题。这种缺失体现在疏忽德育、偏重智育、忽视体育、轻视美育和缺乏劳动教育等多个方面。因此,采取“五育融合”的教育实践方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育融合”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概念,它代表了五种教育要素的互相渗透和协同发展。“融合”是融通、渗透和整合,是“各育”之间的彼此渗透,是“你”中有“我们”,“我”中有“你们”。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对学科或跨学科相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持续探索,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跨学科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能满足智育的发展需求,也能实现各教育要素之间的有机衔接。

二、高中英语项目化推进“五育融合”的路径

项目化学习有四大特征:指向核心知识的再构建、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和成果、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将学习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等。基于项目化学习开展“五育融合”时,需要将这些特征与“五育”培养有机融合。笔者以英文原版小说《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为例,带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深度挖掘,开展学科项目化学习,策划一次“老人与海”展览,向来访宾客展示其中的航海元素与航海精神,进一步推动“五育融合”。

(一)基于项目核心知识,开展“五育要素”挖掘

项目的核心知识包括主要知识点和学科关键概念或能力,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挖掘“五育”要素,为“五育融合”奠定基础。在此项目中,学生感知领悟老人生存的海域环境,通过制作3D模型呈现(智育、劳育);内化整合老人与大马林鱼的对峙,以编写诗歌并进行对唱来表达(智育、美育);创新构建老人与鲨鱼奋力搏斗的场面,通过参加短剧表演来生动展示(德育、美育);拓展和延伸主题内容,通过趣味桌游设计等方式进行沉浸式体验(智育、美育、体育);调控学习进程,以合作的方式呈现航海展览,建构坚毅不拔、永不放弃的航海精神(智育、德育)。

(二)巧用驱动性问题和高阶认知,促进“五育融合”探索

《老人与海》项目化学习的本质问题在于挖掘小说的航海元素,尤其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航海精神,然而引发学生对本质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需要设计高质量的驱动性问题。

问题1:老人桑地亚哥再次出海捕鱼前,已有84 天未能收获一条鱼了,处境十分艰难,应如何生动地呈现老人的生存环境、捕鱼设备、捕鱼心态,以展现出老人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航海精神?问题2:老人桑地亚哥出海后捕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与之搏斗了两天两夜,终于将其杀死,请依据捕鱼过程,创造性地还原两者的心理活动,以反映老人和马林鱼不妥协的航海精神。问题3:捕获的马林鱼引来了鲨鱼的袭击,即使老人桑地亚哥很害怕,但依旧为了尊严,为了证明自己坚持与之搏斗,请你创造性地呈现人鲨搏斗的精彩场面,以展现老人坚毅不退缩的航海精神。问题4:小说中的角色虽然有限,但各种海洋生物丰富多彩,动作描写详细,捕鱼工具虽简陋但也齐备,请结合小说中的内容设计体验活动,使参与者或观众感受航海精神。

在驱动性问题的探索中,学生需要借助高阶认知策略,主要涉及决策、问题解决与创见等,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

(三)借助学习实践与成果展示,推动“五育融合”实施

项目实践包括探究性、社会性、调控性、审美性、技术性等多项实践活动。在多样的实践中,学生能够深化对航海知识的理解,提高协作与自我管理的能力(智育),领悟航海精神的内涵,实践坚韧不拔的航海精神(德育)。同时,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其自我审美水平、实际操作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和游戏体验的提升(美育、劳育、体育)。最终,通过成果展示,学生为参展来宾呈现一场视觉盛宴(美育),从而实现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推动“五育融合”的高中英语项目化实施

普通高中通过项目化学习推进“五育融合”,需要服务于学校办学理念的落实,培养具有学校特色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依托学校的航海特色与育人目标,笔者以英语原版小说《老人与海》为载体,开展项目化学习,以德育为主导,以智育为基础,以美育传达美感,以劳育促进实际动手能力,以体育增加趣味,实现五者的协同共育。

(一)聚焦德育,以德驱智,以智育德

项目以航海的特色与坚毅的航海精神为主题,紧密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展开。在目标的引导下,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小说并对小说情节进行梳理与总结,制作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图1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在此基础上提出驱动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意义,并设计了“向经典著作《老人与海》致敬”展览活动,包括手工制作、诗歌朗诵、短剧表演和桌游体验。每个活动都必须内化小说的航海知识,突出小说背后的航海精神,将抽象的育人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倡导德行与智慧的相互促进,实现以德驱智、以智育德的目标。

(二)核心智育,以智促劳,以智协体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笔者带领学生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次开展项目化学习。在学习理解的环节中,整本小说被分为三个主要板块:老人与小孩、老人与海洋、老人与鲨鱼。学生通过课后阅读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单,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分享和讲解。老人与小孩板块涉及钓鱼用具的词汇、小孩在老人生活中的角色理解以及老人与小孩的生活环境等。老人与海洋板块则关注海洋中的动物、海洋对老人的重要性、老人梦见狮子的寓意、老人渴望小孩陪伴的原因、捕捉马林鱼的过程中老人的感受以及对马林鱼的态度和象征意义。老人与鲨鱼板块则主要集中在了分析五次人鲨搏斗的情景,以评价老人的成功与失败(见表1、表2、表3)。

表1 老人与小孩板块学习与理解

表2 老人与海洋板块学习与理解

表3 老人与鲨鱼板块学习与理解

通过对这三个板块的关联性整理,文本被分为捕鱼前、捕鱼中、捕鱼后等部分,这样学生获得了与航海或海洋相关的词汇,同时也梳理了老人与孩子、马林鱼、海洋、鲨鱼之间的关系。学生不断进行课外阅读和在课堂上的互动讨论,运用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深入挖掘小说的内涵,提高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高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了以智育为核心的能力提升。

学习理解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活动,基于四个驱动性问题组织展览活动。针对第一个驱动性问题,第一小组学生在内化了相关知识后,进行了实际劳动实践。他们购买了颜料、画笔、道具等,以展示老人在海域的生存环境,并进行解说,使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老人尽管度过了84 天没有收获,仍然坚韧无畏的精神(如图2所示)。

图2 老人生存环境3D实景图

针对第四个驱动性问题,第四小组学生重新构思了小说的文本,将海洋生物作为角色,设计了桌游体验。这个对抗性游戏使学生能够在人与海洋生物之间的激烈竞争中感受到体育竞争意识、航海氛围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学生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及思维品质,还结合生活实际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了劳动学习和文体学习,实现了智育、劳育和体育的有机融合(如图3、图4所示)。

图3 桌游卡牌设计

图4 桌游体验

(三)项目展示,以劳显智,以智育美

项目成果不仅包括个人学习成果(学习单与评价单),还包括小组学习成果(对驱动性问题的解决与展示)。本文以诗歌创作和对唱、短剧编写和表演为例,展示了五育的融合成果。

在回应第二个驱动性问题时,第二小组学生采取将小说中老人与海洋的关系、与大马林鱼的搏斗改编成了诗歌。他们使用拟人的手法,将老人和马林鱼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诵表达出来,突出了双方不妥协的抗争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深入研读小说,查阅相关诗歌和小说解读资料,学习了诗歌的押韵技巧,分析了搏斗中的心理活动,然后创作诗歌。在精炼运用语言中,学生不断修改,将小说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诗歌作品由随意散漫到朗朗上口,韵感十足,充满美感。在语言表达中,通过3 天2 夜、中午、日落、日出、84 天、1500 磅等数字和时间信息以及马林鱼的多个动作挣扎,将老人与马林鱼永不放弃的心理展露无遗。在合作中,学生反复修改和排练,最终在汇报时以显性的方式向参展来宾展示了他们智慧的结晶(见表4、图5)。

表4 老人与马林鱼诗歌部分对唱稿

图5 诗歌朗诵

在回应第三个驱动性问题时,第三小组学生将小说内容在深入理解后改编成了短剧表演。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五次人鲨搏斗的精彩过程演绎出来,展示了老人坚毅不退缩的航海精神。同时,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服装和道具完备、台词贴近学生实际、口语发音标准。他们呈现了精致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突显了美育的价值,同时也在展示中突出了劳育的价值(如表5、图6所示)。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五育”的融合得以全面展示。

表5 人鲨搏斗Part 2台词

“五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项目化学习,因其内在的育人功能和跨学科特质,为实现“五育”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在高中英语学科中,结合学校特色与育人目标,通过项目化学习来探索“五育融合”,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阅读形式单一、学生参与不足、缺乏自主学习、学习理解与运用迁移相割裂等智育问题,还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中朝着德育目标迈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融入了劳育、体育等体验要素,使“五育”在课堂中得以融合。当然,“五育融合”并非所有方面都以相等比例和程度参与,而是结合具体学科、教学目标与课型等有所侧重,但必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进行主题引领,使“五育”相互渗透、整合,从而在“五育融合”中打造全面育人的新格局,促进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

马林鱼智育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节选)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