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静日长境高远

2024-02-19□秋

老年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性灵人物画笔墨

□秋 霖

故园春又新

中国画之人物、山水、花鸟画成科,古之久矣。虽说画理相通,实则很难兼顾,古今皆能者,实属凤毛麟角,可见三者虽理同却有别。中国文化崇尚生命与气象,在与自然的关照中感悟生命意义,在与生命的体验中寻求精神超越。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丰富的文化意蕴中,以传神、写意、尚韵、品味为根本特征,写“心目界之所有”而形成其艺术的独特光彩。因此,对于自然精神和生命意义的追求是中国画艺术始终的命题。一片山水、一枝花、一个形象,一定是画家心灵、人格和境界的写照。人物画在唐代及以前一直处于画坛的主体地位,宋以后发展有所缓慢,写意人物画尤甚。在此期间,尽管文人画的高度发展使花鸟、山水超越了人物画而达到空前繁荣,但文人画的艺术高度和精神标杆,为人物画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是历代文人笔下最为常见的主题,也是多数文人在自然关照中寄托精神、寻求生命意义的主要方式。唐代李商隐有诗云:“欲问飞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生命的过程是短暂的,转瞬即逝,似飞鸟过目……也许唯有艺术的方式才能够留住这生命的光华和美妙。故园何尝不是生命理想的归所,又何尝不是艺术家自我精神家园的向往和营造。

田园乡情题材是我长期以来始终不变的描写对象,期间也不断有笔墨语言和绘画形式的交替变化,但对素朴恬淡、空灵超脱的审美表现一直是我作品中笔墨精神的体现。生命在跌宕起伏中可显悲壮与宏大,也会在涓涓细流中体现美好和永恒。我更倾向于对这一美好情景和动人细节的关注与表达,平凡的劳作与收获、哺乳与育英、放牧与暮归……始终是我画面中常见的情景。在这里,我可以感受到劳作中日复一日的平凡与顽强,体会到代代永恒的爱的繁衍中生命与自然的祥和。这其间许许多多的欢乐、痛苦与得失,如同涓涓细流中的泥沙一般,早已在岁月的冲刷中融为美丽的浪花,激荡着动人的旋律。

我徜徉在自己的画作中,努力于笔墨中寻求苦涩中的甘润、激昂中的平和、飘零中的安顿……因此,苦涩跃动的线条、温润古朴的墨韵、明丽清雅的色彩,成为我当前画面主要的审美元素。在这执着的永往中,使我得以性灵的顿悟。古画语曰: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这里不仅道明了生活与艺术的亘古不变之理,也进一步强调了中国画是一门十分注重性灵感悟的艺术。

锐意求新、同道求异,是每个中国画家共同的追求。中国画的嬗变如同化蛹成蝶,是一个充满煎熬和寂寞的过程,是一种厚积薄发后的精神超越,是性灵顿悟后的又一生命体验。所谓传统,不正是由美术史上无数个艺术家个性的创造汇集而成,有着丰富深蕴和独到意味的艺术范式吗?因此,个性化的嬗变性、创作体裁的稳定性和笔墨语言的纯化性,是个性风格实践与探索的至关要素。其间不乏排他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在当下多元化的人物画发展格局中,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彰显传统之精华依然是最为积极的修为。

“技进乎道”是中国画家笔墨实践探求的终始目标。正如石涛所言,“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当然,这是一个在山静日长的孤寂中,寻求灵性顿悟、超越自我、感受生命永恒的过程,是中国画艺术至境的追求。

侗家四时添锦绣

朝霞染秀色

猜你喜欢

性灵人物画笔墨
笔墨童年
博雅文学社:抒性灵之真情,写人生之华章
杂说书家之性灵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