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在香港找到了
2024-02-19邓依云
邓依云
这个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地作出选择。
选择去什么行业,选择做什么工作,选择到什么城市,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
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每个人的职业脉络。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几十年里,职场人的信条是“付出就有回报”,高投入高产出的故事比比皆是。然而,随着这几年全球疫情、极端天气、地缘冲突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出现,个体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同样发生震荡。一个最明显的感受是,我们似乎在失去对生活和工作的掌控感。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职场与人生的关系值得重新思考。
我们采访了5个在近两年调整了自己职业规划的职场人,他们也曾受困于系统的困境,在重新审视自我,思考工作和生活的意义之后,作出了新的选择。
每天早上7点50分从深圳的家出发,先坐网约车到罗湖口岸,再搭乘东铁线转观塘线到旺角,卓悦可以在9点钟准时到达就职的香港公司,通勤时间70分钟——2023年11月,卓悦开始了深港双城通勤的工作模式。
相比上一份在内地的工作,新工作的通勤时间长了不少,工资也低了,但朝九晚六的工作节奏和近20天的年假让卓悦觉得很值。毕竟,在北京、上海这样的超一线城市,一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也不算什么。
过去一年里,像卓悦这样离开内地去香港工作的人不在少数。自2022年年末开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陆续放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包括将持IANG签证的非本地毕业生的留港时间从一年延长至两年、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年度配额、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等,而受益于这些政策赴港就业的人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内地。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最新公布的数据,2023年1月至11月,共有约4.7万人获批“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其中4.4万人来自中国内地,1.2万名通过“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申请人中,来自中国内地的比例高达98.5%。
不过,2022年从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时,留港工作并不是卓悦的首选。在她当时的认知里,香港的职场不仅很“卷”,且能赚钱的工作有7成集中在金融行业,本科学习工商管理、硕士学习信息科技管理的卓悦深知自己的专业背景并没有竞争优势,于是在校招时,她选择了内地的消费品和互联网行业。
卓悦的第一份offer是内地一家国产手机品牌的管培生岗位,这家公司在业界属于头部,2万元的月薪对毕业生而言也颇有吸引力,唯一的缺点是卓悦被分到了离家乡广东有些远的河南,她盘算着去积攒两三年经验,再跳槽回到广东。
然而,入職仅仅3个月后卓悦就动摇了。
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紧凑到没有喘息的工作节奏。在消费行业里,节假日就意味着一场大战。卓悦每周只有周日一天假期,还经常要临时加班。2023年国庆假期里卓悦去了泰国旅游,但她每天要按时向上级汇报数据,甚至有天傍晚在普吉岛街边等网约车的15分钟间隙里,卓悦还要拿出电脑处理工作。
这样的生活让卓悦觉得没劲透了,如果生活被工作全面侵占,那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卓悦找了许多朋友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试图寻找一个新的方向。一圈聊下来,她发现在内地工作的朋友都处于围城之中,唯一让她松口气的反而是在香港工作的朋友。当她听到对方有十多天年假,且每年必须有连续7天的硬性年假(block leave)、其间能完全断绝工作联系时,卓悦差点要哭出来。于是,踏入职场的第5个月,卓悦开始“骑驴找马”,她决心在2023年剩下的4个月里专注找寻香港的工作岗 位。
这次找工作,卓悦的心态已大不相同,她不再执着于某个行业或岗位,“只要能让自己有生活的工作都可以尝试”,她也放弃了在工作中寻找价值感,只定下了两个筛选工作的标准——每周必须有周末双休,月薪达到1.8万港元——这是她算下来能生活得还算舒适的薪资水平。“工作的意义就是为生活提供资金,再说,你也很难在求职阶段就知道这份工作能带来多少价值感,所以实际能抓到的就是薪资和假期。”
求职比想象中顺利许多,卓悦在香港的招聘平台海投了一百多份简历,最终参加了两家公司的面试,分别是一家港资企业和一家中资企业。10月底,卓悦就收到了中资企业的录用通知,工作内容主要是数据分析,所在行业和岗位都是卓悦此前未曾尝试过的——在内地,卓悦不可能找到这样的工作。
大家总说要做职业规划,规划这个、规划那个,但人生其实很难被规划。
我来了香港之后就决定不焦虑了,放过自己,一步一步来。
在卓悦看来,除了行业头部公司,香港的职场对新人较为宽容。香港没有应届生的概念,在他们眼中,工作经验不足两年的职场人都是新人。他们更看重求职者的专业背景,而不太在意其过去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岗位是否完全匹配。相比之下,内地职场非常看重求职者过去的工作或实习经历,“如果你没有相关的实习或工作经历,HR就觉得你没有经验,也没想好自己的职业规划。甚至如果你要投递某个抖音的运营岗位,就算你做过小红书运营都不行。但实习不就是探索自己职业发展路径的尝试吗?”卓悦觉得内地企业的招聘逻辑苛刻到有些扭曲,“因为求职者太多了,才让他们不断提高筛选门槛。”
到香港工作之后,卓悦的身心松弛了许多。每天朝九晚六,基本没有人会加班超过六点半。有什么事情做不完就明天再说,很少有非常紧急的工作必须要在当天完成。假期是最让她满意的,每年17天的年假再加1天的生日假,每月还有两天的带薪病假额度。卓悦也开始适应,原来请假不是一件需要被管控的事,不需要有“请假羞耻”,只需提前一两周告知上级和团队、交接好工作就没问题。
最近,卓悦还在学习香港职场的相关法律,了解到许多反对性别歧视、家庭歧视的条例,比如企业不能因为女职员怀孕而随意将其调岗。“现在内地人来香港不会再觉得这里的建设有多繁华、多先进,但在城市的人文关怀上,香港还是走在前列的。”
卓悦在香港的工作和生活才刚刚开始,尽管职业发展路径还不十分明晰,她已经决定长期留在香港工作,7年之后申请永居身份,那时她正好30岁。“大家总说要做职业规划,规划这个、规划那个,但人生其实很难被规划。我来了香港之后就决定不焦虑了,放过自己,一步一步来。”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卓悦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