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方剂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

2024-02-19孙营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方剂学方剂主体

郑 攀 丁 瑾 孙营营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释方剂功效、治则治法与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1]。方剂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讲授基础方、代表方的基本理论,指导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思路与配伍法则,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的能力,以及据证言方、方随证出的辨证思维。近些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方剂学课堂教学改革当中,倡导提高学生的主体化作用和综合性发展,需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这是方剂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方剂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增进教学质量的有益举措。

1 以学生为主体的含义及必要性

以学生为主体,即指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倡导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其学习潜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以学生为主体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符合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有教学实践研究[2]表明,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课堂教学改革当中,加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前后以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与时间以思考与查阅资料,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方剂学课堂教学中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需要明确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和优质的学习资源,是促进学生“学”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必须抓住方剂学教学改革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恰当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授-受”的关系,教师处在灌输知识的主体位置,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教学对象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在当代大学生面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再那么受欢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剂学教学模式,就要摒弃一味依靠教师、依赖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摒弃对所学方剂的知识内容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被动学习方法[3],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渴望在平等互动中交流学习。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而不只是知识的传声筒,更需要引导学生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中感悟中医的魅力,体会方剂学习、临床应用的成就感。

2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方剂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2.1 增强方剂学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需要将“教”与“学”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要关注“教”的有效性,也要重视“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动机,使其对所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再有才华的教师也无法取得优秀的教学成果。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专注的学习状态和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才能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二者互为因果,如此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终身受益。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的教研不仅仅是教学研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切实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学生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能够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习问题。以学研为主、教研为辅,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够更加生动活泼、兴趣盎然。那么在方剂课堂中,根据方剂学课程的学习特点,教师可巧妙地增设情景,以趣激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在教会学生方剂的治则治法、配伍规律以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能够根据临床实际病情的变化独立进行辨证思考,培养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比如在解表剂麻黄汤的教学当中,可以根据诸如刘渡舟等名医的典型医案[4],设立一个外出不慎感寒发热的风寒表证情景剧,或播放视频,或由学生现场演绎,将冰冷的课本知识转化为有参与感的临床实践,让学生对疾病的发病与临床诊疗过程进行模拟参与,充分调动兴趣,激发思维。情景模拟实践不仅能让学生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知识与方剂学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后续的中医内、外、妇、儿等科目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2 增加良性互动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涉及教学关系、情感关系和道德关系等方面[5]。师生关系会影响到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课堂教学的氛围与效果、师生之间的教学质量评价等。师生关系的亲和、融合能够激发、提升课堂互动力。打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已得到了广大教育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融洽、和谐的教育氛围,能够使学生的主体独立性得到尊重和保护,不仅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也能增进师生感情、拉近师生距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就是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在互动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有益引导,使学生能够全程认真地融入课堂学习。通过课堂互动,构建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可以成为衡量课堂教学互动效果的标尺之一。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剂学教学模式,就需要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阶层观念,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了组织者角色。营造师生互助、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将课堂师生互动贯穿于方剂课堂教学始终,有助于打破传统方剂课堂教学的固有藩篱。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是师生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结果,只有被学生感知、认同并接受,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才能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理论知识,促进其认知发展,并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成绩得以体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通过将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效果相结合的方式,不断衡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从高效课堂中掌握高效学习方法,从而实现终身学习,最终达到真正有效的进步和发展。

2.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激发学习参与意识课堂讨论作为主流的现代教学方法,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例如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讨论的过程中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助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认知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阅读和积极思考等,自行探索发现并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包含2 种含义,一是在学习中发现,二是在发现中学习[6]。

PBL 教学法包含发现学习理论。在PBL 教学法中,问题是核心,学生是教学主体,学习过程是重点,意在培养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信息资料收集分析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等。由于不同学生的中医知识基础与逻辑认知等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对于临床常用的经方名方等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等基础内容的掌握也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所以对教师在课堂上所授教学内容的领会程度也有所不同。而那些暂时未能理解相关知识的学生,便会逐步丧失对方剂学学习的信心与兴趣。而利用PBL 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深入探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课堂讨论的有效开展对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具有重要意义。方剂学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合理地引导与调控讨论过程,重视小组讨论后的课堂总结[7]。

将案例教学与PBL 相结合的案例式PBL 教学法是以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新型教学模式,既能够以临床实际病案作为切入点设置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又可以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的方式加强自主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案例教学模式下,可以模拟疾病的诊疗过程,补充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学生早期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方剂学教学实际,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式PBL 教学法,精心准备教学医案,通过小组团队合作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激烈地碰撞思维从而解决遇到的困惑等。

2.4 运用多元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设计环节传统的线下面对面授课或单纯的线上授课,往往是单向传递信息,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以致教师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方剂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依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将提供线上资源与进行线下授课结合起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以网络平台为载体,课前将制作好的方剂教学课件和问题提前发给学生,由学生提前预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将部分知识,诸如方名的由来与含义、历史渊源、方剂药物组成及用法用量等内容先行“内化吸收”。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知识点答疑、病案答疑、讨论答疑等,为学生精准解决方剂学习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的知识点、方剂学的重点及难点。

同时,教师应潜心特色教学研究,开展以自我反思与集体研讨为特色的教研活动。明确教研主题与保证教师参与积极性是展开特色教研活动的基础,促使教师勇于正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改长期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形式,在集体教研中取长补短,通过团队的力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处理教学问题的能力,不断优化教学设计环节,提升方剂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形成“因材施教”的专业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要把教学反思当成一种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方剂学课堂的有效性。任课教师当具备自我反思的意识,在反思基础理论教学与辨证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细致的工作总结,从而紧密地与学生联系在一起,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教学成果的反馈与提高。

2.5 重视教学评价 完善教评体系完善教学评价是“以学生为主体”方剂教学模式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方剂学学科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意识,创造教师间教学评价有效性的教学氛围;并重视教评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在班级内开展师生互评、小组成员互评、小组间互评等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实践探索过程中,通过师-师、师-生、生-生三者之间的密切结合来进行每个教学环节的总结与反思,精准剖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教学-评价-学习”三者之间的一体化整合,从而形成一种以评价促教学、以教学促评价的有效途径。这是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可以保证教学的有效运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方剂学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合理性。班级内形成合理全面的方剂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先要为学生提供评价的机会,这也是学生提出教学问题的机会,是教师发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的机会。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找出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拥有不同的学习体验,从而指引学生积极思考,使之不断地领悟方剂学学习的精髓。在教师创设合理的教学评价情况下,学生能够体会到方剂学学习的乐趣与自身能力提高的成就感,感悟中医的魅力。

3 结语

方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并且可以更高效地获得中医知识。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剂学课堂,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打开或拓宽思路,同时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引领者,应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应通过优化教学设计环节,运用多元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重视全面教学评价,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把“教”与“学”融合贯穿于课前、课堂、课后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只有这样方能切实提高方剂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医教育事业进步以及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方剂学方剂主体
《中药学》与《方剂学》教材课程体系比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如何提高学生方剂学的学习兴趣
针对中职院校针推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