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背景下中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 *

2024-02-19张旭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十四五专业课程中医药

张旭超 李 俊 王 媛

(山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619)

近些年,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方兴未艾,中医药院校紧跟“十四五”规划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努力探索如何在中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立德树人”功效,这需要我们从中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战略意义、现实困境和破解路径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思考。

1 “十四五”背景下中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战略意义

1.1 “十四五”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战略意义“十四五”时期,既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的关键时刻,亦是高等院校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原上起高峰”的战略机遇期。“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当前,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洪流下的高校,其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与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而且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未来,承载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能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合格人才的重任。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存在明显的“孤岛”问题,专业课教育和思政课教育“两张皮”窘境难以得到切实解决,部分专业学科没能充分挖掘其思政教育元素,进而致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核心教育理念没有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得到较好的树立和形成。当前,特别是在“十四五”背景下,高校的课程思政教学任重而道远。专业课教师应充分发掘各学科的思政教育资源和其潜在的以德育人功能,切实形成同向同行、共同发展的高品质、高质量教育格局。

1.2 中医专业推行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1.2.1 弘扬中医传统文化自信的必然2022 年3 月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医药精华精髓,阐释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3]。中医不仅是医学上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的“活名片”。中医药学是我国具有原创思维的医学科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基础是由道家伦理为基础的养生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医学伦理构成的[4];中医之术是5000年华夏文明传承至今最具实用性的技术。中医倡导的贵和尚中的价值观、辨证诊治的治疗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医乃仁术的伦理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等[5],无不诠释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的根深叶茂。由此可以说明,中医专业不断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的过程,亦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

1.2.2 培育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必然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提出的医学生必须具备的七个基本素质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职业道德素质”[6]。因此,职业道德素质是医学生成长的根基所在。

在我国渊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中,“大医精诚”作为经典核心理念流传至今。因此在中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中医药基础知识的讲授,也要给学生传递“至精至微”之医术和“至诚至爱”之医德这样的价值理念和思政元素。把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医专业教育全过程,把中医专业学习和价值理念塑造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自觉意识到“医者仁心”的神圣使命,形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相契合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养成“以济世为良,以愈疾为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职业道德素养。

1.2.3 助力健康中国的必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3]。迈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和改善,同时对健康的渴望和需求也在不断加深。然而当下,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肆虐横行,传染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多样化追求,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如何利用好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是新时代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5000 年的历史延绵中,中医是护佑中华民族在经历战乱、瘟疫、天灾后仍能繁衍生息的密码[7]。今天中医仍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帮助人类抵御各类疾病、护佑生命健康,为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贡献应有之力。因此,培养有理想、有修养、有追求、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中医药人才,是新时代中医药院校的首要教育目标。

2 中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现实困境

2.1 思政元素挖掘深度不够课程思政教学并不等同于思政课程教学,而是把思政教育元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各类专业课程教学,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是一种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中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具有独特优势,中医专业课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如被誉为药王的孙思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一生追求“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三晋名医傅山,不仅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为人清廉耿直,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爱戴,至此名垂青史。

如何在中医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思政育人成分,进而提高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宗旨下,将弘扬中医文化自信、塑造医德仁心等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培养“懂中医”“传中医”“扬中医”的中医药人才,是每位中医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是,在中医专业课程教学中恰当找到思政育人的完美着眼点,引起学生的共鸣共情,让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频共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挖掘的思政资源如果与学生的需求不能吻合,便无法对中医学生的理想信念、医德素养、格局视野等形成深远影响。因此中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面临的首要困境就是思政元素挖掘度不够深刻,要在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上下功夫。

2.2 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课程思政的针对性、思想性、亲和力,提升课程思政的深度、温度和力度,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最终实现“门门有思政”的教学目标。中医专业本身具有临床实践性强这一教学特点。甚至可以说,中医学要发展,提升临床实践是必由之路。因此中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应该利用好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

然而当前中医专业课程思政,还是以传统的“大满灌”方式为主。这种现实教学方法仍过于单一,除去教师主导讲授,没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选择。甚至有的专业课教师太过刻意、生硬地在专业课程讲授中加入思政育人理念,自然不能让学生诚心信服,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中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之一是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要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融合方式上下功夫。

2.3 专业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不够课程是课程思政重要的载体,但教师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关键。因此专业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与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同样重要。这样才能影响、感染学生,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8]。

目前部分中医专业教师理论功底深厚、学识渊博,但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充分挖掘课程中思政育人元素的能力和方式方法,致使育人能力不足,造成只重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而忽略人文素养和价值引领的德育教育现象。因此中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面临的又一困境是专业课教师育人能力不够,要在提升中医专业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上下功夫。

3 中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困境破解路径思考

3.1 教学设计的制定

3.1.1 思政元素的遴选可以从中医药渊远流长的发展与取得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医的重视与保护、中医大师们的职业精神、中医学子自我成长的故事以及对“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解读与认识、医患沟通的真实案例、中医药在海外的影响力等方面,选择适合中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素材。

3.1.2 教学方式提倡中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创新,在清楚认识授课群体“00”后的性格色彩、学习特点、创新能力等的学情基础上,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个新颖教学阵地。如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理解;通过角色体验或翻转课堂,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行为上的认同,改变“填鸭式”教学弊端;或者可以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PBL),让学生在自主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塑造核心价值情感等。

3.2 教学评价机制在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完善建立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在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节、作业等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阶段性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及反馈,这样才能够及时查漏补缺,起到检验专业课程是否达到育德树人的理想目标的作用。二是注重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贯穿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式、课程考核等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起到强化专业课程“德育”功能的作用。三是在教学成效评价与反馈方面,倡导应用学生能够主动接受、乐意配合且操作简单的形式,如调查问卷、校园访谈、课后交流等。精心设计可能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困惑的或未来职业生涯中将要面临的问题,如“中医只能治慢性病,不能治危重症”“中医是伪科学吗”“中医如何守正创新”等,以学生的回答作为反馈和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重要数据。

3.3 在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方面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提倡师德师风的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无疑对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9]。中医师承不仅是对医术的继承,更是对价值理念的传承。专业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素养的同时,能够用人格魅力感化学生,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另一方面,是要对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技能培养。专业教师要意识到,课程思政的“思政”并不是把中医专业课程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简单地硬性结合或叠加,而是需要专业教师自身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学习与理解,并将自己的认知自觉融入专业领域中,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做到传道授业和立德树人同频共振。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专题培训、专业研讨、交流互鉴等方式提升自身课程思政技能。

4 结语

立足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是内涵丰富而又立意高远的课程改革创新,在中医专业课程中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势在必行。如何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转识为智,化识为德,需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共同发力,也需要每位教师继续深入思考与探索。

猜你喜欢

十四五专业课程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