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2024-02-18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杨伟鑫丘东海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杨伟鑫 丘东海
通过调查用人单位—口腔诊所的人才需求,分析其对口腔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影响。探究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以防治结合为基础,完善知识能力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厚植医学人文素养;以就业指导为遵循,提高求职素质水平来提升口腔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从而有效提高医学生就业能力,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1 医学生就业形势与时代意义
经济大环境的压力降低就业市场的岗位需求,2022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供需不平衡导致高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医学教育具有特殊性、完整性和发展性,高校在医学人才的培养理念、岗位胜任能力与大健康格局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1],供需不匹配使得医学生就业呈现结构性的矛盾。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重要回信中,深刻指出医学生担负的时代使命,回信为高等学校推动医学教育的转变,加快医学人才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因此,如何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形成高素质实用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有效提高医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医学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具有稳定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
2 口腔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调查实施与分析
本文的岗位胜任力是指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熟练精准地运用交流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思维、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个人体会,以求所服务的个人和群体受益[3],是医学生具备的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以就业单位—口腔诊所为视角,了解其人才需求现状,对口腔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通过分析口腔诊所的用人情况,寻找当前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与用人单位需求要素的差异,满足社会卫生资源的人力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要,为医学人才的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2.1 对象
选取福建省不同规模类型的口腔诊所,包括14所小型诊所、42所中型诊所、18所大型诊所共74所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调查对象以口腔诊所的管理者、专业医生为主。
2.2 方法
问卷分为口腔诊所人才招聘变化、人才选聘要素关注程度、就业能力影响因素、人才竞争优势等内容。其中人才选聘要素关注程度使用排序计算,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人次。选项平均综合得分越高,越是诊所看重的口腔医学人才岗位胜任力的要素。
2.3 口腔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分析
调查显示,33.78%诊所招聘计划未受影响,66.22%诊所在招聘方式、时间、条件与人数上发生变化。受疫情常态化影响,大多诊所处于观望状态,不敢盲目扩张,甚至有少部分诊所通过减少岗位,降低薪资,达到控制经营成本的目的。这也从侧面说明当前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新变,如何研判市场需求,适应就业形式与条件的变化给毕业生提出新的岗位能力要求。
在人才选聘要素的关注度上,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专业技能、性格气质、沟通能力与发展潜力是诊所最关注的人才要素。随着信息时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诊所更多关注人才本身的可塑性与发展性。在人才需求条件上诊所突出了自我修养、医患沟通等医学人文素养“软实力”在岗位胜任力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名气成了诊所招聘时最小的影响因素。这与李功华的调查“学校影响力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关心的因素之一”结果不一致[4],这可能原因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诊所的人才定位不同有关。
表1 口腔诊所对医学人才选聘要素的关注程度
调查显示,诊所最看重毕业生的技能性就业能力、素质就业能力、持久性就业能力。医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还应具备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人文关怀自觉、以及自我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职业素质。同时研究表明医务人员2019-nCoV核心应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5]。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具备的持久性能力,将是口腔医学生必须强化的岗位胜任力。
表2 口腔诊所对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诊所对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需求变化,反映了用人单位选才用人的标准。调查显示,70%通过营造和谐的诊疗环境、良好的诊所文化,优化人才生态环境;超过40%诊所建立有效的福利待遇、高校管理模式、团队协作和人才培育机制,加强吸引人才的竞争力。说明单一的因素对人才产生吸引十分有限,必须形成条件的聚合效应,才能激发医学人才的潜力。针对人才流动的压力,72.97%诊所通过严格疫情防控与员工防护措施,67.57%诊所加强员工的人文关怀来留住人才。说明疫情使得医务人员高度关注防护与治疗存在的风险,让诊所更加注重人的生命价值,人文关怀成为人才归属感、获得感的重要方式。47.3%诊所提供可持续的培训进修,35.14%诊所一定程度的加薪,这与前面薪资变化是一致的,也说明小规模诊所稳定人才的手段单一,竞争力略显不足。
3 口腔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路径选择
3.1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一要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对标口腔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维度,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改革,重视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二要注重岗位胜任核心能力—临床实践技能的提升,通过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发挥企业主体育人的作用,创新“厂中校”、“二元制”等人才培养模式。三要深化产教融合,文化价值的融合是产教融合的深层次表现。诊所吸引人才的竞争优势因素,说明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岗位胜任力文化属性的价值。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应加强企业文化与职场环境的渗透作用,形成专业的文化价值认同,为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奠定基础。
3.2 以防治结合为基础,完善知识能力体系
疫情暴露了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治疗”轻“预防”知识结构失调,以及重“技术”轻“防护”的实践能力短板[6]。这种防治能力失衡的普遍危机,使得诊所在当下一方面积极寻求防疫防护的指导,以弥补结构性知识缺失的后果;另一方面在人才战略上,更加注重持久性就业能力,强调医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身体状态的适应性与应急水平。因此,根据口腔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短板,一是优化课程设置,增设或调整《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公共卫生类课程的比重,加强公共卫生基础知识教育,在知识体系上实现医学生“防”与“治”的平衡。二是开展实习前的感控知识、无菌操作学习、感染预防科学措施等专题培训,帮助学生了解日常预防规范与感控流程,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三是在实习岗位上注重一专多能,增强防护科、传染科等相关科室的轮转,强化防护知识的考核与实践应急能力的培养。
3.3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厚植医学人文素养
诊所回归到关怀患者、信任服务的生存与发展策略已成为共识,疫情防控完全凸显和实证了大健康人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7]。医学人才教育必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契合医学人文与职业精神的时代意义。一在认识层面上,构建大健康人文课程体系,提高人文课程的主体地位,强化职业精神的知识认同。二在行为层面上,建立医学职业道德实践基地,开展健康医疗服务项目,促进医学人文精神的落地生根;发挥基地医教协同的作用,增强医学生临床人文素养的实践能力。三在价值层面上,筑牢医学人文情怀,通过邀请援鄂校友返校演讲,以微信、思政课堂等多种形式立榜样、讲故事,让学生感悟抗疫过程的医学文化内涵,内化为人生价值观,弘扬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4 以就业指导为遵循,提高求职素质水平
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也是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关键部分。口腔医学生就业过程存在职业规划不明、心理准备欠佳、形势适应不足等方面问题。一是加强线上求职技巧的培训,求职方式的“云”变化,使得口腔医学生必须具备信息搜寻判断、线上自我展示、互联网+医疗服务等信息化能力。二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适应性指导,对学生的指导不仅要内化基本职业素质,培养符合行业需要的气质形象,还要强调人职匹配的动态化能力。三是开展心理压力疏导与危机干预,疫情加剧了口腔医学生求职的机会成本,导致“慢就业”的焦虑感;弱化了口腔医学生的求职预期,造成自我效能的失落感。缓解医学生的心理压力应发挥学校、家庭、用人单位、社会四位一体的合力作用,提升心理抗逆能力。